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铮 《青年记者》2008,(15):12-13
自报纸这种现代媒体诞生以来,传媒就一直被把持在少数人手中.作为一种精英文化的象征,传媒是少数人手中的武器,是"Somebady Say Something"的工具.大多数所谓网络媒体,也不过是以转载传统媒体的报道的形式,延续这种少数人向多数人喊话的传播方式.而近年来,以天涯为代表的社区型网站,正逐渐形成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所有人都可以在这里表达自己,并依托网络向所有人传播,即"Everybody say Everything".  相似文献   

2.
腐败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利益与政治权利之间的一种钱权交易,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少数人谋取物质利益,在此过程中,被腐蚀的是政府官员,受益的是少数人,发生权钱交易,这就会使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人民利益发生一定程度的质变,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以权力作为交易对象  相似文献   

3.
传统媒体时代,纸媒和广电媒体拥有着绝对的话语主导权,彼时的信息是一种稀缺资源,被集中掌握在大众媒介手中,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居于中心地位,信息传播自上而下,受众接收信息十分被动.这种通过有限制作向众多消费者传播的方式是中心化的传播方式.然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打破了少数人对传媒资源绝对垄断的局势.网友均有机会成为信息源,网友之间互相传播并能够及时收到受众的信息反馈,形成关系双向对等的体系,因控制中心的缺位,此类系统的管理和中枢都是去中心化的存在.2015年,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自媒体的发展迎来了春天,并在国家相关规定的规范下,逐渐走向成熟.而自媒体的繁荣发展无疑对于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网络公众自我议程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新媒体的走红乃至整个传媒生态的变化使得名噪一时的议程设置理论受到了挑战。事实上,在传统大众传播条件下,媒介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传播权被他们垄断,媒介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中国社会舆论及其格局相当复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对这种形势,官方及传媒机构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并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在此前提下,官方及传媒机构还应努力探索新的传播方式,以适应新的社会舆论格局。  相似文献   

6.
<正>一、在媒体融合的宏观背景下,传媒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第一个特点,传媒技术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简单。传媒技术的发展给传播业带来的是革命性的变化,传媒技术的进步,很少有传媒人本身的贡献,即使有贡献也十分有限。当然,一方面,传媒技术的发展包括新的传播渠道、传播方式的技术进步等,传媒人很难进入到这样一个比较高深的理工科行业中去;另一方面,所有的媒体人都在非常方便地使用现代传播技术。总的特点就是传媒技术越来越复杂,使以文科类为主的传媒人很难介入到传媒技术的进  相似文献   

7.
王武荣 《中国广播》2008,(11):25-26,36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环境的转变往往成为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变革的催化剂。现代传媒背景的变化正在促成广播评论的变革,这种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的变革,体现了广播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交流中媒体特点。  相似文献   

8.
郑琪 《今传媒》2016,(10):20-21
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着信息的繁荣,繁荣的背后是传媒对信息的传播,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传播途径的多样性正逐渐改变传媒曾经的中介、工具作用,助推传媒发挥主导、建构的力量。信息与传媒关系的日益复杂,使得双方建立了一种主客体似的关系。传播方式作为两者的中介,不仅在传媒的指挥棒下点燃、放大、建构信息,同时也因外部力量的参与,对传媒自身进行着反噬,对抗着传媒的本意,对信息本身进行着消解。本文试图通过研究传播方式变化的影响,连结传媒与信息两者割裂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第五传媒”?它具有何种特征?其传播方式是怎样的?它技术上是否可行? 一、“第五传媒”及其特征 “第五传媒”是将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无线寻呼技术等融合嫁接,自成体系的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体和传播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借助于一种新创制的新闻信息终端——笔者管它叫“新闻视听机”,因其有点非驴非马,故笔者又称它作“四不象”——读者可以订阅自己喜欢的任何一家新闻机  相似文献   

10.
蒋小平 《视听界》2009,(3):25-25
这次大型新闻行动,是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广播传媒中心宣传功能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对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的变革和提升,更是一种媒体功能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正>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媒环境的深刻变化,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传播平台的多样化,传播话语权不是简单的超大媒体集团,也不是带有强制性的官方媒体,更多时候是媒体与受众间一种良性的互动。简而言之,实质是一种实现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对话。这种话语权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信任度的培养与建立需要媒体长期的努力。实现预期传播效果需要媒体和组织具备传播学基本知识,了解国家的宣传政策,用更加宏大的视野审视影响话语权中信任因素。  相似文献   

12.
传媒的发展和变革推动了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的转变。今天的报业集团、新闻传媒集团如何培养和用好新形势下的现代新闻传媒人,如何整合,如何创新,如何利用、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实现最大的新闻传播效益,已经是摆在各传媒集团决策者面前的新课题。本文作者勇于思考,积极探索,提出“为媒体集团军打造现代传媒人”的理念,文章视角新颖,富有激情,值得新闻界同行认真一读。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的传媒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私人集团的手中。传媒所有制的垄断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担心,由于少数集团公司垄断了越来越多的大众传播媒体,大众传播活动的目的有可能与言论自由和社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发生矛盾。垄断集团的利益与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矛盾冲突究竟有多严重?如何减弱或削除这种冲突?加拿大政府曾花了些力气对此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试图制订对策。许多新闻工作者、传括学者和受众也就上述问题有自己的认识和意见。本文想就加拿大传播媒介垄断的发展历程作一回顾,并就媒介的垄断与公众利益、言论自由的关…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于丹《论语》心得"热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丹《论语》心得"以现代人的视角,实践了一次成功的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体现了传媒与传统文化的积极互动.首先,它的出现契合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信仰的心理需求,体现了传媒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论语》心得的传播方式符合现代人精神消费的特点;再次,于丹以个人感悟式的体验带给受各种现实问题困扰的现代人一次心灵的释放和慰藉.  相似文献   

15.
武斌 《今传媒》2015,(3):135-137
传统大学课堂"讲授—笔记"的传播方式已不适应当下新媒体时代传授双方平等交流的互动模式。过去,学生会以小声说话、传纸条、睡觉对抗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而今,陶醉于微博、微信为乐的沉默的反抗已经成为"微时代"抗拒落后的传媒教学方式的新风景。值得思考的是,传媒产业本身就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如果从事传媒产业人才培养的教师无法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某种程度上而言,那就是传媒教育的失败。  相似文献   

16.
一如今,互联网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已成为民众不可或缺的资讯交往工具。以数字技术和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也成为新公共空间形成、散落的民间力量集结、监督政府官员和问政的重要渠道。哈罗德?伊尼斯说,一种新媒介导致一个新文明的诞生。网络媒体出现之初,即在Web1.0时代,受众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媒体传播的信息,信息源始终牢牢地掌握在传播者的手中,也就是传媒组织的手中,  相似文献   

17.
电视是一种立体、形象的传播方式,也是一种定时、定位的传播方式,过去大量出现电视新闻“两张皮”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咎于对这种传播方式的固有特性认识不足和把握不当。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促使新的传播方式诞生。在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中,传播的拓扑结构不再呈现层次分明的树形,而是趋向于扁平化。曾经少数人享有的二次传播的权利,被每个参与传播的个体平均分配。每个个体的地位越来越平等,传播也从单向转变为双向。在这种传播环境下,受众被信息凝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大而独特的群体集合。因其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粘结度,我们将其称之为凝胶态受众。  相似文献   

19.
陈宣雨 《今传媒》2005,(1):32-33
一些人豪迈地打点行装,开始了下一个旅程。一些人的身影,悲壮地消失在征途的烟尘中。还有少数人,沉重地堕落了……但传媒人的故事将永远说下去!不管天上有乌云还是太阳,传媒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生动的。而传媒人的脚步,总是那样的来去匆匆,风雨兼程。  相似文献   

20.
来顿 《今传媒》2005,(1):26-27
一些人豪迈地打点行装,开始了下一个旅程。一些人的身影,悲壮地消失在征途的烟尘中。还有少数人,沉重地堕落了……但传媒人的故事将永远说下去!不管天上有乌云还是太阳,传媒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生动的。而传媒人的脚步,总是那样的来去匆匆,风雨兼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