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强 《世界文化》2011,(8):52-53
玛格安是我们的女儿,她从出生开始就经受艾滋病的折磨。玛格安在她18个月的时候失去了听力,虽说失去听力和玛格安是一个艾滋病患者没什么关系,但我倒觉得她听不到人们对艾滋病轻蔑厌恶的评论挺好。所以医生每次给我们解释治疗方案时,我都提醒他要背对着玛格安,因为那样她就看不到医生的口型了。  相似文献   

2.
幽幽梅山坳     
有人怀疑徐文翰老师,说他在梅山小学一呆就是几十年,必定是爱上哪个女人了。这些风言风语,早已飘进徐老师耳鼓,他想解释清楚,然而,向谁解释?这话到底是谁说的,他不知道。李老师安慰他说:贬作了你,也等于贬作了我,因为我是女人。人的心胸要开阔一点,谁个人前无人说,哪个背后不说人?你说是吗?徐老师连连点头说:那倒也是,要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我又不能封堵他们的  相似文献   

3.
独自在家     
因为时间太久,墙上那幅画的颜色已经变得很暗,上面的人物都看不清了。这是一幅18世纪的意大利油画,一点儿也不值钱,20世纪30年代我父亲买下的。他去世后,画就传给了我和妻子。将来,它又会属于我们的儿子。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常常会凝视着这幅画以及家中的其它摆设。虽然搬过几次家,但这些东西总是给人一种永恒的感觉。每一件摆设都是我们家庭生活的组成部分,它们与其它东西共同构成了我们这个整体。就拿这个书架来说吧,每一本书都能令人回忆起一个故事:吉尔想买,或者是我想买,也许是一件礼物,可能我们曾一起朗读过其中…  相似文献   

4.
论对人的尊重张岂之我的一位在某方面做负责工作的朋友,有一个很好的工作习惯:凡是因为重要公事而给他写信,他和他的秘书总会给一个答复。因此,别人有建议有批评意见都愿意跟他说,他对一些情况的了解也就比较深切了。在我的印象中,我的这位朋友对人是很尊重的,别人...  相似文献   

5.
我的丈夫是一位钢琴演奏家。我和他婚后不久,一个短小精悍的人提着一个小工具箱来到我们的公寓。将工具摆放在我们的大型平台式钢琴旁边以后,他开始用一只手敲击钢琴的每一个琴键,另一只手则不住地在钢琴里面调弄。当,当,当地足足过了一个多小时,他开始断断续续地弹奏一些著名的乐曲片断。然后,他宣称钢琴已经调好,便离去了。“可怜的人!”我当时想,因为未能成为一位钢琴家,他才不得不满足于钢琴调音师这种纯技术性的职业。现在我懂得多了一些,我才明白原来“钢琴技  相似文献   

6.
成长的代价     
我是一个喜欢童话的长不大的孩子,因此我很向往彼得·潘(童话《彼得·潘》里的主人公),因为他永远也长不大,而且还可以不用对他做的事情负责任,因为他身边的人都会宽容他和原谅他,所以他是幸福的。尽管第二天他什么事情都不记得了,可一到星期五的晚上,一个快乐的孩子又会站到你的窗前并快乐地邀请你和他一起找影子了。永远也不用体会离别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珀耳修斯出生以后,男女天神们一直守护着他,所以当墨丘利前来恳求他们帮助这个少年时,他们都慨然允诺。普路同借给他一顶神奇的狗皮盔,戴上这顶头盔,谁也休想看见他;密涅瓦借给他一面金光闪闪的青铜盾,明亮得犹似镜子;而墨丘利自己呢,则把他的一把锋利无比的钩柄宝剑和一双飞鞋借给了他。穿上这双鞋予,他就能飞得比最快的鸟儿还要轻快。珀耳修斯当前迫切要做的事情就是寻找一条通向墨杜萨所住的那座岛屿的道路,而世界上只有三姊妹才知道那个地方,她们一起住在一个山洞  相似文献   

8.
王钰 《世界文化》2002,(6):14-16
法国作家安东·德·圣艾修伯里所写的《小王子》一书,创造了一个令人无比神往的梦幻情景。它既非童话也非寓言,准确的说,是一个给大人看的童话。书中的主要故事是“我”飞机失落在沙漠里遇到一个永远长不大的、来自一个虚构的星球上的“小王于”,小王子以十足孩子气的口吻转述了他的旅行和他的十分稚气的追寻探问——那种孩于气的简单,让人明知是非现实的,但读过后任何一个读者也要深深地为之感动。因为小王子的那个世界离我们太远了,但又是我们心中无时不在企盼着的。也许我们在为日常性的事务奔波(“我”忙于修我的飞机)的同时,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无时不在渴望着小王子的那个世界——虽然它虚幻,但恰囚虚幻而无比美妙。  相似文献   

9.
邓笛 《世界文化》2004,(2):13-13
上大三的时候,我选修了《市场营销》这门课,执教的是一个脾气古怪的老教授。在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上,他首先作了自我介绍。他说,他的名字很好记———杰克·威克(JackWickert)也就是柳条椅上坐了一个鬼(因为英语有一个表示鬼的词是jack-o'-lantern,而Wickert的读音与意为柳条的词Wicker相近);然后他对我们提出了要求。他说,他会围绕课本和大纲授课,但是他不会照本宣科,他课上用的实例都将是从别的途径搜集到的,至于课本上的实例由于大家都能看得懂,他就不再介绍了,但大家课后必须自己阅读,因为这些实例对学好这门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他的确…  相似文献   

10.
克尼斯纳的一位老伐木工曾经告诉我,他学到的每一点知识都是他原来早就知道了的。他的话听起来很自相矛盾,特别是对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医生来说,更是如此。我想寻常人的智慧是了不起的,可又如何能知道自己从未学过的知识呢? 那时,那位老人正在解释伐树的方法,并且指出如果你不知道所伐的树要倒向哪一方,那末,动手砍树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树总是朝着支撑力最小的方向倒去,因此,你想让树朝那个方向倒,就该减少那个方向的支撑力,”他说。我有些半信半疑——难道一丁点儿差错就能毁掉这边珍贵的圆顶小房子或那边砖砌的车库吗? 我疑虑重重地在那两座建筑物之间正中央的地  相似文献   

11.
正宇治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永远近在咫尺,却永远回不去。宇治是我心里的一座城,不仅因为那里有四时美景,还因为那里有一段年华,有一个当年的我。京都是千年古都,拥有十余处世界遗产,每个人都能信口说出许多足以象征这座城市的东西,但在我心中,最像京都的地方是宇治。当我向别人推荐宇治的时候,他们总会不以为然地说:“宇治?我们要去的是京都呀。”实际上,“京  相似文献   

12.
著名画家毕加索(1881-1973)一生都在追求女人,没有女人就无法生活,同时他也害苦了这些与他相爱过的人。他说:“每次当我要换女人时,就要让前一个女人死了心,这样就可以摆脱她们,就不会再给我找麻烦。”大概正因为这个原因,他的7个女人(包括妻子、情人)中有两人精神分裂,有两人自杀。  相似文献   

13.
学不会聪明     
我不聪明,但要命的是据说我有一张看上去挺聪明的脸,这样别人就在相处中把我当做聪明人防治."防"倒无妨,我不伤人,"治"起来我就很惨,因为我只是貌似聪明人,在生活之战中,我进不能攻,退不能守,而别人总以战胜我为乐事,因为我是聪明人,谁去跟傻瓜较劲.我常常叹息.妻说:"叹息有什么用,你要学会聪明."  相似文献   

14.
追随梦想     
影子 《世界文化》2003,(2):9-10
当一个人最悲观的时候,我们应该鼓舞他的精神,给他以力量,使他能够战胜困难,继续前进。 ——哈特·沃里尔·丘瑟 “斯克莱特先生,那是真的吗?或者只是因为他们听起来比较容易记住,您才把他们写在公告牌上的?” “你指的是什么?”我问道,其时,我正伏案疾书,因此没有抬头。  相似文献   

15.
“光彩照人”的本义是纪念一个人诞辰时常用的套语。当评说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功绩时,我也想用这个词,因为它的基本涵义正合我意。帕斯捷尔纳克的一生光彩照人,帕斯捷尔纳克的业绩光辉夺目,即使是他照射在我们心灵上的余光,也显示出其强大的能力。他不喜欢用“才能”一词,每当我们称之为有“才能”时,他总是用“能力”取而代之,他本人正是这种“能力”的最高表现——天才。  相似文献   

16.
郑文 《世界文化》2005,(5):11-11
历史告诉我们我们来自何处,我们将走向何处。——David M ocullough冬季的一个早晨,在美国一所最好的大学里,在该校有名的常青藤社团,我和25名历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学术讲座,窗外雪花轻舞。这些学生代表了历史系的骄傲,是被公认为最优秀的学生。“你们中有几个人知道乔治·马歇尔是谁?”我问道。没有人知道,甚至连一个人也没有。在中西部一所有名的大学里,一个女生说她来听我的讲座后非常高兴。因为直到那时,她才能清楚最初的北美13个殖民地都位于美国东部沿海。这是一个大学生以很认真的口气对我说的话!我们,我们美国人是谁?我们是怎样来…  相似文献   

17.
雪冬 《世界文化》2012,(9):50-51
我居住在泰国的董里府。去年3月12日,我去新加坡参加一个4星期的英语课程学习。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我很有希望在那里完成中等学校教育。虽然我只有14岁,并且是第一次出国,但是爸爸和妈妈并不过于担心,因为我是待在一个监护人家庭,而这个家庭的人是我父母的朋友。我和父母可以通过他们保持联系。我的父亲在我小时候就教育我要成为一个能自立的人。我的新家庭对我照顾得很周到。我与老师和同学们也相处融洽,尽管我们相识只有很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左眩 《世界文化》2014,(6):36-38
<正>遇见爱德华,是一种幸运。虽然我们不能像他的主人阿比林那样真正地拥抱他,但我十分坚定地相信,每个遇见爱德华的人都会深深地爱上他,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他曾经是一只近乎完美的陶瓷兔子,美丽,优雅,高贵——虽然有一点自命不凡,可那不过是每个完美的人都会有的小毛病。他的主人阿比林是那么爱他。每天晚上,她都对爱德华说:"我爱你,爱德华。"  相似文献   

19.
郭英剑 《寻根》2014,(4):24-27
<正>说来是缘分,我与阿滢兄的认识,始自我们共同参加的一个学术组织——全国阅读学研究会。2009年5月,学会在宁波召开研讨会。我记得,当时我在大会有个发言,下来后,阿滢兄与我有过一次时间短暂但很愉快的交谈。当时我们相约,今后一定加强联系。在会议结束我们各自回到自己所生活的城市之后,读书和写作把我们联系在一起。阿滢兄曾经将自己的大著馈赠于我,而我曾将当时自己翻译的作品寄奉给他。正是从那时起,我也开始关注这位身兼藏书  相似文献   

20.
因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中国人知道了世界上有个人叫安徒生;又是因为他,我们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一个如他笔下所描绘一般的美丽国家——丹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