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有一位学习很用功的学生曾很困惑地说:自己基础也不差,课堂上老师讲的问题都能懂,相关的作业也能完成,为什么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学生出现上述学习问题,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源,还是缺乏学习反思意识,造成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少变化应对能力”,“经常犯低级错误”。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改中,清风店中学树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教学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以学为乐的志趣,变“苦学”为“乐学”,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快乐数学教学”策略的要点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变“记录型”为“思考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变“作业型”为“知识型”,“精讲多练”使课堂学习过程更轻松;变“应试型”为“能力型、应用型”,借助媒体,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我们教学的实效性如何?自新课改以来,主张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过去教师的填鸭、灌输为学生的探究与感悟,“45分钟里,学生的收获有多少?”是我们教学后经常反思、也应当反思的一个问题。因此,当前的课堂中学生操作多了,讨论交流多了,课堂上时常是一幡畦碌热闹的景象。  相似文献   

4.
许国峰 《考试周刊》2009,(31):152-152
新课程对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扮演、工作方式、教学设计、教学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主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果有人问“学生最感兴趣、最快乐的事是什么?”玩!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学习又是他们的天职,当“天性”与“天职”发生矛盾时,怎么办?如果能巧妙地把最快乐的事和最重要的事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相似文献   

6.
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使部分学生厌学,思维僵化单一,缺乏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一问题已经很突出,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如何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下面是我从教多年的一点经验。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我在尝试“兴趣教学法”的过程中体会到:兴趣的培养改变了学生对学习的价值取向的认识,实现了三个飞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好学”。因此,在教学中怎样合理巧妙地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值得研究的课题。本人在实践中采用了下列方法尝试了“兴趣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中首要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实现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大突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中首要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实现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大突破,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因素 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应达到四个转变:一是变“教学”为“学教”、二是变“教学”为“教思”、三是变“教学”为“教育”、四是变“教学”为“教法”.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会”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其中的关键便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量事实证明,化学实验是引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因素,只有把化学实验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过氧化氢知识为例,它出现在高中第一册第六章“氧族元素”中,在第二章“碱金属”一节中学过过氧化钠(Na2O2),包括它的化学键、电子式、化学性质等.那么,怎样把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筑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呢?  相似文献   

12.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如何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这里我们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职校学生基础差,主动学习能力低,在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尝试着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解决疑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意识,并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能主动积极地监控自己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目前,大学英语课程面临全面深入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英语到底是学会的?还是教会的?”这一问题发人深省,也强调了学习者的“学”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还记得自己带着满满的自信走上了三尺讲台。满腹装着教育学、心理学、小学语文教学教法的理论,再加上自认为较好的个人语文素养,心想自己对付这帮小毛孩应该不在话下,自己的满腹经纶足以算是一桶水了,暂且可以将再学习搁置一边了。可走上讲台后,我发现拿教育学的理论来教育孩子,孩子不听;用心理学的思维来与学生沟通,学生不睬;用书中教学教法的理论来开展教学,学生不懂……在现实面前我傻眼了,屡屡碰壁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问题在哪里?出路在何方?在失败中我找到了前进的航标灯——再学习。儿童的特点是什么?儿童思维的方式是怎样的?儿童的心理具有哪些特征?我的课堂为什么总是乱糟糟的?为什么我说话孩子们总是不听?如何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孩子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什么我预设的教学内容讲不完?为什么我所教的知识孩子们听不懂?带着这些“为什么”,我走进图书馆,向书本学习;走近身边的同行,向经验丰富者取经;走近教育专家,向他们请教……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心中的“为什么”便会迎刃而解;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又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在不断的反思中,又产生了新的“为什么”……正是反思唤醒了我的再学习的意识,正是反思让我收拾行囊重新走上了再学习之路,正是反思让我在再学习之路上不断收获、不断质疑、不断求索。  相似文献   

17.
周明莉 《现代教学》2014,(1):120-120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科技教学的难点。出了教室,常会听到教师用一句话总结:“今天又讲倒了一大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由教师一股脑儿地将正确的知识和技能“硬塞”给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进。首先,从例题的选取入手,以“探讨上海城市人口承载力”为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关注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18.
王娇杨 《考试周刊》2010,(6):209-210
随着新课改的开展,课堂中不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如何在课堂内开展有效的探究教学?一堂有效的课堂探究课是以学生的“课堂生成”为主,还是以教师的“课前预设”为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以“葡萄糖结构的探究”这堂课为例来谈谈对有效的课堂探究教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呢?我认为,“四动”并举,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真正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匈牙利的一位数学家认为:数学教学的“四步法”一是弄清问题,二是商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三是问题解决,四是反思。此“四步法”洞其实质是要求学生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为什么可以这样解决哪些问题也可以这样解决?等等。我们在“四步法”课堂教学中往往停留在前几个环节上,容易忽视“反思”环节,由此导致好多学生特别是中、下游学生做了大量习题,却不会解决问题,学习效率低下。如果加强学习反思环节的互动指导,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