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正>实施高效课堂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数学高效课堂要求教师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要想真正实施高效课堂就要做到以下三方面:课前精心设计导学案,课中优化教学环节,课后反思  相似文献   

2.
正高效课堂是运用教学手段,在效益和效率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度",变学生"接收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学习小组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目标,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变教师教为学生学。它是高效课堂的高级阶段。高效课堂在实施过程中,要找准一个核心——课堂上教与学的关系;抓住两个关键——小组学习和导学案;掌握三种技  相似文献   

3.
实施高效课堂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数学高效课堂要求教师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要想真正实施高效课堂就要做到以下三方面:课前精心设计导学案,课中优化教学环节,课后反思促进提高.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实施新课改的主战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新课改下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是一线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基于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自主发展要求,从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学案"导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3个方面来探讨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生活,同样也离不开道德.一堂高效的课堂肯定是一节道德的课堂,一节不道德的课堂也不会是一节高效的课堂.又一轮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把高效、道德、和谐、尊重、发展作为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英语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道德课堂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通过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实施"独学、对学、群学"三种基本学习方式.抓好"课前、课中、课后"课堂三段,即构建"大课堂"观念.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是课改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为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提供了契机;新课程理念为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指明了方向。多年来课改的实践与研究表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质效,可以通过优化教学策略来实现。一、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  相似文献   

7.
“弘毅课堂”的实施,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弘毅课堂”强调以生为本,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注重创设学习情境,由“抽象知识”转向“具体情境”,重视培养学科素养,由“知识中心”转向“素养中心”。要想有效实施“弘毅课堂”,就要注重运用以下教学措施:优化教学要素,构建高效课堂;调整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学习共同体,凝聚教学合力;转变教学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魏杰 《新疆教育》2013,(13):45-45
新时期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发展个性,培养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目标。基于这个教育理念本文简约论述了基础教育阶段高效课堂构建所要实施的对策和有效手段,即高效课堂不能没有学习兴趣的诱发;高效课堂不能没有创新精神的锻造;高效课堂不能没有生活实践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正高效课堂是指教学效率或者教学效果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高效课堂能够在更短的时间投入,更少的精力和物力投入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高效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就高效课堂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提供一定的参考.1.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前提条件.和传统的授课模式相比,高效课堂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参与意识上更加注重.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逐渐建立参与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高效课堂"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导向的生本课堂,呈现出创设个性化学习环境,开发与应用慕课,构建与应用翻转课堂等发展趋势。实施"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应积极营造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以新课改的评价理念为指导,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创新课题管理模式,创造开放互动的学习课堂,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李会 《内蒙古教育》2014,(10):66-67
正在课堂教学中,"效"很重要。这个"效",一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生发的高效能。只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取得了高效益的回报,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的高效益的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下面谈谈自己在实施高效课堂上的几点做法:一、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2.
叶新建 《文教资料》2013,(6):195-196
高效课堂应具备两个条件:一要高效全面地实现三维目标;二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升道德,发展人格。作者结合人教版必修一《解放战争》的教学分析如何紧扣三维目标,构建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3.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是对于一项学习任务学生与教师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合作完成,它应该是教学境界里的最高追求.高效课堂是教师在实施教学时一个长期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高效课堂当然不是让学生"学会"为唯一的目的,它还必须让学生享  相似文献   

14.
王小英 《甘肃教育》2014,(15):74-74
正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组织者。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呢?一、教师方面1.充分的课前准备首先,要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如果课堂目标定得太高,学生怎  相似文献   

15.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三维目标的达成度高,课堂上学生能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在高效课堂中,要使学生的学习速度快、学习收益大、学习体验愉悦,就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提高课堂效率自始至终地贯穿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不应该是“背着学生走路”,而是“引领学生愉快前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高效课堂并构建高效课堂,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袁建国 《学子》2013,(11):22-22
当前,许多学校都在学习杜郎口经验,实施“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的高效课堂。但是,也有许多课堂“动而低效,活而不实”,把“高效课堂”上成了“搞笑课堂”。 一、内容上华而不实 高效课堂的“高效”,是指师生的一切活动都指向三维目标。在落实三维目标的前提下,学生动得越多,课堂效率越高。但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想着“让学生动起来”,忽视了目标的指向性,课堂乱而无序,内容华而不实。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高效英语课堂,是促进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以良好的心情更高效地学习,使英语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营造和谐教学气氛,发掘学生创造潜能;激活和谐课堂动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施多种教学方法,打造和谐高效课堂是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主要元素.  相似文献   

18.
高效课堂的首要因素是要有明确具体而又符合学情的学习目标。一节课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教师教什么、如何教,上课前教师都要成竹在胸。其次,课堂要为学生创设实施学习行为的空间和时间,从不同的层面为学生设计实施学习行为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9.
唐玉霞 《教师》2013,(24):120-120
"五环节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是:多元导入,明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展示点拨;盘点收获,拓展提升;反思小结,课堂检测。实施"五环节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努力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当前,很多课堂都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低效课堂普遍存在着四种形态:忽视兴趣,味同嚼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互动单一,气氛沉闷;知识本位,目中无人。而高效课堂都有其共同的特点:重目标引导;重学生自学;重当堂训练;重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应从低效走向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