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杰 《考试周刊》2012,(38):177-178
生命如同一颗永恒的钻石,透过学习,生命产生光和热。一切学习的启蒙来自老师,有太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学习,去希望,有信心,去慈爱,有智慧岁月如逝,时光如梭般带走短暂的少年时光。每当回忆起那段岁月大多数人都会情不自禁地露出仍留有童真童趣的笑容,少年时光仿佛永远是金色的。  相似文献   

2.
一个老瞎子、一个小瞎子,一老、一少,"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仿佛一个是起点,一个是终点,又仿佛起点就是终点,终点也就是起点,而中间是漫长的人生……《命若琴弦》仿佛一个生命的注解:老瞎子的师傅在临终前告诉他有一张复明药方,但非要弹断一千根琴弦不可。在这张药方的支撑下,老瞎子弹断了一千根琴弦,也走过了七  相似文献   

3.
曾经阅读过很多类型的书籍,有惊险刺激的悬疑小说,有富有教育意义、教你如何走向成功的心灵书刊,更有故事情节紧凑的小说、漫画,也有枯燥乏味的理论著作。但在读完《走在教育的边缘》这本书之后,我仿佛发现了身边原来存在着一本要用爱去感受,用爱去读懂的书,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学生。这是一本有生命的书,需要我们用心去阅读,感受生命存在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你好,2013     
《新读写》2013,(1):5-7
你好,2015,你是“世界末日”后人类翻开的新篇章。我是该热烈拥抱你的,因为我并没有去经历那巨浪滔天、风吼电闪的“2012”:我是该亲吻你的,因为冬去春来,你仿佛让我看到了又一次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谒见胡杨     
这世间的事物,有的闻听之下便生敬慕,有的看一眼便不能忘,直觉里仿佛有说不出的景仰与认同,蓝天里金色的胡杨便是。胡杨远在两千余里之外,仿佛一颗我认同的心灵却远在万水千山,隔着千秋万代。忽然就有机会去看胡杨,一场盼望已久的谒见,一场不敢想象的相约突然得以成行;未见到胡杨之前,心已超越脚步,超越行驶的速度跪于胡杨身边。几百公里之内,皆是生命的禁区。哗啦一声,胡杨在眼前打开!就在这生命的禁区里打开。  相似文献   

6.
整个世界死一般沉下来,往日郁郁葱葱的森林仿佛被蒸发掉了,只剩下一块一块的黄土地,蔚蓝的海洋拂上了黑色的面纱,明朗的天空一改往日姣美的容颜,仿佛将撒哈拉搬到了天上。最令人吃惊的是,全世界的人整个都成了索马里饥儿。为什么呢?这还要问人类自己。最近,联合国发出紧急通知:重金招募有志者去寻找生命之源一水。  相似文献   

7.
在古诗词表达技巧的考查上,"移情及物"的手法虽涉及不多,但其对解答其它问题也有帮助,所以是考生不容忽视的一个知识点,考生应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一手法。一、厘清概念所谓"移情",就是诗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创作对象中去,把本无生命和情趣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  相似文献   

8.
丁言君 《新读写》2009,(4):27-27
席慕蓉,一个美极了的名字。三个字,就似一幅画。仿佛是见到一个古典女子缓缓走在落花纷飞的日子里。许久以后,我方知,那是一个生于四川的内蒙古女子。岁月已经褪去了她的些许颜色,但跟着她的步子,会走到生命最初的色泽里去。  相似文献   

9.
追梦天使     
一只蜻蜓停止了飞翔,悄无声息地零落在我冷清的角落里。我拈起它久久凝望,像要解开某些生命之谜。太史公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仿佛一座古老的生命天平而流传至今。它的严肃与庄重并不因岁月的剥蚀而有丝毫的蚀减。然而,对于一只微乎其微的生命来说,这句话无疑太过于沉重了。蜻蜓不需要天平去衡量。  相似文献   

10.
正主持人语要说小学.仿佛得先说童年。要说童年.仿佛又得先说天真。我发现,几乎所有人笔下的小学生活,都不由自主地天真着,换句话说,就是每个人去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时,其实更多的成分是在回忆他.(她)自己童年时的天真。重美妙的是,每个人的天真有每个人的呈现方式,只要这呈现是真实的,那么这天真就是非复制性的、充满生命质感  相似文献   

11.
黄解放先生是生命教育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我们享受教育》一书记载着他探索的心路和践行的足迹,它仿佛是一张“生命教育”学校的“导游图”,指引我们走进了这座花园般的“生命教育”大校园。  相似文献   

12.
读她     
我曾经在脑海里虚构过那么多的形象,或美好,或善良,或勇敢。他们却都是死的,我无法用简单的想象和我苍白的文字,赋予他们生命。我羡慕三毛,简单的人,一如她的名字。我羡慕三毛,羡慕她的勇气。住在撒哈拉沙漠里,与一望无边又变幻莫测的沙漠为伴;在加那利群岛,和丈夫荷西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在她的笔下,所有的东西仿佛都活了过来。与荷西捉鱼去卖,在海边大叫着彼此的名字,在加那利和荷西厮守,却没有到终老。那些情节,我仿佛亲眼目睹一般,是那么真实。读三毛的书,就像是在读一个鲜活的生命。我想去三毛去过的地方,我想去流浪,然后对刚刚认识的人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可  相似文献   

13.
在严寒的冬季里,冰雪是寒冷的,狂风是冷酷的,一切都在扼杀冰雪下的生机。但只要世间还洋溢着春的气息,深冬就会赋予生命,沉睡的万物就会充满希望。正如每个孩子心里都深藏着一颗种子,哪怕只感受一丝春风,看到一颗绿芽,也会感到一阵欣喜,仿佛将来那就是自己,也会在冬的寒风中去努力追寻那春的召唤。  相似文献   

14.
理解生命     
“蓝蓝的天空,青青的湖水,绿绿的草原,我的家……”随着滕格尔优美高亢的歌声,我仿佛走进了广阔无边的大草原,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马儿自由地在草原奔驰,我陷入一片沉思……不知怎样的一种缘份,我特别喜爱绿色,每当我看到那令人心醉的绿,我总被某种动人心魄的东西震惊着,这,便是生命。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生命用绿诠释着自己,看到一颗绿绿的小草,我会静心地去欣赏它,每一丝叶脉里我都能捕捉到生命的影迹,我会想到风雨中摇摆的小草的身姿;我会想到赤日下不屈的小草的身姿;我会想到许多,但想得最多的便是这绿的生命和这生命的绿。…  相似文献   

15.
今天早上,小鹿乐乐高高兴兴地出门了。他要去哪里呢?哦,原来是要到外面的山坡去玩。那山坡真美!看,那地上的小草是那样翠绿,仿佛可以挤出油来似的;看,那路旁的野花是那样娇嫩,仿佛一捏就碎似的;看,那淙淙的小溪是那样清澈,仿佛那根本就不是小溪.而是一条亮晶晶的水晶项链!看着这大自然的美景,乐乐不由自主地陶醉在其中。  相似文献   

16.
李晓雯 《生活教育》2012,(23):41-42
生命是一个个轮回吗?今天去赵全营小学听郑汉文老师的课,仿佛回到了另一个世界,那是我童年的天堂——在外婆家的日子,尽情疯狂的日子,无穷无尽的快乐,没有学习的压力,没有责骂,没有害怕,没有那么多的"不可以"和世俗的眼光。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是一种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生命去成长生命的教育。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小蔓教授认为:"但凡生命教育一定是师生生命相互敞开和走入的过程。这考验着教师人格的本真、情感交往的诚意,  相似文献   

18.
8月24日悠悠的那些歌儿夜深人静。听着音乐,这感觉真好……仔细听每一张CD,似乎都会回到某段记忆中去,仿佛这些音乐天生就是用来铭记跟回忆的,它们成了我生命的象征。听着听着,就会想起太多的人,太多的事。这种感觉是一个金属壳的mp3所无法给予的。  相似文献   

19.
热爱生命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而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样,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  相似文献   

20.
论移情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情(Empathy)最早是一种美学理论,是由德国美学家劳伯特费肖尔(Robert Vischer)于1873年提出的,称之为“审美的象征作用”,即“把情感渗进里面去”(Einf櫣hlung)。后由德国心理学家立普斯(Lipps)把移情这一理论引入心理学领域,并发扬光大,成为盛行于19世纪欧洲大陆的心理美学思潮。概括来说,移情理论是指人们在观照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审美活动就是把自我的内部活动移入到对象中去,对对象作人格化的观照,是一种客观化的自我享受。移情作为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