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首届芥川奖获得者、日本当代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石川达三(1905—1985),一生著有《风中芦苇》、《人墙》、《破碎的山河》、《金环蚀》等40余部长篇小说。1937年秋末,中日战争爆发后三个月,他作为《中央公论》特派记者到华中战场采访。从上海出发,经过苏州、无锡、常熟,直达南京,随军参加了日军进攻南京及攻陷南京后的全过程。回国以后,他用12天时间完成了长篇报告文学《活着的士兵》,发表于《中央公论》1938年3月号。由于作品深刻揭露了侵华日军残酷屠杀我国无辜人民的血腥暴行及日军士兵的厌战情绪,杂志当即被查禁,石川本人被判处禁锢四个月,缓刑三年。当时,几乎所有的日本从军作家无不歌颂皇军“堂堂进军、赫赫战果”。唯独石川达三敢于大胆揭露日军暴行。《活着的士兵》堪称中日战争初期日本作家写的唯一的反战作品。以下是文化艺术出版社中译本《活着的士兵》的片断。  相似文献   

2.
赖晨 《档案天地》2013,(9):36-40
日本著名的作家石川达三(1905—1985)曾是日本《中央公论》的特派记者,被派往南京采访。他1938年1月8日到达南京,直到1月15日离开。他回到日本后,在1938年2月1日至10日,用约10天的时间,写出了反映南京战事的著名的纪实小说《活着的士兵》。作品一开头就展现了一幅骇人听闻的情景:随军僧片山玄澄,一手拿着佛珠,一手用军用铁锹一连砍死几十个已经放下武器并失去抵抗力的中国战俘。那么,随军僧是什么来历?他们在战争中执行什么任务?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期间,汪精卫突然逃离重庆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傀儡政权,加紧其卖国求荣的无耻勾当。1940年1月22日,香港《大公报》独家发表汪精卫汉奸政府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的《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全文,并附登陶希圣写的《致大公报记者函》,举世瞩目。1月23日,发表陶希圣撰写的《日本对所谓新政权的条件》专文,揭露了日汪勾结内幕。  相似文献   

4.
江苏三档新闻栏目你追我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争——做大市场这块蛋糕 曾经因1999年的报业大战而备受瞩目的南京新闻市场,再掀新一轮电视新闻大战,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粉墨登场;7月8日南京电视台的《直播60分》新鲜出炉;7月22日江苏卫视的《江苏新时空》横空出世。一年之内三个时长1小时的新闻栏目的出现,使观众感受到了海量信息的潮涌,在惊呼“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同时,也体会到资讯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5.
苏祝平  王洪 《现代传播》2005,(5):114-116
2002年1月1日18∶50,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60分钟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正式开播。这一重要的新闻事件,被传媒界视为拉开南京电视荧屏新闻“战国时代”的序幕。在这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南京电视台、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先后推出《法制现场》、《直播60分》、《直播南京》、《1860新闻眼》等一小时以上的大板块新闻节目,从而使18∶20到19∶50这个亚黄金时段向黄金时段递延了近100分钟时间,南京电视媒体成为硝烟弥漫的新闻战场。经过三年多时间的短兵相接,《直播南京》、《法制现场》、《南京零距离》和《1860新闻眼》等四大栏目以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6.
新闻拼盘     
《南京!南京!》日本首映8月21日,描写南京大屠杀的中国电影《南京!南京!》在日本东京中野区公民会馆首映。当天有近千名日本民众前往观影,并与到场的导演陆川进行面对面交流。电影分为中午和下午两场,每场550人的座位座无虚席。由于本次放映只限东京地区,很多  相似文献   

7.
2000年1月27日,《石家庄日报》刊发《东史郎讼案又一铁证南京大屠杀不容抵赖(引题)我市发现1938年日本印制的〈最新南京地图〉(主题)》这一独家报道后,新华社作为“重要稿件”以多种文字向国内外发出通稿,逾百家海内外新闻媒体及时转发。这篇消息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为最早报道这一事件的记者,有以下几点心得和体会。一、关注国际风云,发掘独家新闻近年来,日本一些有识之士陆续出版了一批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书籍。他们以目击者或是以亲身经历这一事件的见证人身份,揭露日本官兵当年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这些正义人…  相似文献   

8.
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1894-1895),日军派出不少间谍潜入中国,到处搜集情报.这对他们打赢甲午战争起了不小的作用.不过,也有不少日本间谍在中国落入法网,命丧中国.例如,清政府破获的三起日本间谍案中,就有五名间谍被处死. 石川伍一案 石川伍一是日本秋田县人,1866年出生.青少年时期,他就读于兴亚学校专攻中文.1884年来中国上海,在日本海军大尉曾根俊虎手下任职.三年后,他被派往日本在华的秘密情报组织——汉口乐善堂.  相似文献   

9.
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开播,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办“民生新闻”的热潮,各家电视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间民生新闻大战如火如荼。仅在南京市场,就有《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直播南京》、《服务到家》、《法制现场》、《标点》等六档民生新闻栏目拼杀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0.
宁夏大学图书馆藏有五种和刻本,一种朝鲜本。和刻本包括:日本后光明天皇庆安四年(1651)本《草书韵会》,后桃园天皇安永八年(1779)本《李卓吾批点世说新语补》,光格天皇宽政三年(1791)本《有象列仙全传》,仁孝天皇天保二年(1831)津藩有造馆本《听讼汇案》,明治二十五年(1892)铜活字版石川鸿斋校订之《鳌头音释康熙字典》。朝鲜刻本为朝鲜宪宗十一年(1845)《东京杂记》。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期间,汪精卫突然逃离重庆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傀儡政权,加紧其卖国求荣的无耻勾当。1940年1月22日,香港《大公报》独家发表汪精卫汉奸政府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的《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全文,并附登陶希圣写的《致大公报记者函》,举世瞩目。当天在新闻版上的大字标题是:“高宗武陶希圣携港发表,汪兆铭卖国条件全文”(注:自汪精卫投敌后,大公报直呼其名),副题是:“集日阀多年梦想之大成!极中外历史卖国之罪恶!从现在卖到将来,从物质卖到思想。”要闻版登的是汉译全文,另在第九、十两版刊登日文原件的照片铜版。1月23日,发表陶希圣撰写:《日本对所谓新政权的条件》专文,揭露了日汪勾结内幕。这一震惊世人的事件的来龙去脉据说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继《日本关东军侵华问题研究》《、日本法西斯思想渊源研究》《、日本遗孤问题的调查与研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等4种揭露日本侵华罪行的学术研究成果问世后,社科文献出版社近日又出版了由中、日、韩三国学者和教师历经三年共同编纂、面向三国青年学生的近代历史读本《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这对于在三国传播正确的历史知识,树立共同的历史观,具有开拓性的意义。2001年,日本扶桑社出版了英文版教科书,当时各国对这本教科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2002年3月,中国、日本、韩国的学者在南京召开了第一次历史认知与东亚和平…  相似文献   

13.
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国政府按照"以德报怨"的宗旨,成立南京日侨集中营管理所对滞留南京的日侨进行集中管理,发行自编报纸《集报》(后期易名为《更生日报》),对稳定日侨情绪,顺利完成日侨的管理和遣返工作发挥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最早开设民生新闻电视栏目的是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从2002年1月1日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飙升,现已稳居南京地区所有电视节目AC尼尔森收视率排行榜首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由于它的成功,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及其系列频道陆续推出了《1860新闻眼》、《直播南京》、《绝对现场》等一些民生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5.
屠晶靓 《视听界》2005,(3):29-31
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开播,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办“民生新闻”的热潮,各家电视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间民生新闻大战如火如荼。仅在南京市场,就有《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直播南京》、《服务到家》、《法制现场、《标点》六档民生新闻栏目拼杀得不亦乐乎。全国各地方电视台,光是叫“零距离”的新闻栏目就有二十多个,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总数超过一百。  相似文献   

16.
四月十日《新华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同时刊登了一篇报道、一封记者来信。报道的正题《改革带来生机一年五大变化》,肩题《徐州矿务局实行经济总承包责任制》;来信的标题《南京口腔医院的改革为何三起三  相似文献   

17.
存在的问题 2002年1月1日,以“我们就在你身边,我们与南京没有距离”为口号的一档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在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隆重推出,这对历来只强调“上情下达”而忽视“下情上达”的中国新闻界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据有关资料统计,2004年《南京零距离》栏目在招标中得到了1.0088亿元的广告代理费,成为了中国身价最高的电视新闻栏目,创造了中国电视新闻史上的奇迹。此后便在中国电视新闻圈中掀起了一股“民生潮”,如北京电视台的《第7日》、东方卫视的《直播上海》、  相似文献   

18.
重庆《新民报》,是南京《新民报》“报系”之一。1937年11月下旬南京即将失陷时迁至重庆,1938年1月15日在重庆复刊。l941年11月增出晚报。1943年6月,《新民报》总管理处决定在成都创建一社,先后出版晚报和日报。1949年4月、5月,南京、上海相继解放,两地  相似文献   

19.
学术方阵     
正前言: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已成必然趋势。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印发实施《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标志着"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2010年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南京、杭州、厦门、青岛、武汉、长株潭城市群、深圳、绵阳共12个城市和地区入围。2010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纵观中日发展史,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文字记载。公元57年日本曾派使者来中国取经。汉武帝时曾予以印绶于日本使者。三世纪末陈寿写的《三国志·魏志》中谈到二世纪末至三世纪初的日本经济和中日关系。四至六世纪大量中国人移居日本,传走了中国的农业、手工业、雕刻、绘画、刺绣、造纸和印刷等技艺。与此同时,汉字也传入了日本。唐初编写的第一部中国药典《新修本草》,时隔五十年的713年,在日本出现了该书的手抄本。八世纪后,每次来中国的日本遣唐使和学僧达五百多人。九世纪末,日本所藏汉文书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