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拟实验是指在科学研究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允许或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实验,为了取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人们可以通过模拟的方法,选定研究对象的替代物(即模型),模拟研究对象(即原型)的实际情况,对替代物进行实验,这种实验就是模拟实验。模拟实验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既能使研究对象微型化,又能使研究对象扩大化,还能找出并控制研究对象的理想特征与要素。模拟实验作为类比思维在实验中的应用,根据的是相似性原理,它往往要求模型和研究对象之间具有相似性,模型所处的实验条件与研究对象所处的实际条件之间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模拟实验是指在科学研究中,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实验,需要通过模拟的方法建立研究对象的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获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揭示其本质和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地球宇宙内容时,因为在研究对象上不能或不允许进行实际实验,所以为了取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通过模拟的方法,选定研究对象的代替物即模型,模拟研究对象即原型的实际情况,对代替物进行实验,这种实验就是模拟实验。这种实验具有科学实验和科学模型的双重特性,一方面,实验模型以  相似文献   

4.
模拟是一种间接的实验方法,它是根据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建立或选择一种与对象客体相似的模型,在模型上进行实验研究,然后将研究的结果推广到对象客体中去,从而达到解释对象、认识对象的目的。因此,一般把实际存在的研究对象叫做“原型”,而把相应的模拟装置叫做“模型”。在小学科学课中孩子们的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受到时间、空间以及条件的限制,他们无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的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对研究对象进行模拟,并用模拟建立的认识去解释研究的对象,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模拟实验是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由于对研究对象不能或不允许进行实验,为了取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根据已知的事实、经验和一定的科学理论,设计和构想出研究对象“替代物”,通过对替代物的实验,以获取研究对象的信息和资料。例如模拟地球的“生物圈Ⅱ号”,我国“神舟三号”飞船用模拟宇航员做模拟人实验等。模拟实验使实验者突破了传统的生物学实验的思维模式,同时也使生物学实验过程中又增加了一种特殊的要素——模型。  相似文献   

6.
模拟实验是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增加的一种新实验类型,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通过模拟的方法制成研究对象的模型,用模型来代替被研究对象,模拟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实验研究.由于生物学中很多研究对象在中学直接用来进行实验非常困难或者不可能,因而模拟实验成为中学生物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模拟实验,就是根据相似理论,先设计与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对模型的实验和研究,间接地认识原型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性。一、模拟实验的基本特点1.模拟实验具有直观性与直接实验一样,模拟实验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它可以将许多抽象的概念,原理转化成直观的现象进行类比,使学生便于接受和理解。2.模拟实验具有控制性控制是实验的灵魂,模拟实验含有更多的人为因素,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相对较少,因此就更容易被实验者控制,使实验沿着实验者所设计的方向进行。3.模拟实验具有经济性模拟实验所使用的模型是原型事物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模拟实验在生物教科书中频频出现。国家生物课程标准规定:“实验设计应多样化……可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模拟实验。”由于生物学中很多研究对象直接用来进行实验非常困难或者不可能,加之模拟实验在某些方面的优越性,因此,模拟实验将成为生物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然而,许多人缺乏对模拟实验的了解,更谈不上应用,为此,笔者想就这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搞好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9.
<正> 1 模拟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科学实验是探索生命现象的奥秘,揭示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有些科学实验由于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制约,不能或不许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际实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以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我们可以通过模拟的方法制成研究  相似文献   

10.
模拟实验及其教学方法是生物学教学中一种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教学方法。生物学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很多研究对象在中学生物实验室中直接开展实验显得很困难或者不可能,生物教师往往采用实验模型代替研究对象,开展模拟实验教学。模拟实验教学的实施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和丰富探究性学习,改变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但是,学生做模拟实验时,存在对实验原型、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不清楚,导致实际学习效果不高。笔者对高中生物模拟实验教学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应重视生物实验的开设,但由于研究对象不允许、实际实验等客观原因(如实验较危险)而无法开设更多的实验。模拟实验为了更好地获得实验信息和资料,基于对实验对象的认识,依据科学的理论和已知事实经验,构建研究对象的"替代物"。正是模拟实验的出现,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弥补了实验条件简陋、实验材料昂贵、实验过程危险等不足,使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在模拟实验中得到提高。笔者就人教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Flash AcitonScript模拟实验,可突破时间、空间和材料的限制,探讨在计算机环境下进行自然选择实验模拟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模拟实验作为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在科学探究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有时由于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就某种自然现象做实验时,就要借助模型来做实验,然后再把模拟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迁移扩展,进而揭示要研究的自然现象的本质,达到认识自然现象的目的。一、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在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的教学时,学生认为,岩石都是很坚硬的,是不容易发生变化的。但自然界的许多事实和现象告诉我们,坚硬的岩石也会发生变化。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发生变化的呢?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冷和热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笔者和学生一起做了一个模拟实验:用  相似文献   

14.
姜小松 《学子》2014,(10):82
正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实施,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由于高中生物课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开展模拟实验成为了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所谓的模拟实验,具体来说就是指在生物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过程当中,由于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基于研究主体的实验无法开展,但我们为了更好地理解知识,了解研究对象的  相似文献   

15.
CAI模拟实验课件与实验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教学软件的开发,CAI也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教学。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了教学效益。 当前应用于理科的CAI课件,有相当一部分是模拟实验课件。笔者听评了多个学科采用CAI课件的公开教学课,发现不少理科教师对CAI模拟实验与实验教学的关系认识比较模糊。现就CAI模拟实验课件与实验教学的关系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6.
生物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但是自然界中许多现象是人们难以直接控制和干预的,如被研究的对象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极为遥远.因此必须采取模拟的方法,即通过模拟实验才能进行.现在,模拟实验已被广泛的应用.美国科学家于1984年在美国亚利那州的沙漠上兴建的一个完全封闭的生态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模拟是根据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建立或选择一种与研究对象类似的模型,借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不仅可以把学生陌生的、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直观的模型,使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也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把握研究对象的本质和特征。以《风的形成》为例,针对实际教学中模拟实验存在的问题,引领学生从模拟走向真实,主动建构起风的形成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地球与空间领域的内容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学生在课堂上的科学探究中很难对研究对象直接观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展开探究活动。本文以《月相变化》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有效组织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提供小桶、小球等实物让学生设计实验、观看实物模拟实验的操作视频,体验实验过程,体会模拟实验的原理,再用编程软件模拟小桶中小球的动态移动及随机抓取、随机结合的过程,有效节约了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对实验原理进行思考,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讨论,从而对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有深度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一、模拟实验的意义 所谓模拟实验,就是根据相似理论,先设计与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对模型的实验和研究,间接地认识原型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性。 模拟实验具有科学实验和科学模型的双重特性。一方面,它是主体以实物仪器、器材为中介与客观事物发生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实验者所直接研究的对象并非原型事物本身,而是用来代替它们的特制的物质模型。所以,模拟实验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是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