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同,翻译时不仅可以将词类进行转换,也可以在词量上进行增减.本文以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为出发点,探讨英汉翻译中的增词法.  相似文献   

2.
词类转译是英汉翻译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技巧;根据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表达形式,通过词类转译,达到译文通顺流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思维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与习惯,这种思维差异造成英汉翻译中的误差。通过一些实例来讨论英汉翻译中的思维转换,并揭示英汉思维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浅析商贸翻译中词类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英汉两种不同系统的语言特点,探讨英汉互译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这也是翻译技巧之一-词类转换。  相似文献   

5.
英汉语是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其动词在语法语义结构上具有很大不同。因此,在英汉动词互译时,要结合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遵循一定的英汉动词互译原则,既注重传统语言学视角下的词类转换,又要开拓认知视角下的英汉动词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语言组织法的不同是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直接原因,是构成英汉语际转换的巨大障碍.因此,比较两种语言组织法对于作为语言交流主要手段的英汉翻译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英汉翻译中的增词译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琴 《考试周刊》2008,(50):227-228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同,翻译时不仅可以将词类进行转译,还可以在词量上进行增减。按照英语的表达方式,有些词是有其意而无其形的,这种情况在译成汉语时就要增加一些词,使之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加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收到良好的翻译效果。本文主要以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为出发点,探讨了英汉翻译中的增词译法。  相似文献   

8.
沈璐 《考试周刊》2010,(4):36-37
词类转换法是英汉翻译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是指将英语中的某种词性的词语翻译成汉语中的另一种词性的词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袁达方式不同,很多句子在翻译时不能采用逐词对译的手法,只有转换词类才会变得自然、通顺。在忠实于原意的前提下.可以将一些英语词性作适当调整.如英文的名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动词、副词及形容词:英文的动词可以转为汉语的名词及副词等.从而使译文既能表达原意又能通顺、地道.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9.
英汉翻译是英汉两种语言的交流,也是英汉两种文化的信息传递。要想在英汉翻译中准确地传递文化信息,翻译者必须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及其文化差异有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宋扬 《电大理工》2012,(2):67-68
英汉翻译从本质上讲,不仅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字转换活动,还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语用迁移等文化差异的角度,运用范例剖析的方法,探析英汉翻译的技巧,以便提高英语翻译者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1.
英汉两个民族属于不同的民族 ,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 ,各有其特点。对其相异之处进行对比 ,是学英译汉的关键一环。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意义、句法、思维着重点以及定语位置等相异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并就其英汉翻译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谚语是各种语言中十分活跃的成分,正确使用谚语可以丰富语言,增强语言的美感。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文化构成和构词方式。本文探讨了英汉谚语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转换和语言美感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谚语是各种语言中十分活跃的成分,正确使用谚语可以丰富语言,增强语言的美感。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文化构成和构词方式。本文探讨了英汉谚语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转换和语言美感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汉两个民族属于不同的民族,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各有其特点。对其相异之处进行对比,是学英译汉的关键一环。本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意义、句法、思维着重点以及定语位置等相异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就其英汉翻译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15.
英汉两种语言中均有主动句和被动句,由于两种语言自身特点的差异,英语中的被动句使用率远远高于汉语。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对英语被动语态进行恰当的转换显然是必须的。本文将以《呼啸山庄》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为基础,对一些常见英语被动句及其汉译方法进行分类探讨,以期通过直观的翻译实例,使读者对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策略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对英汉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绍华 《考试周刊》2009,(27):44-46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表达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英汉翻译中必然存在不对等的问题,这给英汉翻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基于这一思考,本文从转换角度出发,运用大量例证来分析在英译汉中存在的词类及句子成分转换的可能性。从而解决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词类、句子成分的不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体现了该民族文化传统长期积淀的结果。思维方式的特点决定了语言表达方式的特点,因此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而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对英汉翻译活动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思维方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存在于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性大大地增加了英汉翻译过程中的难度。翻译难,不懂得一些翻译技巧,那就更难。本文探讨了英译汉过程中短语与句子之间的转换的一些技巧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翻译实践中 ,词类转换必不可少 ,它包括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动词与名词之间的相互转换 ,因为这两种词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最常用。其次有形容词与名词、动词与形容词、动词与介词、名词与副词之间的转换。不论词类如何转换 ,其最终目的是使译文通顺流畅 ,既符合汉英两种语言习惯 ,又保留原文风格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阅读英文时应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准确地理原文。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翻译。翻译时,应按照汉语的表达惯和修辞要求,进行词类转换,要避免用全部相同的词类机械地进行译。各种名词转译成动词在进行英语翻译时,名词、动名词、动词派生名词、动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