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是上古汉语常用的介词。它经常在带有宾语之后组成介宾短语。这种介宾短语(以下称“以宾短语”)既可以用作状语,又可以用作补语。本文讨论《左传》中以宾短语充当这两种句法成份时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2.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中“何”与疑问对象处于一个小句中,但“何”在作谓语的动词短语之前,用作副词.三传中还没有出现疑问词单独位于主语前的疑问格式,这说明疑问词不具有句首副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介词“以”及其语法格式为出发点,以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为基本资料,对其中的介词“以”及“以”字介宾结构按意义和用法进行分类,并对“以”字介宾结构在动词谓语前后出现的情况进行数量上的统计、归纳、分析,从中得出如下结论:1.“以”字介宾结构在先秦以后趋向前置,《搜神记》中动词谓语带宾语的,“以”字介宾结构98%前置在动词谓语前。2.表时间的“以”字介宾结构在《搜神记》中出现新特点。3.《搜神记》中出现数量较多的“把”字句的萌芽形式,即由“以”构成的固定语法格式表示处置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教学的研究分析和训练应用着眼.重视介绍了“介宾短语”的学术观点差异和分歧的主要影响因素,即对介词虚化程度的个性特征的具体事实的认识:强调了在坚持把“介宾短语”巳成共识的语法功能内容作为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就“介宾短语”能否作谓语、宾语、主语的说法,进行实例列举,帮助学生对照分析.鉴别.提高识别和应用能力:最后着重分析了“介宾短语”与“动宾短语”的区分,“动 介 宾”的结构分析及处理差异:“介宾短语”与“偏正短语”的层次区分等等。  相似文献   

5.
读了《提要》,深感它简明实用,确有许多优点。首先,它删改了《暂拟》中过于繁细或不当的地方。如:取消名词和动词的附类的说法,把方位词直接归入名词,能愿动词和趋向动词直接归入动词;把实词与实词组成的“词组”和实词与虚词组成的“结构”(如的字结构、介词结构等)合称为“短语”(如主谓短语、介宾短语等);取消合成谓语的术语,把判断词“是”后面的名词短语作为“是”的宾语:取消复杂谓语这个术语,把有复杂谓语的句子直接称为连动句或兼语句;取消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说法,承认动词、形容词可以充当主语或宾语;取消结构助词“的”“地”的区分,不论定语、状语,都用“的”;原双部句和单部句  相似文献   

6.
介宾短语是指介词和由它介进的名词、代词、方位词以及名词短语构成的语言单位。这种语言单位的造句能力,语法界在过去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他们都认为介宾短语既可作状语、定语,又可作补语。可是作补语这一规则,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异议。至于能否作其他成分,除赵元任先生曾在《汉语口语语法》中提出“介词结构可作主语”,黎锦熙、刘世儒两先生在《中国语法教材》中提出“介词词组可以充当谓语”外,似乎没有人谈及这个问题。近年来,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对现代汉语以词序为组合特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的高考《考试说明》在“辨析并修改病句”条目下都规定“成分残缺”为考查内容。具体列举了“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关联词”,其实由于语法知识的淡化.在病句中。学生往往很难判断介词的缺失。一般来讲,对于只有一个介宾短语或有几个介宾短语但各自独立存在的句子,缺失了介词,还是比较容易辨识的。  相似文献   

8.
王艺娜 《现代语文》2006,(10):57-57
兼语句这一名称是由丁声树等人合著的《现代汉语法讲话》首次提出来的。在这之前也有许多语法著作论及这一语言现象,只是名称有所不同。王力称“递系式”(《中国现代语法》、《汉语语法纲要》),吕叔湘称“递谓式”(《语法学习》),吕冀平称“复杂谓语”(《汉语语法基础》),史存直称“连环句”(《论递系式和兼语式》),邢欣称“综合式句型”(《论兼语式的深层结构》)。对兼语句比较公认的定义为: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兼语句。所谓兼语短语是指由动宾短语和主谓短语部分重合在一起,其中动宾短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这样一种短语。如:“请他来”,“他”是请的“宾语”,又是“来”的主语,叫做兼语。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大都含有使令、促成的意义。例句如下:  相似文献   

9.
《论语》中的“於”字共出现182次,作动词用的只有3次,用作介词竟达179次之多,足见“於”字是一个比较纯粹的介词.《论语》中还有相当干介词“於”的用法的“乎”和“诸”、“焉”,共50多次,本文中对它们也一并讨论.介词“於”要和它所引介的词语组成介词结构,以这个介词结构作为一个构件.才能在句子中起各种语法作用.这是“於”和其他介词固有的组合特点相同的地方.但是,好些介词引介的词语可以省略或隐去,而“於”引介的词语却不能省略或隐去,这是“於”和好些介词的组合情况不一样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三、关于连动句和兼语句 1、关于旧系统的“复杂谓语”。旧语法系统有所谓“复杂谓语”之说,所指对象主要是指“谓语的连续”和“谓语的延伸”。新系统取消这样的说法,称前者为“连动句”,称后者为“兼语句”。取消“复杂谓语”的理由何在? 第一,在汉语中,真正以单个词作谓语的情况很少见,以短语,特别是复杂短语作谓语的情况很普遍,复杂的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主谓短语等都可以作谓语。例如:  相似文献   

11.
第三章 语法第四节三、根据《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短语的功能类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介宾短语实际上只是结构类型,主谓短语的功能大多是谓词性的,与动词(形容词)相当,介宾短语是修饰性的短语,只作定语、状语或补语,不作主语、谓语.举例略.  相似文献   

12.
《论语》中“以”、“於”是两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 ,它们均有动、介词用法 ;“以”字还出现了连词用法。通过对“以”“於”用法的类举比较 ,分析了二者语法功能的同与异 ,试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3.
“对”、“对于”和“关于”三个介词,是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来的。它们仍然带有及物动词的特点,即要带宾语。其语法功能就是组成介宾结构,把自己的宾语引介给谓语的核心动词,从而表达种种复杂的语法及语义关系。所带的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和各类名词性的短语或谓词性的短语。  相似文献   

14.
“……之所以……,是因为……”句式是单句,不是复句。“……之所以……”是名词性偏正短语,在这一句式中是主语部分;“是因为……”是判断动词“是”作谓语,介宾短语“因为……”作宾语,在这一句式中是谓语部分;“……之所以……,是因为……”是古代汉语中“……之所以……,以……也”这一单句形式的直接传承,具备完全句的全部特征,是典型的判断句。  相似文献   

15.
“韵律语法学”是现代汉语的一个新分支,早在现代汉语的萌芽期《马氏文通》中,对这种现象就有一些描述,如定中短语间的“之”字出现与否,“以”字构成的介宾短语的位置,介词“于”的宾语在动词后是否重现等等,马建忠的描述体现了韵律语法的萌芽。  相似文献   

16.
句子成分的游离,其实质是处于具体的句子之中的短语成分的语序变化,或者说是动态短语的语序变化。在现代汉语中,谓语可以游离到主语之前,此时,语义的重心也跟着前移;定语可以游离至中心语之后,有时也会游离至谓语之前;状语可以在中心语之前、句末和句首等三个位置游离;主谓短语(包括主语省略或隐含了的动宾短语)充当的宾语,有时游离到动词之前;在口语中,补语常常游离到句首主语或句中状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古文观止》宋文中"不"字句出现频率较高,"不"字句有三种句式,即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在陈述句中,"不"可放在名词、动词及动词短语、形容词、助动词之前。在感叹句中,可分为四类句式:第一类为"主语+V+而+不+ADJ",第二类为"主语+不可+VP+矣",第三类为"可不+ADJ+感叹词(哉或乎)",第四类为"不+者字短语"。在疑问句中,可分为三类句式,第一类为"主语+不+谓语中心",第二类为"不+动词",第三类为"不有""不为""不容"。"不"既可以否定整个命题,也可以否定某些成分。在否定整个命题时,可分为三类:整体为动词性结构;整体为名词性短语;整体为介宾短语。在否定部分成分时,语义可指向主语、谓语中心词,也可指向整个谓语部分、谓语部分的补语、谓语部分的时间状语。总体上来说,"不"字句的语法功能在宋代已相对成熟。  相似文献   

18.
英语“也”、“也不”的词可谓多且杂,用于肯定句的有also,too,aswell,likewise,so,用于否定句的有either,本身具有否定意义的有neither,nor,下面笔者对这些同的用法一一作以浅淅。Also:adv,作“也”的意义讲时,多用于较正式的文体的肯定句中,多用于强调句中主语之后的成份(参考PracticalEnglishUsage),其位置(1)一般放在主语之后谓语之前,(2)系动词tobe之后,(3)助动词与动词之间,情态动词与动词之间或情态动词之前,(4)间或可放在谓语之后的直宾和简宾之间。eg:(1)Ialsohadacupoftea.(2)Sheisalsoatyp…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三册《庖丁解牛》中“技经肯綮之未尝”一句 ,课本注释为 :“此句为谓语省略句 ,又是宾语前置句 ,应为‘未尝 (碰 )技经肯綮’。之 ,助词 ,起提宾作用。”把此句看作是用“之”提宾的宾语前置句显然是正确的 ,但若说它亦是谓语省略句 ,笔者认为值得商榷。要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是弄清“未尝”在句中的确切含义。“未尝”在古汉语中可以作为一个表示否定的凝固形式而出现 ,可解释为“不曾”或“没有过”。如同一篇课文中的“三年之后 ,未尝见全牛也”句及《战国策·魏策》中的“臣未尝闻也”句 ,其中的“未尝”就都是这种凝固形式。…  相似文献   

20.
定语是名词短语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定语一般要放在名词短语的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也有定语放在名词短语的中心词之后的,我们称它为“定语后置”。常见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一、数量词作定语后置,构成“中心词(名词) 数量词”格式。这里的“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的”。如:一食或尽粟(一石)(韩愈《马说》)齐景公有马(千驷)(《论语·季氏》)留仅五日,历有名迹(四)(《文徵明集·游洞庭东山诗序》)二、形容词、动词短语作定语后置,构成“中心词(名词) 定语 者”格式。这里的“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