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实验前预习,适当设疑,可增加学生的实验兴趣 预习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前提,能更好地理解内容,特别是实验前的预习,适当设疑,可以使学生弄清实验的目的,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在具体操作时可避免出现的动作错误,能节约更多的时间去分析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如在做“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这个实验时,教师就应先指导学生预习,弄清在做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应注意的问题:首先是取实验材料,必须用凉开水将口腔漱净;在滴生理盐水时必须适量,不能多也不能少,这些问题假如不如此去做会怎样呢?学生就会带着这些疑问走进实验室,在动手操作时注意这些问题,学生兴趣很浓,容易成功.  相似文献   

2.
预习中设疑,对于指导学生搞好预习是很重要的一把钥匙。怎样在预习中设疑呢?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3.
设疑,是激发学生进行思维的良好手段。但是设疑应控制好“火候”,不能疑中设疑,这样容易淡化学生的前“疑”,后“疑”也引不起学生的注意。这如同在本来就不平静的池塘里,你尽管投上一块大石头,但是激起的波纹也不那么明显。然而,在一池平静的水中,即使你投上一块很小的石子,激起的波纹虽然细小,但也能明显可见。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对目前课堂设疑的现状分析 ,针对学生的差异 ,结合教材等视角 ,对如何进行有效的、适时的课堂设疑 ,并就课堂设疑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做初步的探讨。一、初中英语课堂设疑的现状课堂设疑不仅是联系师生及学生间的思维活动纽带 ,更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手段。其作用在于 :首先 ,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萌发探索欲。再通过问题的解决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展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学习性。其次 ,由于问题具有目标明确 ,任务具体的特点 ,会迅速吸引学生知觉。因此 ,设疑可以从外部控制学习者的注意 ,并诱发学生采用…  相似文献   

5.
“学问”、“学问”,必须勤学好问。古语说得好: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就是说,有疑问就会有进步。那么,小学生怎样学习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呢?笔者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四步学习法,可供广大小学生在学习中参考与借鉴。第一步预习———觅疑学习,首先要抓住预习这第一步,对没有学过的内容,先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预习达到对学习内容的初步理解,同时寻找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带着疑问去听课。有许多小学生不重视预习这一环节,因此不能带着疑问去听课,听起课来就会“眉毛胡子一…  相似文献   

6.
凌百姝 《考试周刊》2013,(93):129-129
历史课堂语言艺术必须以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前提条件,富有情感性的语言,多设疑置辩、充满时代气息的词句,不仅充满着教师的智慧,而且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追求课堂语言艺术时,教师应注意适当、适时,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丢弃历史课堂语言应有的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一直在试行“设疑式”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根据课文内容和“思考练习”寻“疑”,教师根据授课目的、要求及重难点在备课中设“疑”,预习时向学生提出设好的部分“疑”,让学生围绕这些“疑”再进一步预习课文。课堂上,教师组织并参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释“疑”,  相似文献   

8.
学生学习取得好成绩的因素很多,但学生自学能力的及早开发走关镇而自学能力的迅速提高得益于教学的起始阶段狠抓预习这一关键。在初二刚开设物理课时,大部分学生在物理课前是不预习的,这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大障碍。故在这一点上需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采取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消除了这一障碍,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设“疑”预习。“为学思无氟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的开始,疑是学习的动机所以设深是最佳的“导法”,在接新课前,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适合实际水平的题目,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年的教学实践 ,体会如下 :一、精心设疑 ,激发兴趣学贵有疑。学一篇课文 ,学生能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去思考 ,就说明他们学习有了兴趣 ,动了脑筋 ,有求知欲望。每教一篇课文 ,我首先让学生进行预习 ,通过查工具书 ,读准字音 ,弄清字形 ,理解字义、词义、句义。然后通过思考 ,列出结构提纲。课堂上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我总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课堂的设疑 ,一是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设疑。二是针对学生的实际设疑。…  相似文献   

10.
笔者就从教十余载的经验谈谈自己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一些认识。一、保证课前准备工作充分课前准备工作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学生方面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学生对每节数学课前的预习,"预习是指南针,没有预习就没有方向"。我们作为教师都有体会,理科性质的学科很少学生预习,似乎预习都是语文或外语,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更要指导学生学会数学的预习环节,所谓数学的预习并不是要学生把例题、课后练习都能做对,那就太苛刻了,而是让学生用目前的知识储存去阅读课文和例题,不能理解或似是而非的做个  相似文献   

1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质。下面就以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实验前设疑“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新问题时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设  相似文献   

12.
陈德添 《陕西教育》2005,(10):36-3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质。下面就以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一、实验前设疑“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新问题时开始,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设  相似文献   

13.
学则需疑,在学习过程中,有怀疑才会去思索,有思考才会进一步学习,然后才会有所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应带有主导作用,为释疑而教;学生的学应带有主动性,要带疑而学,这样,才能教有所获,学有所成。一、带疑而学中养成预习的习惯。新课改的最显著特征是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探究者。为了使预习能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就必须布置一些要开动“机器”才能完成的思考题。如教《孔乙己》时,教师可先布置学生思考三个大问…  相似文献   

14.
一写好预习报告在实验前要求每个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有关项目的内容,掌握实验的工作原理以及所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事项,弄清实验步骤,写好预习报告,拟好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在布置学生预习时,根据每个实验特点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回答,这样就能使学生把已学过的知识加以联系,更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一、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一)应在适宜设疑的最佳时机设疑。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唤起学生的多种需要,并促使学生激发相应的动机。选择好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信息。适宜设疑的最佳时机可以是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当学生的思想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第二,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第三,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第四,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在以上几种情况下设疑,学生的兴趣能较好地得到激发,并促使学生认真地研读教材。(二)应在重点、难点处设疑。教学内容能否成功地传授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节重点、难点内容的把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备课时就非常注意对重点、难  相似文献   

16.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凡事只要有“疑”,就会有“思”,也就会有解疑及实践。实践证明 ,精心设计疑问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能把教师“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内在需求 ,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 ,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好钥匙。首先 ,如何设疑呢 ?我认为应在教材和学生自身上下功夫。抓课前预习 ,改变预习方式 ,让学生在预习中找问题 ,针对字、词、句、课题、段落、篇章等内容寻找不理解不明白之处 ,多问些为什么 ,并对提问认真或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奖励 ,以此激发他们寻疑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发现问…  相似文献   

17.
刘国继 《宁夏教育》2004,(7):99-100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自觉地启动患维的闸门。”设疑诱思,其实质就是充分刊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发学生的思维。设疑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新课一开始的设疑,要像磁铁吸引铁一样,能牢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导到新课的情景中,自觉地思维。新课的另一种设疑方法是在前一节课结束之际,针对新课中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设疑。一、超前式设疑在教师讲授之前的学生预习或自学阶段设疑,确定学习目标,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所设问题宜浅显。如:预习《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可设置这样几个问题:1、在朗读时划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并思考这些词为什么会打动你?2、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词的上阕二、引导式设疑这种方式一般用于教师导学的过程,常采用“套句”法,提出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如《背影》:1、本文主要写谁?重点写了他的什么情感?2、“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作…  相似文献   

19.
<正>我喜欢去听课,这已经成为我的一种学习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能汲取到许多营养,也能发现一些语文课普遍存在但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一、只重课堂学习,忽视课前预习预习在学习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许多教师都忽视了对预习的科学指导,只是简单地布置预习作业,对于预习效果却不做检验。这就导致了不少学生不去完成预习作业,课前缺乏独立思考,课上仓促应战,课后完成作业了事。学习效率怎么会高呢?预习不是可有可无的,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将预习视为独立的课型,沁阳永威学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  相似文献   

20.
教学文摘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一、指导预习,引发思维指导课前预习,教师要设计新颖、奇特的预习题,让学生有做的,有想的,“扶”着学生去思考.二、设疑问难,促进思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充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过程中设疑问难,促进学生的思维.三、创设情景,优化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一个激起学生积极思维的情景,引导学生能动地分析思考所面临的问题.同时,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