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们常常将教师的上课比作演员的登台。也是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二者何其相似。抛开个人的喜怒哀乐,全身心地进入事先设定的“角色”,两者亦可谓异曲同工。至于通过自身的精神劳动以达到对受众的陶冶、感染、教化之功,则同样是教师、演员的应尽之责。由是观之,人们将操教师、演员这两种职业的人冠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雅号...  相似文献   

2.
<正>人们常常将教师的上课比作演员的登台。也是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二者何其相似;抛开个人的喜怒哀乐,全身心地进入事先设定的"角色",两者亦可谓异曲同工。至于通过自身的精神劳动以达到对受众的陶冶、感染、教化之功,则同样是教师、演员的应尽之责。由是观之,人们将操教师、演员这两种职业的人冠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雅号",实在是良有以也。  相似文献   

3.
「内外」焉能「有别」曾经有人将教师的上课比作演员的登台。的确,“台上几分钟,台下十年功”,二者何其相似;抛开个人的喜怒哀乐,全身心地进入既定“角色”,两者也是异曲同工。至于通过自身的劳动以达到对听众的陶冶、感染、教化之目的则更是演员、教师的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4.
小议“物理功”和“生理功”曹华挺编者按在“功”的教学中,这篇文章所举的生活实例,确实影响着学生对物理学中“功”的定义的理解。曹老师对此提出自己的见解.作为一家之言予以发表,本刊欢迎物理界同仁各抒己见。物理课上,教师讲到功的两个要素时.常常举出这样的例...  相似文献   

5.
有人把教师比喻为“编剧”,有人把教师比喻为“导演”,也有人把教师比喻为“演员”。当人们意识到单一的角色,不能代表教师的形象时,还有人说:教师=“编剧”+“导演”+“演员”。乍看起来,这些比喻颇有艺术色彩,有某种道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些比喻既有悖于新的课程理念,也不符合教学活动与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不再是“编剧”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形象地比喻为编剧,颇有艺术色彩。有人甚至将教学设计和编剧创作的剧情作了一个对比:复习导入(序幕)—传授新知(情节发展)—课堂讨论(剧情高潮)—概括总结(结局)。…  相似文献   

6.
教师与主持人、演员一样,靠的是一张嘴。“嘴功”练好了,“教功”也便成就了一大半。练就一张“铁嘴”,要有渊博的知识作为“后盾”,抑扬顿挫的语调作为“调料”,富有激情的教学语言作为“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学应该是“导学”,教师应该是“导师”。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得到突显.教师导学是关系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当前教育界讨论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教不在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要使学生“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关键在哪儿呢?一个字:“引”。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常将教师上课比作演员登台。也是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二者何其相似;抛开个人的喜怒哀乐,全身心地进入事先设定的"角色",两者亦可谓异曲同工。至于通过自身的精神劳动以达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常将教师的上课比作演员的登台。也是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二者何其相似;抛开个人的喜怒哀乐,全身心地进入事先设定的"角色",两者亦可谓异曲同工。至于通过自身的精神劳动以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中的“引”与“导”邓纯忠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引导,从宏观上来说,将会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起着导向作用;从微观上来讲,有其各自的内涵和功能。可以认为,“引”在教育教学中,是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在每个新的信息输出时教师所精心“润色”的具有...  相似文献   

12.
坦率地说,笔者反对如此一说,即把课堂诠释为一个“舞台”,把老师和学生分别比喻成“导演”和“演员”。“导演”之与“演员”,这一说法看似从某种角度上体现了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但难免已滑向“表演秀”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审“情”度“事”斩“乱麻”──教师教育机智例谈王钊弘一演员扮演县令,上场勿勿,忘带须髯口,观从大晔。演员即兴编词:“嘿,好不容易花钱捐了个官,没胡子又压不了众,只得弄个假的带上。来人啊,老爷升堂,快到后堂去取胡子来!”看了这则故事,不禁为演员之应变能...  相似文献   

14.
邢玲 《甘肃教育》2006,(7B):31-31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的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然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叶老所提出的“相机诱导”与《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等诸多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在教学中,既可把它看作教学原则.又可把它视为教学策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践这个原则或运用这个策略呢?  相似文献   

15.
练好基本功“三劲”说○王忠贵梨园有句俗语:“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台下十年功”指的是基本功而言。对于教师来说,要想每堂45分钟的课都成功,其基本功恐怕远不是十年所能达到的了。因此,练好基本功,是每个教师必行之举,必备之能。如何练得好,达到预期...  相似文献   

16.
功的原理是一切机械遵循的普遍原理‘它是人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的.它的本质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述形式,在历史上曾被誉为“机械的黄金定律”.对行的教科书中对功的原理作了两种方式的表述;表述1: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表述亚: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丕1的成立条件是:5.使用机械做功时,摩擦阻力很小,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可以忽略.2、认为机械的质量不计,移动机械所做的功可以忽略,即W有o。二W8功·表述亚则是普遍适用的,即wE。。+wonh—WS。用功的原…  相似文献   

17.
墨子的“合志功而观”指的是对人们行为的好坏、善恶应将其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考察;司马迁继承了墨子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了“合志功而观”的方法,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评价时更重视“志”之高尚低下产生的效果,往往不单以其“功”之大小、事业成败如何为据;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古往三千多年的历史人物进行的道德评价,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者”已经成为许多普通教师的崇高追求。然长路漫漫,做研究岂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不能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整个社会舆论对教育的评价都是正面为主。认为教育神圣、教育伟大、教师辛苦、教师清贫……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为之欣慰,我们因此自豪。大约四五年前,风向渐变,人们对教育慢慢地不予“同情”了;而这两年则更进一步,岂止是不同情,几乎就是“一片喊打”!指责“教育腐败”、“教育是十大暴利行业”、“学校乱收费”、“有偿家教”、教育是学生家庭“因教致贫”的罪因等等,不一而足。教育正在可怕地、迅速地被“妖魔化”了。  相似文献   

20.
“说课”是一种新型的教研形式,一堂好的“说课”能充分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言基本功、教学理论水平、组织能力、表现能力等等,即能充分地体现出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说课”的成功与否在于能否把握好“说课”的环节,能否正确地流利地运用语言表述说课之内容,能否恰当地处理说课之板书,尤为重要的是能否找准说课之内容。笔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说课的几个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