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挺进苏南,建立苏南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插近日伪统治心脏,让日军、汪伪政权寝食难安,汪伪情报组织注重对新四军的情报搜集工作。1943年12月25日汪伪镇江县警察局搜集的新四军情报,虽然不尽准确,但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了汪伪情报工作的状况,也反映了新四军发展壮大的过程。情报称新四  相似文献   

2.
7月12日,东台市档案馆举行夏征农夫人、新四军老战士、诗人方尼史料遗物捐赠仪式。夏征农、方尼夫妇的子女夏南、夏晓梅等一行13人向东台市档案馆捐赠方尼同志的史料遗物。档案馆馆长孙亚宜向夏征农民族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颁发了捐赠荣誉证书。新四军老战士、我国著名的女诗人方尼同志,江苏东台人,1940年参加新四军,历任新四军四师抗属学校教师、校长,中共  相似文献   

3.
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朱克靖烈士的展板上,陈列着三张朱克靖与陈毅等身着新四军军装的照片,分别是南昌起义部分人员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合影、新四军领导人合影、新四军领导人与周恩来在军部的留影。朱克靖与陈毅之间有着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4.
段丹东 《兰台世界》2012,(19):43-45
新四军,全名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在华中进行抗战的一支人民军队。新四军于1937年成立后,在敌后深入开展游击战,在广大地区给予日寇沉重的打击,同时在战斗中迅速发展壮大。1941年1月,国民党悍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同时撤销新四军番号。同月2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重建新四军军部,在进行了反扫荡、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南京军区政治部,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六集大型文献记录片《铁的新四军》,历经近一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在新四军建立六十周年之际拍摄成功。日前,《铁的新四军》主创人员与有关专家就该片的艺术创作进行了笔谈,现将内容刊登如下,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6.
朱煜 《贵州档案》2003,(2):33-34
作者前言:2001年11月5日我被叫到杨冬权副局馆长家,见到了大型文献电视片《新四军》的制片人王卫民、总编导郭西昌,杨冬权副局馆长是总撰稿。为了纪念新四军成立六十五周年,为宣传在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下的新四军改编、发展、壮大的历史,再现新四军抗击日本侵略军、依靠人民群众、建立统一战线等生动的故事,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与湖北经济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合作,摄制十集大型文献电视片《新四军》,2002年10月将在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电视台播出。2002年春节前,我参加了摄制组在北京、湖北、安徽、江西、河南、山东的采访、拍摄,采访了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新四军》顾问彭冲在内的20多名新四军老战士,近百名专家、学者或亲历者、知情者,到了包括云岭、茂林等新四军当年生活、战斗的地方拍摄,行程30000公里左右。在拍摄、采访过程中,我不仅被新四军当年可歌可泣的战斗生活故事所感动,也遇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就随笔记了下来。  相似文献   

7.
赵征 《新闻前哨》2002,(12):11-12
一、为什么要拍摄《新四军》湖北是新四军的老家,是当年新四军的主战场之一。新四军建立的第一个军部,就位于汉口的大和街,即现在的胜利街。新四军的历史是我党我军光荣历史中的重要篇章,时代赋予我们电视人宣传老一辈的革命家,记录革命历史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拍摄制作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原突围》,突出表现了以先念同志为代表的中原军民顾全大局、甘于牺牲、英勇突围的大局观念和牺牲精神。而整个新四军的历史,则是一部以弱抗强、以小胜大、坚韧不拔、英勇奋斗直至最后胜利的英雄史诗。拍摄《新四军》,弘扬“铁军…  相似文献   

8.
位于江苏盐城市区的新四军纪念馆兴建于1986年,是目前全国唯一全面系统反映新四军从组建到发展、从巩固到壮大光辉历程的综合性纪念馆。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江苏五大重点纪念馆之一。由反映新四军抗战为主题的主展馆、新四军人物馆、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和重建军部旧址4大部分形成的主馆区,占地120余亩,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展览面积9000平方米。馆藏新四  相似文献   

9.
1年征战驰骋疆场,光辉业绩彪炳千秋,新四军建立六十周年之际,六集历史文献纪录片《铁的新四军》摄制完成,它是军史研究专家与电视工作者一次成功的合作。该片说史脉络清晰,叙事生动真实,风格高昂悲壮,具有史诗的审美品格。新四军的发展史从有番号到  相似文献   

10.
统一战线是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泰州在抗战时期曾成为国民党在江苏的政治与军事中心,也是新四军开辟的苏北抗日根据地战斗中心。新四军广大指战员模范地执行了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展示了泰州地区新四军统战工作艺术,其统战方针及统战工作也被党中央所推广。  相似文献   

11.
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勇的人民军队,是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的主力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建立了伟大功勋。文章通过梳理新四军在皖南岩寺集中整编的历史经过,分析说明此次军事整编的历史意义,展现了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为日后根据地抗战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最近电视剧《新四军》播出后,许多参加过新四军的老同志认为,剧中对项英的某些描述和评价有违史实,对项英的总体评价也欠妥。笔者长期从事新四军历史和项英的研究工作,现就如何正确评价项英谈谈自己的看法。 1941年皖南事变后,部分遭损失的责任被全部推给项英,项英的名字也从有关党史、军史著作中消失,功绩被忽略 时任新四军副军长、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书记、中共中央东南局书记的项英,名字很快从有关党史材料中消失。例如,中共“二大”时,项英本是出席大会的12位代表之一,可有些  相似文献   

13.
<正>抗日战争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成为最具生气、最有战斗力的抗日军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系列强大而活跃的思想政治工作。八路军、新四军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与军事任务与当地的政策、经济形势紧密结合。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结合抗战具体情况开展了系列政治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1]。一、新四军形成初期的思想政治工作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  相似文献   

14.
铜镜与拉链     
我父亲是1938年参加新四军的老战士,自从我接了《新四军》的片子后,父亲依旧象从前一样,并不多说什么,只是看我的眼光比以往多了些……从此,在整个拍摄《新四军》的过程中,父亲默默注视我的  相似文献   

15.
3月8日上午,盐城晚报特派记者夏泓泉、陈雪峰带着报社领导和全体采编人员的重托,启程奔赴60年前新四军军部成立地──武汉,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沿着新四军的足迹”大型采访活动。 今年是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60周年。盐城晚报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派记者途经鄂、赣、皖、苏、鲁等5省,通过采访报道,展现当年新四军足迹所到之处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 (盐城晚报组织 “沿着新四军的足迹”大型采访活动@朱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皖南新四军的北移路线存在许多争论。在皖南事变之前,新四军的北移有三条路线可选,即北线、东线和南线。相对而言,从北线铜陵、繁昌间渡江转移是比较安全的。新四军经该线北移路程较近、地形熟悉,掌握敌伪的活动规律,准备最为充分,具有政治优势,有敌顽矛盾可以利用,有渡江的经验可以借鉴,即使遭到拦截,可能遭受的损失也是最小的。但从北线转移也有不利因素,主要是敌顽的封锁和国民党散布了新四军北移消息。由于各种原因,皖南新四军最终放弃了从北线转移的计划。其主要教训是:项英犹豫动摇,丧失了渡江的最佳时机,高估了困难,没有舍局部而保整体的决心。无论新四军选择怎样的北移路线,大部队北渡长江和复杂的敌情迟早都是要面对的。  相似文献   

17.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抗日。 1938年初,中共领导下的江南各地武装力量,编组为新四军,进入京、镇、当、芜地区,配合正面战场,开展游击战,给予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 馆藏新四军进入江南第一年抗战报告,(原题为《说明书》)原系新四军军部呈送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的作战总结,不仅记述了新四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奋战的战绩,且总结了抗战初期日军的战略战术,阐述了新四军从敌我态势的实际出发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灵活机动的战术,是一份研究抗日战争初期新四军敌后战斗情况和中日战史的有价值的参考材料。现予公布,供研究者参考。 何应钦对此件有如下批语:“此报告颇有价值,可供我军战术研究之资料,如军令部无此同样之报告,可将此全份送军令部。”  相似文献   

18.
新四军东进泰州谈判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泰州中学校园内,原为泰州西山白云寺。西山白云寺始建于南宋,明崇祯五年重建。清咸丰年间扩建,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39年,新四军挺进纵队进驻苏北,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贯彻中共中央指示来到泰州,开展对国民党苏北地区最大的地方实力派、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的统战工作,曾在西山白云寺与李明扬谈判  相似文献   

19.
南京军区报刊史是随着南京军区部队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追根溯源,南京军区的前身是华东军区,而华东军区又是由新四军大部和山东八路军一部逐步演变而成的,其沿革过程大致可分为: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华东军区。南京军区报刊的发展历史也大致经历了这些阶段。新四军时期的报刊新四军的报刊创刊于1938年下半年,开始都是油印,1939年初才改为铅印。1941年1月前,新四军军部和各支队政治部出版的主要报刊有:《电讯要闻》(军政治部编印,8开油印小报)、《抗敌报》、《抗敌》杂志、《每日电讯》、《战…  相似文献   

20.
<正>在武汉市黄陂区北部有一个被称为“武汉抗战第一村”的小山村姚家山,抗战时期,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及挺进纵队司政机关、鄂豫边区党委机关一度驻扎在这里。新四军第五师是经由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豫鄂挺进支队、豫鄂挺进纵队不断发展壮大的,也是抗战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在华中战略要地武汉外围崛起的一支英雄部队。其前身最主要的就是1940年1月3日于京山县八字门宣告建军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