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3月11日,《常州日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同天刊登了我和朱曙光同志合作采写的《枪战,即将发生》一文,此稿获得了新华日报当年首次举办的“洪泽湖杯现场新闻大赛”二等奖,同年还获得《人民警察》杂志社举办的“华东六省一市‘我在现场’征文大赛”优秀作品奖。  相似文献   

2.
《兵团汽车出口啦》一稿,能连中三奖(即1991年全国企业报现场短新闻评比二等奖、自治区首届现场短新闻评比一等奖、全国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评比三等奖),是笔者始料不及的。笔者深知自己资历浅,底子薄,想借此由头,谈一点对现场短新闻的认识和体会。眼下现场短新闻的“热度”颇高,各家报纸纷纷开辟专栏,涌现出一批批佳作,令人耳目一新。由于一些人对“现场”有所误解,在众多的报道中,也常见到一些“跑了调儿”的报道。诸如:A为写“现场”而写现场。新闻的特性,决定了新闻必须凝练、主题集中。这是写任何形式的新闻都必须遵守的。提倡写现场短新闻,是因“现场”能够再现新闻事实,能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以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然而,这一“现场”是有选择  相似文献   

3.
如何理解现场短新闻的“现场”含义?《现场短新闻及其魅力》(载《新疆新闻界》1990年第6期)一文这样说:“‘现场’有三层含义:一、要求作者必须置身于新闻发生的现场,亲历新闻发生的过程,是新闻事件的目击者,见证人,采用现场第一手材料写新闻;二、要求通过对现场人和事的生动可感的描绘,让新闻事件‘再现’于受众面前;三、要求它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必须随着新闻事实的发生及时采写和传播”。文章对“现场”揭示的三条,只是采写现场短新闻的要求或者说是特点,并没有揭示出“现场”的含义。这样解释“现场”,就把“现场”与现场短新闻混为一谈了。从当前发表的探讨现场短新闻的文章来看,对“现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避而不谈“现场”的含义,而偏于论述“现场描写”、“现场的作用”、“现场的地位”、“现场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记协国内部和《人民铁道》报社联合举办的“现场短新闻”研讨会于1990年11月15日至18日在山西大同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首都、山西省、大同市等新闻界的专家、学者,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的部分获奖作者和评委共40余人。此次研讨会是在第一届现场短新闻评选取得丰硕成果和广泛影响,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评选工作在全国铺开的时候进行的;是在有一定新闻实践和理论探索的情况下召开的。大家围绕现场短新闻的特征、要素、功能,提倡现场短新闻的背景,开展评选活动的意义,采写制作的技巧等各方面的问题,交流了看法和经验,并进行  相似文献   

5.
“现场短新闻”现场感强、信息密集、言简意赅,深受读者喜爱。读的人多,写的人众,因此“现场短新闻”发展势头迅猛。纵观大报,小报,目前无一不视“现场短新闻”为重头稿,鲜嫩、耐读的“现场短新闻”也累累见于报端。但从总的看。写得好的中竟不是很多,不少稿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缺陷,概括起来大致有八个方面,在此暂且视之为八忌。一忌主题平庸,缺少含金量。首届“现场短新闻”一等奖《难忘的时刻》之所以能获此殊荣,它除了其它因素外,含金量大是最重要的一点。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6.
现场短新闻既包含着“新闻”、“短新闻”的共性,又包含着“现场”这一个性。现场短新闻靠现场体现特色,靠现场写活新闻。 现场是客观存在,呈自然状态。现场短新闻中的“现场”则是经过作者选择和剪裁的“物化现场”。作者选准了新闻现场以后,至关重要的是剪裁、再现现场新闻事实。让我们从剪裁角度赏析获得全国第二届现场短新闻一等奖的作品《铁肩担国防》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晚报协会每年上半年都举办一个新闻大赛。1995年,我与沈力男合作采写的《两岸一家亲》似下简称《两岸》)获得当年度“爱德杯”现场新闻大赛一等奖。  相似文献   

8.
《后溹泸村双向承包》在河北日报头版配言论发表后,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经济参考报相继登载,由经济参考报推荐,获得了首都21家新闻单位首届现场短新闻二等奖。地方记者在首都新闻单位评奖中获奖,这是我始料未及的。1989年11月底,我听说南宫市后溹泸村把土地承包只要求农民尽义务的单项合同,改为既有农民尽义务,又有干部搞服务的双向合同,感到很新鲜,就去采写了这条新闻。没想到这条新闻受到“现场短新闻”评选办公室主任阮观荣同志的厚  相似文献   

9.
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获得成功,使我想起了一个思考已久的问题——好新闻评选也应该设“编辑奖”。“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确实是提高记者素质的好办法之一。但提高新闻队伍的素质,不光是提高记者的业务能力,也要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如果在新闻评奖活动中设立“编辑奖”,无疑会对编辑业务的提高,起一定的作用。一般说来,优秀新闻的产生,离不开编辑的智慧和心血。“现场短新闻”获奖作者孙毅在谈采写  相似文献   

10.
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获得成功,使我想起了一个思考已久的问题——好新闻评选也应该设“编辑奖”。“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确实是提高记者素质的好办法之一。但提高新闻队伍的素质,不光是提高记者的业务能力,也要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如果在新闻评奖活动中设立“编辑奖”,无疑会对编辑业务的提高、起一定的作用。一般说来,优秀新闻的产生,离不开编辑的智慧和心血。“现场短新闻”获奖作者孙毅在谈采写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新闻     
全国记协举办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评奖活动中国记协近日发出通知,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评奖活动,以鼓励新闻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采写第一手现场短新闻作品。参评单位由第一届的首都主要新闻单位扩大到省、部级以上单位主办的新闻机构,包括中央新闻单  相似文献   

12.
由《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全国县市报研究会筹委会联合举办的“怎样办好县市报”有奖征文,8月中旬在北京评选揭晓。江西省宜春市《赣中报》副总编辑简秋雄写的论文《假如我办县市报……》获得一等奖。  相似文献   

13.
现在,各新闻单位都在提倡采写现场短新闻。前不久,光明日报在头版用了差不多一个整版的篇幅推出一组包括现场短新闻在内的短新闻集纳,如此积极地倡导,令人兴奋。我偏爱现场短新闻,仅这几年就采写过几十篇。在全国记协举办的三次全国性评比中,我有3篇作品获奖。当然...  相似文献   

14.
《涉县农民竞选“花椒大王”》(以下简称“涉文”)是一篇800多字现场短新闻。现场短新闻是新闻体裁中的微型武器,一般篇幅较短。写现场短新闻要善于抓拍最富表现主题的闪光瞬间;要写出“鲜”味,像带着晨露的花,像刚出笼带着热气的馍,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之感。“涉文”不失为这样一篇作品。该文在河北日报首批“通讯员消息佳作擂台”评比中获三等奖,  相似文献   

15.
彭培述  邱明 《声屏世界》2003,(10):33-33
“我在现场”,能够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在现场短新闻中,记者是事件的亲身经历者,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展现出来,观众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信赖感,同时,通过记者的现场引导,一种未知感、神秘感以及求知探秘的欲望牢牢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新闻的信任度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2002年抗洪抢·险中,吉安电视台发了大批现场新闻,如《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抢救第八条生命》等等,都真实的再现了解放军官兵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灾民的情景。观众们看到了现场发生的事实,感悟到了危难之处见真情,这几条新闻比唱多少遍“军民情深”赞歌的说服…  相似文献   

16.
6月16日《新闻出版报》第二版全文刊登了全国记协主办的“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获得一等奖的五篇作品。这五篇现场短新闻是:《人民日报》记者孙毅采写的邓小平同志会见最后一批外宾侧记:《难忘的时刻》;新华社记者邹爱国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罗观星合写的《总书记的问候》;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省长解决农民卖蘑菇难》;新华社记者胡泰然采写的《美军入侵一周后的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90年代掀起了一股现场短新闻的“热潮”后,现场短新闻得到了发展.然而,发展到今天,现场短新闻的温度似乎有点下降,要想让现场短新闻在报纸中的比例真正有所增加,真正深入人心,我认为应该把握下列几点:  相似文献   

18.
贵刊第九期刊登的《冯森龄谈“现场短新闻”》,很好。一、指导性强。现在提倡写现场短新闻。但如何搞,这篇文章作了回答;二、具有权威性。冯老是前辈,也是当代名记者,并以采写现场短新闻见  相似文献   

19.
从8月12日起的整整一个月内,《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开辟专栏,每天发表一篇“现场短新闻”,很受读者欢迎。这是《人民日报》进行新闻改革、版面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在这方面,《人民日报》为各地报纸带了个好头。纵览《人民日报》发表的几十篇现场短新闻,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0.
前后两届的“现场短新闻”赛,为我国新闻界送来一缕缕清新之风。大报小报,“现场短新闻”、“目击新闻”、“实录新闻”,不断涌现,可说已形成一种“热”。这些新闻,篇幅短,现场感强,不乏佳篇与力作,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也许由于对现场短新闻的定义与特征的理解不同,一些报纸把稍有现场感的报道也都贯以“现场短新闻”的头衔。例如某报有篇新年前夕关于某副食品商场的巡礼,有篇某顾客在个体摊床购物缺斤少两的来信,文中有那么一点现场描摹与对话,编辑也把它堂而皇之列入“现场短新闻”栏目中。这样做是否名副其实?是“现场”加“短”即等于“现场短新闻”?现场短新闻是否应在新闻价值上多做些文章?笔者班门弄斧,谈些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