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使当代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高校红色理论社团组织作为致力于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学生建立起的学生联合组织,是培养青年马克思者的摇篮,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普及和中青年理论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尽管从现实因素看,红色理论社团组织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存在客观方面的局限性,但通过对主观方面问题的探索认识和解决,将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客观因素的局限,使红色理论社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动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立场和主张。“大众化”视域下,创新理论宣讲模式,创新手段、平台和载体,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走进高校青年群体、知识群体,推动创新理论在高校的大众化、普及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抓手和基本途径,之于青年教育,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广泛的群众性和内化的系统性,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国家和社会"大德"方面,体现出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于青年教育为视角,切入时间、生活、学术、网络四个维度,辩证分析,理性探讨,以期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青年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与现实的必然要求。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明确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专业化宣传普及队伍的主导地位和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的中介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依照中国实际,按照中国大众的需求来丰富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大众所喜闻乐见,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用民族语言来联系群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指向和目的是解决中国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决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李蓉研 《教书育人》2012,(36):28-29
大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使然。自十七大以来,我国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意义、路径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但如何具体实施,仍待进一步探讨。本文拟围绕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展开讨论。一在高校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1在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要求,也是占领最有效的推广阵地的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舆论阵地被命名为《新青年》,陈独秀在开卷语中慷慨陈词:"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地位显而易见。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的未来,只有使今天亿万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实质。中国化是核心,时代化是灵魂,大众化是目的,三者虽然定位不同,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存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之中,推动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整体,是中国共产党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重要概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与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集宁师专学报》2016,(6):50-56
延安时期毛泽东报刊发刊词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彰显了抗日救亡时代主题,传播了中国革命的相关理论,普及了无产阶级新闻学理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与路径,确立起规避同质竞争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生态环境优化策略,极大地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来是学者们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三个方面做出综合梳理,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该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具备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要素与结构。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上,注重发挥群体领袖的作用;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传统文化和群众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实现表述内容的通俗化和多样化;发挥论战与讨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新的形势下,需要借鉴传播学的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媒体的现代化;提高普通民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参与度;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评价理论。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现状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人民大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其思想状况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产生影响,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宣传和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继我党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后又一理论上的突破,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我党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上的深化。高校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本文主要论述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意义和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野中,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学生思想,必须要注重理论讲授的透彻性、针对性、通俗性。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年大学生真信、真学、真用马克思主义,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才能让‘概谢’课成为大学生‘嗔心欢迎,终生受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15.
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效果。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辅导员是这一工作的主力军,是青年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大命题以来,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原则、途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相关因素的研究有待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比较研究较为缺乏等问题,通过对有关研究成果的梳理,以期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学习的认知含义看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难题并非因为马克思主义不通俗,其根本在于大众主体对马克思主义是否认同。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对于主体认知和认同马克思主义有重要作用与意义。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要以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为主体认知的主要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要掌握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科学方法,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程度与水平,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实效性;要适合时代认知特点,利用多种形式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主体认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只有被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所接受,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那天起,就不断实现着与乡村社会的融合,不断地被农民群众所接受,期间既有曲折,又有发展。新时期,中国的乡村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立足乡村实际,选择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实现乡村语言与现代手段的紧密结合,积极发挥农村干部、党员和乡村精英的积极作用,借助新农村建设的历史契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回归日常生活世界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只有深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丰富生活语言表达、增强解读生活能力,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现实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诸多问题。为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本文以我国当前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存在问题的分析为基础,提出了以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拓宽多维路径和形成整体合力为一体的整体性路径,以切实提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