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谈到管理,人们通常认为是用法律、规章或规定等去规范正式群体及其成员,却往往忽略对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的关注.但实际上,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学生成长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针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类型,分析了其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提出了管理和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具体策略或措施.  相似文献   

2.
荆先清 《科教文汇》2007,(10X):57-58
谈到管理,人们通常认为是用法律、规章或规定等去规范正式群体及其成员,却往往忽略对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的关注。但实际上,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与学生成长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针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类型,分析了其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提出了管理和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具体策略或措施。  相似文献   

3.
谢彩英 《科教文汇》2012,(30):160-161
在青年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中.客观存在着非正式群体。本文通过对当代高职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尊重学生的结群需要、培养集体荣誉感”等有效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一个学校的中心,学管工作也是以学生为重点。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让每一个学生都紧紧围绕着这个核心。但是在班级中除了像班委、学习小组这样的正式群体以外,往往还存在着一些自发形成的、无固定形式、无固定成员的学生非正式群体。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将这类学生识别出来加以良性管理。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抢占好这一新的阵地,形成新的契机。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应该重视对非正式群体进行研究,积极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发展方向,重视发挥非正式群体领袖人物的角色作用,同时处理好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韦水玲 《科教文汇》2013,(10):15-16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作为一种客观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抢占好这一新的阵地,形成新的契机。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应该重视对非正式群体进行研究,积极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发展方向,重视发挥非正式群体领袖人物的角色作用,同时处理好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延斌 《情报探索》2011,(10):111-112
分析了图书馆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探讨了非正式群体与组织管理的正切点,并提出了非正式群体的动力管理、团队管理、冲突管理和规范管理等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形成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校的一些正式群体无法满足大学生纷繁复杂的需要,于是各种非正式群体就蕴育而生。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全面的剖析。  相似文献   

9.
寇卫东 《科教文汇》2009,(24):25-25
在学生中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群体活动的现象。班主任为了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就必须重视这一客观存在的现实。对它做好针对性地教育、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非正式群体与组织绩效间存在着微妙的复杂关系,既有提升组织绩效的积极作用,也有降低组织绩效的消极一面.文章试图通过情感力、学习力、凝聚力和规范力的研究,探索非正式群群体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根据结论提出了管理非正式群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组织行为学的非正式群体的观点解读<色戒>中的情节和人物行为的动机.并对动机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王佳芝刺杀事件的失败实质是非正式群体败给了正式群体.  相似文献   

12.
史静  于雪丽 《科教文汇》2010,(14):183-183,208
自班级授课制在学校中实行以来,班级中就始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群体,即使在班集体形成之后,它也不可能完全消失。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与他们的心理密不可分,为此要正确对待并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3.
自班级授课制在学校中实行以来,班级中就始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群体,即使在班集体形成之后,它也不可能完全消失。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与他们的心理密不可分,为此要正确对待并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4.
非正式群众体是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群体现象。本文试图通过联系当前的社会生活,分析非正式群体的正功能和负功能,通过实际的例子说明非正式群体发挥其功能的原因,从而对如何进行非正式群体的管理试图提出自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概括了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分析了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原因,阐述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提出了有效管理企业非正式群体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大学生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情感、兴趣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它们同时具有正向与反向功能。因此,要正确分析其成因和活动规律,采取相应的引导措施,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体现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陶冶和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群体传播中,非正式信息特征之一的信息长度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传播效果,对信息传播规律进行研究,正确引导网络群体传播行为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以BBS论坛这一非正式信息为研究平台,选取专业类论坛、综合类论坛及灌水类论坛作为研究对象,统计相关数据,运用合理的信息传播程度评价指标,对不同长度下非正式信息的传播效果进行评价,探索网络传播的相应规律。  相似文献   

19.
自梅奥等人从霍桑试验中意外发现非正式组群体的存在起,非正式组织便成为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引入非正式组织的概念、产生原因和研究其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提出对非正式组织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以宿舍为纽带形成的生活群体,是学生集体活动的重要载体。在这样一个群体生活的场所里,各种思想、观念交汇在一起,使得学生宿舍不仅仅是学生休息场所,而是一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校之间相互影响、相互熏陶的中介,更是知识、信息传递的重要场所。由此可见,宿舍管理工作对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学校稳定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