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人名地名、民俗风物、少数民族借词三个方面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给导游口译带来的特殊困难。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探讨和大量的实例分析,指出导译员应本着服务游客、传播民族文化的原则,按照国家统一规定音译少数民族人名、地名;采用多管齐下的翻译策略有效传输民俗文化;间接转换少数民族借词。  相似文献   

2.
英语地名和人名的汉译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翻译工作的质量,影响着中国和英语国家乃至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双边交流。多年来翻译界在规范、统一英语地名和人名的汉译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陆续出版了《世界地名译名手册》、《美国地名译名手册》、《英语人名译名手册》等一系列工具书。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由对外开放升温引发的翻译热浪中,有些部门、个人在翻译工作中,缺乏严谨、负责的精神和科学态度。有些翻译人员置已经确立的英语专有名词而不顾,有章不循,另搞一套,把一些早有定论的地名、人名译得面目皆非、造成混乱,直接影响了英汉双向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汉语对外国人名、地名的翻译,一般采用音译。由于汉语本身的特殊性,其音译只能借助汉字,因此汉语人名、地名音译词的“义溢出”现象不可避免。本文就这一有趣现象的三个方面即人名中的姓名义溢出、人名中的性别义溢出及人名、地名中的褒贬义溢出分别作了探讨,并简要分析了拼音文字之间的音译和西方语言与汉语之间的音译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人名和地名作为应用翻译中的基本翻译单位,一部分可以从字典或网络上找到现成翻译,这些翻译遵循一定的规律,也蕴含一些方法和策略。这些策略方法也可以进行引申,应用于部分未收录的人名地名翻译。但在一些特殊语境下,人名地名翻译还需要考虑其内涵和隐含意义,依据美学和语用等值效果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委员会(以下简称"地委会")1977年成立,随后颁布了《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以下简称《通则》).《通则》的精神也适用于外国人名的汉译.据此,本文拟探讨一下外国专名(木文用"专名"概指地名和人名)的汉译问题.  相似文献   

6.
应用卡特福德(J.C.Catford)的翻译限度理论,以《红楼梦》两著名译本对原著中书名、人名、地名和其他物品名称的英译为例,分析在汉译英的过程专名翻译存在的语言不可译和文化不可译现象,并指出注释和文化渗透或许是走出该尴尬境地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7.
汉译英教学中,学生语言自然度低下的问题普遍存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自然度是翻译教学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文章将通过翻译实例从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具体分析在翻译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译文语言自然度。  相似文献   

8.
地名是语言的符号,语言是文化的符号,因此地名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翻译地名时,译者须考虑原地名国家的区域文化及不同区域间文化交流带来的深刻影响。目前,我国对菲律宾地名的研究较少,地名译名还有待规范。文章强调区域文化和文化互鉴对地名翻译的重要性,旨在从区域文化和文化互鉴背景下探讨菲律宾地名汉译应遵循的翻译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在日语化妆品商标翻译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初步探讨了翻译目的对于日语化妆品商标翻译所产生的影响,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别从翻译方法、遣词用字两个方面对67个日语化妆品商标的汉译进行了分析。认为日语化妆品商标的汉译,因受到了预期目的影响而呈现出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佛经汉语翻译的音译系统发生与早期胡语梵语的汉译实践有直接的关系,汉译佛经的音译系统是十分复杂的。窥基、慧琳在《一切经音义》第27卷对《莲花经》作出了音义辨析,提出了较为丰富的梵语音译词,例如人名、地名、物名、佛教术语和咒语等。在《莲花经》翻译中,音节替代的可能规则是比较微弱的,这些音译词显然遵从一些音译的规范与惯例,是翻译标准化的表征,尤其是汉译音译词的选词最大限度地遵守了汉语的表达习惯和传统规则,汉译音译词倾向于无组合关系的常用字或者生僻字。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对英语格律诗汉译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归纳,结合译例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得与失,然后以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为理论基础,从诗歌功能的多样性和人类审美情趣的多样化两个方面,论证了英语格律诗多元汉译方法是可以共存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语言顺应理论的角度对《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文译本--王科一译本和孙致礼译本中的一些人名、地名、称谓和文化意向做了对比分析,揭示了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活动以及语言转换及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连续选择与不断与外部环境顺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对《红楼梦》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中关于书名、地名、人名、称谓、药名、节日的翻译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就两个译本在传达原文语言和文化信息方面提出了看法。两位译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为实现各自的翻译目的,对饱含中国特殊文化内涵的"名"作出了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中越两国间交流源远流长,文化上相互影响,作为语言文化的产物,地名在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或多或少的烙印,越南北部边境地名中的西南官话地名正是中越两国相互交流的有力印证。文章通过研究这些地名,对现有的越南北部边境地名中的西南官话汉译地名进行分析,提出越南老街西南官话地名翻译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对目前已有的相关地名资料,提供一些补充意见,为地名翻译标准化提供参考,展现这些地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报刊新闻英语有其独有的风格和特点,在翻译中译者应保持和展示这些特点。基于新闻英语中汉译英的特点及其翻译难点,提出了有效的处理方法。并从新闻标题、人名和路名、专有名词、文化背景下的翻译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语法分析是翻译过程中正确理解原文以及处理好译文句子结构与表达的一个重要前提。本文从英译和汉译英的两个方面,通过实例和理论分析、揭示了语法结构对翻译中理解与表达所产生的影响,论证了语法分析对翻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古诗中人名与地名的英译浅探梁瑞清人名和地名的频繁使用是我国古代诗词的一大特点。其中,大多数人名和地名,特别是用作典故的人名和地名,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由于中英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古诗翻译工作者的任务之一就是正确理解和处理原诗中的人名和地名,传...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城市地名翻译实际中,城市建制通名的英译和外国中小城市地名的汉译还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的国际交流活动,造成了一些误解,应该进行规范.文章重点探讨了其中最为常见的直辖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的英译问题,强调指出直辖市的现译名municipality的不准确性及其误导效果,并结合外国罗马化地名之汉字转写的实际,提出了地名标准法制化这一总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汽车业蓬勃发展的中国,国外汽车仍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而汽车的命名及汉译名也涌现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本文首先对国外汽车商标命名的主要文化来源进行分析.总结出八大来源:有历史意义的人名,名篇佳作,本土民族特色和历史,神话传说,美好联想的词汇,风景名胜地名,地理自然现象,创新词或臆造词.其次,在分析商标功能的基础上,发现德国翻译目的论对商标翻译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最后,总结出可用于汽车商标汉译的六种方法:音译,直译,意译,音译 意译,缩写.  相似文献   

20.
新晃侗语地名的汉译主要有四种方式:音译、意译、半音译半意译、音译加意译.汉译的语序通常采用汉语的语序,而古老的汉译地名往往采用侗语的语序.新晃侗语地名汉化的趋势十分严重,主要有四种途径:音译地名转为意译地名,失去侗语特色;音译地名被误读为汉译地名,并在此基础上附会地名内涵;模仿汉语结构翻译侗语地名;用汉语另起新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