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测4类宫颈病变病人,包括ASC-US,LSIL,ASC-H和HSIL,运用DNA基因捕获技术(HC2)检测上述4类病人的HPV值,并分析HPV值与各类宫颈病变病人的关系。结果4类宫颈病变病人中,HPV阳性检出率平均为38%,其中HSIL病人中,HPV阳性检出率最高,同时HPV阳性值最高。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癌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TCT检测及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及The Bethesda System(TBS)细胞学分类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TBS细胞学分类诊断,将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均列为阳性病例,病例均在阴道镜下行活检,将细胞学检测结果与活检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对223例行TCT及阴道镜下活检与组织病理学诊断:鳞状细胞癌(SCC)100%(12/12);高度病变88.23%(15/17);低度病变88.44%(38/45)。结论:TCT技术应用于宫颈细胞涂片筛查,与传统的巴氏图片相比明显提高了涂片的满意率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TBS报告方式内容直观、易懂、具体、客观,TCT检查异常的病例配合阴道镜病理检查进行诊断,能及早发现宫颈早期病变,尽可能防治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3.
了解莆田地区女性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分型芯片(HybriMax)和液基薄层细胞学(LCT)技术对345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和细胞学检测;同时用基因序列测定检证HybrMax技术的可靠性;对LCT结果为HSIL及以上细胞学异常的患者161例在阴道镜下行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表明,莆田地区女性患者感染HPV阳性率为40.6%,且HPV基因型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宫颈病变各组之间高危HPV感染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x2=16.040,P=0.003<0.01),且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及宫颈癌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程度。方法:采用TCT进行宫颈癌前筛查者6 000例,筛查阳性行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例135例,对6 000例TCT结果及135例宫颈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 000例患者阳性284例,阳性率4.73%,284例阳性病例中,ASCUS 134例(47.18%),LSIL 47例(16.55%),ASC-H 40例(14.08%),HSIL51例(17.96%),SCC 9例(3.17%),非典型性腺细胞(AGC)3例(1.06%)。135例宫颈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慢性炎症25.93%(35/135),CINⅠ15.55%(21/135),CINⅡ13.33%(18/135),CINⅢ35.55%(48/135),浸润癌9.63%(13/135)。结论:TCT检查是筛查宫颈病变的重要手段,但只是宫颈病变规范化治疗的第一步,其结果与组织学检查存在不一致,应遵循"三阶梯诊断程序",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各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HPV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TCT联合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PV病毒,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TCT筛查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HPV病毒感染率随年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HPV-16、58、18三种亚型位居各级别宫颈病变HPV病毒感染的前三位。HPV病毒双重或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级别之间无正相关性。结论HPV-16、58、18三种亚型致病力强,易导致高级别宫颈病变,具有较高的致癌性。  相似文献   

6.
TCT、阴道镜在宫颈肿瘤筛查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肿瘤筛查中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阴道镜下活检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2.12-2005.10月间张家口市及周边地区9250例已婚妇女进行常规细胞学检查,可疑宫颈病变3536例患者行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液基细胞学筛查检出阳性涂片212例,占82.2%(212/258),其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占15.1%(32/212),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AIL)占65.6%(144/212);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占79.8%(14/16),鳞状细胞癌(SCC)占100%(22/22)。阴道镜检查阳性例数为242例,占总数的93.8%(242/258);经病理确诊为CIN及浸润癌者共197例,占TCT异常者92.9%(197/212),占阴道镜异常图象81.6%(197/242)。年龄分布上,以28~35岁发病者所占比例最大(48.5%)。结论:在宫颈病变的早期筛查中TCT联合阴道镜下活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分型在细胞学正常或轻度异常的低度宫颈病变中的预测价值,为临床分流决策提供依据。创新点:目前对于细胞学正常或轻度异常的低度宫颈病变患者缺乏有效分流策略。本研究首次探索HPV16/18分型对这部分患者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新招募细胞学正常或轻度异常的低度宫颈病变患者,以6个月为间隔随访2年,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入组HPV16/18分型结果与疾病转归进行关联分析。结论:对于HPV16/18阳性,细胞学轻度异常,且30岁及以上的低度宫颈病变患者,可以考虑比保守随访更积极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导致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必要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结果分为阴性组(n=36)以及阳性组(n=64)。结果阳性组患者宫颈上皮内病变几率明显高于阴性。两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显著。每组随机抽取20例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阳性组出现湿疣细胞形态高于阴性组。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所致宫颈癌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组织形态具有显著特征,故对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进行病理研究分析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检查结果与宫颈组织病理学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9-2009-06月间6 934人次TCT检查结果与阴道镜活检病理学结果,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以上列为阳性病例,描述T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之的关系,并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TCT阳性病例371例,阳性率为5.4%(371/6 934);宫颈活检172例,组织病理学阳性98例,阳性率为57%(98/172).结论:宫颈TCT结果与活检组织病理学结果呈正相关(r=0.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其特定类型与宫颈上皮内肿瘤形成(CIN)和宫颈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3例CIN和宫颈鳞癌妇女的宫颈活检组织进行HPV分型检测.其中包括CINⅠ8例,CINⅡ13例,CINⅢ31例,浸润性鳞癌21例.以HPV6/11、16/18、31/33/35三组特异性DNA探针检测在各组宫颈病变中HPV的感染率.结果:1.HPV 6/11只见于CINⅠ和CINⅡ,而HPV16/18是感染CIN Ⅲ和浸润癌中主要类型.2.HPV DNA原位杂交可见点状杂交信号的病例百分数随着病变的进展而显著提高(P<0.01).结论:HPV16/18与CIN Ⅲ和浸润癌发生有关;HPV DNA原位杂交阳性信号的形态提示HPV DNA与宿主细胞整合是致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理某高校部分学生手机微生物污染状况,为有效减少微生物污染提供合理建议。方法:随机抽取大理某高校lO0.g学生手机进行采样、细菌培养及检测。结果:学生手机细菌污染严重,细菌总数检出率96%(96/100),细菌总数超标率为25%(25/100);对触屏手机与按键手机的细菌总数超标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按键手机的细菌总数超标率高于触屏手机;大肠菌群阳性检出率为24%(24/100);对男女生手机之间存在的大肠菌群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生手机大肠菌群检出率高于女生。结论:大学生手机微生物污染情况严重,缺乏认识及有效的消毒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8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给予相同的对症和支持治疗。治疗组184例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肉注射,〈1岁1 ug/(kg·d),2-10岁10 ug/d,1次/d;对照组204例用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退热时间,手足皮疹及口腔溃疡愈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除个别患儿有发热外,治疗组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干扰素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观察发现,209例直肠腺癌中有112例发生了肿瘤出芽,出芽率为53;.59%。肿瘤出芽的发生率与直肠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润、血管侵润、神经侵润和TNM分期明显相关( P<0.01),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也有关(P<0.05),但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这表明肿瘤出芽是提示直肠腺癌侵袭性生长的形态学特征,有肿瘤出芽现象提示患者可能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语言相对论是研究语言、思维与文化关系的最有影响力的理论,随着语言学一系列新兴学科的繁荣,语言相对论再度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作者借人类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二语习得等语言学学科的发展多维度重新思考语言相对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疾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胶乳凝集反应法检测52例乳腺炎、37例乳腺囊性增生、29例乳腺囊肿、20例乳腺肌瘤和4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hs-CRP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组的血清中hs-CR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囊肿,乳腺肌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症反应性疾病患者hsCRP升高,而良性肿瘤患者hs-CRP含量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HIV性途径感染女性高危人群STD病原体的感染情况,为更好地实施预防治疗及干预活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真菌培养、淋球菌(NG)培养、支原体培养及提取HPV的DNA进行检测。对120例HIV高危人群及73例女性健康体检者泌尿生殖道STD的4种病原体进行检查。结果:HIV高危人群真菌阳性率35.1%,支原体的阳性率74.6%,HPV阳性率为35%。健康体检者真菌阳性率为22.5%,支原体的阳性率52.1%,HPV阳性率为13.3%。两组人群均未分离到淋球菌。结论:除淋球菌外HIV高危人群STD阳性率均高于健康人群,经Х^2检验,支原体及H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兰索拉唑、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8例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且经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切片染色镜检、13C-尿素酶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任何两项阳性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60例,常规三联方根除治疗(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囊)加0.35g双歧杆菌片0.7g2次/d,口服,与抗菌药物间隔2h服用,疗程14d。对照组58例,常规三联方根除治疗(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囊)不使用双歧杆菌,疗程14d。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C-尿素酶呼气试验。比较两组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根除率80%,对照组根除率77.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但是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三联疗法结合双歧杆菌片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不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平喘合剂对哮喘大鼠气道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益肾活血平喘合剂组,每组15只大鼠。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利用哮喘模型。各组于造模后14d开始每天给药及雾化吸入。造模后28d处死动物,取同一部位肺叶,包埋,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气道TGFβ1的表达。结果:益肾活血平喘合剂组气道TGFβ1的表达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及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活血平喘合剂通过抑制气道TGFβ1的表达,减轻哮喘气道炎症及重塑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