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而在对农村低段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如此重要的风与帆热爱它的孩子却是如此之少,扬起它的更是少之又少。低中段是孩子阅读的关键期,为什么农村孩子会缺乏阅读的兴趣呢?是否有一盏灯照亮农村孩子童年的阅读呢?作为农村的一线教师,我们如何成为孩子阅读的点灯人呢?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作了明确的规定。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做些什么呢?我觉得至关重要的就是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  相似文献   

3.
薛廉珍 《小学生》2012,(9):29-29
语文课后,孩子们怎么做?我告诉孩子们,读书的孩子最美丽!老师永远会在书中等他们!我给他们印发必背古诗文和推荐书目,给他们编制课外主题阅读手册,带领他们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我和他们一起同欢笑,共感动,齐成长……一、培养读书兴趣,让学生爱读书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虫子蠢蠢欲动,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我抓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学会读书。但是,小学生好动,没有自控能力,想要让他们能静下心来阅读是很困难的。加上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较少,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也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阻碍,不少学生失去阅读的主动性。教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悄无声息地引领学生慢慢走进"阅读"的殿堂,让学生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呢?一、多种形式,润"趣"细无声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成功的希望。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  相似文献   

5.
阅读能润泽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感知世界、触摸生活。因此,坚持每日阅读半小时是我工作以来和学生们一直共同恪守的原则。记得我刚刚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时,读了《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有规划、有指引的深刻的阅读会让孩子们在阅读的世界里行走得更愉悦更幸福,这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在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于是,我也开始有计划地去引导学生看书并和他们一起阅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是三年级上学期的一本必读书目,我正任教三年级,因此我重点带领孩子读的也是这一本书。  相似文献   

6.
阅读课的困惑 “又要上阅读课喽!”雀跃不已的孩子们拍着小手在我身旁欢呼着。我很高兴这群即将步入四年级的孩子对“阅读”所表现出来的盎然的兴趣。他们那浓浓的阅读期待把调皮和走神都赶到了九霄云外,两节课下来很少让我费心。可是翻翻他们的阅读记录我却忧上心头,孩子们借阅频率最高的无非是一些《快乐作文》《智慧故事》等养眼的快餐书籍。而对于《海蒂》《格列佛游记》之类养心益智的营养大餐却很少问津。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尽可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是开阔学生视野,开启学生智慧,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小学各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该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呢?我认为,教师应特别注意和重视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把孩子们带入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一、引导孩子爱读书这里的爱读书,应该包括两点:一是要让孩子们在读书过程中享受到乐趣,使他们爱读书;二是要引导他们读有趣的书,使他们爱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孩子们对读书产生兴趣,就应该从小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8.
黄巧艺 《考试周刊》2014,(84):43-43
<正>科学研究表明,人一生中近八成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取的,热爱阅读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根据这一理论,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之一,阅读能力的培养能使学生受益终身。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孩子读书最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只要让孩子对他从事的阅读活动产生兴趣,他就能积极地、热情地完成这项活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相似文献   

9.
谁都知道,热爱读书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多么重要,但是怎样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却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每天大声给孩子们朗读,像一把万能钥匙,能够打开不爱阅读孩子的心结,让他们也迷上读书。为什么呢?因为教师绘声绘色地朗读,  相似文献   

10.
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着力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利用一切途径,在识字的快乐中教给孩子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在识字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魏玲 《安徽教育》2013,(1):26-26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年级段,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呢?经过不断的尝试,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较为可行。一、讲故事,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低年级的孩子最爱听有趣的故事,我就每天选一篇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并绘声绘色地讲给他们,在声情并茂的讲读中,在学生听得津  相似文献   

12.
常闻同行及家长们抱怨孩子刚刚培养起来的一点阅读兴趣禁不住现代媒体特别是电视的诱惑,我就想: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徜徉在书的海洋中呢?为此,我从二年级开始尝试"逼"孩子们去阅读。  相似文献   

13.
常言道: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课。既然阅读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这么重要。那么,怎样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地"要我读"到主动地"我要读"1、结合课文教学,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扩张。例如:①学过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命的意义》之后,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学鲁迅的《孔乙己》,可向学生推荐《狂人日记》、《阿Q正传》。这种延伸性的阅读,不仅巩固了课内知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有利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呢?教师要从课程设置、读法指导、活动策划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阅读伴随孩子成长,在阅读中延续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在引领孩子们感悟名著课文"篇"的魅力之余,还应激发起他们对名著的兴趣,指导学生从单篇文章阅读走向长篇作品的阅读。教学《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文,一是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层层深入地体味文本内涵,学习巴金语言平实的特点;二是适度拓展资料,丰满人物形象;三是略读《家》的几个片段,带着学生走进这本小说,从作品中寻找作者的影子,让学生产生进一步阅读小说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学生阅读的数量、阅读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各方面的发展和提高。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指导学生读书,使他们从中吸取营养呢?作者具体从三个方面写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指导学生读书,使他们从中吸取营养。笔者相信长此以往,孩子们一定会成为阅读高手。  相似文献   

17.
正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很有必要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来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祖芳 《成才之路》2013,(20):44-45
特级教师在《我的作文教学观》中指出"作文必须从心灵出发,但绝不是排除写作知识、写作技巧。"笔者曾经看到过这样的课堂:教师千万百计地引导,孩子思维活跃、发言热烈。当一堂指导课上完后,教师让孩子们拿起笔写作的时候,孩子们一脸茫然,胆大的孩子纷纷问道:"写什么呢?写什么呀?"孩子的思路打开了,为什么还不会写呢?究其原因,是孩子缺乏写作的技巧和  相似文献   

19.
<正>每次中考、高考后,人们往往关注作文的题目。因为作文占总分的比例最大,其得分直接影响语文成绩。但现实中学生畏惧作文,看到写作就头疼,尤其是农村学生。如何让乡村学生喜欢作文,提高写作水平呢?笔者作了一些尝试。一、增强自信,激发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要"激发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针对他们阅读面和阅读量明显不如城里孩子的现状,我让他们明白,一是作文就是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陈岚 《家教世界》2014,(Z2):81-82
<正>绘本的插画多、文字少,内容和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思维、认知和情感非常贴近,特别容易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共鸣。而且,好的绘本都会传达出真善美的特质和精神,为孩子们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在长期阅读中,经典绘本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思维、语言发展、审美能力,实际上绘本阅读是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何与孩子徜徉于广阔的绘本之中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个关注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