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乒乓世界》2014,(3):82-83
暴撕到对方的正手位 周雨反手撕斜线的质量很离,他以左腿和身体作为主要的支撑点,前臂和手腕顶住来球,通过身体配合,充分外展发力。  相似文献   

2.
赵晖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13,(6):108-109
运用前臂和重心加强劈长质量 正手台内劈长在接发球环节用得比较多,出球要力争劈到底线位置,不让对方从容起板进攻。击球前,步法要保证上到位。触球时可以利用手指,特别是中指的发力给球突然增加下旋。想要劈到底线或者空当时,要在观察对手站位的同时,利用前臂和身体重心下压将球的弧线送得越长越好。  相似文献   

3.
上次我们简单介绍了正手攻球的技术动作和基本要领。初学者在学习正手攻球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掌握一项技动作,更重要的是在练习正手攻球的过程中,体会击球点的概念,体会重心交换的感觉,要掌握转腰、收前臂,找到手合一的感觉。在不同的击球点击球,其技术动作是不同的,比如在高点击球,发力方向更为向前;而在低点击球,发力方向要为向上。此外,在正手攻球时,转腰和收缩前臂几乎是同步的动作,不要前后脱节,要在收缩前臂的过程中去击球,球之后要迅速还原,养成连续击球的习惯。在训练方法上,多球训练可以更好地巩固技术动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球练习步法。  相似文献   

4.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3):110-113
上次我们简单介绍了正手攻球的技术动作和基本要领。初学者在学习正手攻球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掌握一项技术动作,更重要的是在练习正手攻球的过程中,体会击球点的概念,体会重心交换的感觉,要掌握转腰、收前臂,找到腰手合一的感觉。 在不同的击球点击球,其技术动作是不同的,比如在高点击球,发力方向更为向前;而在低点击球,发力方向要更为向上。此外,在正手攻球时,转腰和收缩前臂几乎是同步的动作,不要前后脱节,要在收缩前臂的过程中去击球,击球之后要迅速还原,养成连续击球的习惯。在训练方法上,多球训练可以更好地巩固技术动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球来练习步法。  相似文献   

5.
要点 击球时,要根据对方来球的旋转调整拍形。尽量赶在来球弹起的上升初期击球,不能让来球的旋转充分得发挥出来,否则会增加控制难度。发力时主要利用大臂带动前臂,身体重心要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6.
吕海波  赵晖 《乒乓世界》2012,(10):94-95
当对方发球或者搓球到己方的正手位小三角出台时,马龙采取了正手慢拉的回接方式。由于对方的出球角度很大,所以这板球一定要有充分的脚下移动为基础。重心调整到位后要压在自己的右脚上,引拍时肩部下沉,前臂要通过充分的下摆给球和球拍之间尽量拉大工作距离。击球时要选在来球的下降期,支撑脚要踩住地,手臂发力集中才能使球产生足够的旋转。出球线路越短,质量越高,往往更能出其不意。  相似文献   

7.
早在1999年,蔡振华指导就曾经提出过要提高反撕弧圈球技术,虽然当时蔡指导是针对直板运动员,尤其是掌握了直板横打技术的运动员所提出的这个概念,但随着弧圈球技术的发展,反撕弧圈球技术已经被不断拓展,特别是针对两面弧圈球打法的横板运动员,他们的反撕弧圈球已经练就得炉火纯青,反撕弧圈球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反手防守转攻技术。反手反撕弧圈球是一项近台的主动防守技术,这里的防守之所以加了引号,是因为反撕弧圈球具有很强的进攻性,可以起到后发制人的作用。反撕技术的特点是:速度快,具有较强的上旋。通常当对方的进攻质量不高时,自己可以在近台快速反撕,利用速度、落点优势压制对方,转守为攻。练习反撕技术的要点:准确判断来球落点;起手位置较高,在来球的上升期击球:发力方向更加向前,充分摩擦。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13,(1):110-111
调整击球节奏 如果发球被对方直接拉到反手位的话,可以使用反撕技术变被动为主动。准备反撕时一定要根据对方拉球的情况调整好击球节奏,特别是在发完球后的重心和步法都要还原到位。  相似文献   

9.
如图,当球已经飞行到球网正上方的时候,张继科还没来得及做出二次调节的动作,可见波尔的急长球发得非常隐蔽。他发急长球和发短球的动作大致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整体动作的发力方向不同:发短球时,他的动作基本都是通过前臂和手腕往左侧外展发力完成的;发急长球时,只是在发短球的基础上,前臂和手腕更向前45度左右的方向,同样往左侧外展发力完成。  相似文献   

10.
本组图中同样展现了杨艳梅两个技术动作第一板正手挑打,第二板正手快带。她用正胶挑打直线球时,由于受角度的限制,手腕很难加上力,所以她通过增加击球距离,运用身体其他部位辅助了手腕发力,这样能够保证足够的击球弧线。第二板正手快带,杨艳梅主要通过前臂和手腕的快速收缩完成击球,在球拍接触球的瞬间,腰腹发力,固定身体四肢的动作,在出球后通过身体的微调保护了击球的线路。  相似文献   

11.
1.发球前准备姿势:右脚用前,身体略向左侧,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左侧前方,2.左手将球向上抛起.提高重心,同时右臂抬高外旋。3重心移至右脚.前臂和手腕向后引拍4.右臂从身体后方向右前方挥动。5.当球从高点下降至用高于球网时击球。6.前臂和手腕发力孽擦球。7...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14,(8):92-93
金玟锡第一板反手拉下旋就用了一个非常规动作,他没有完全靠手腕的发力去制造击球弧线,而是在摩住球后凭借前臂的爆发力把球拉过去的。这板球的击球点在来球的上升期,这主要是为了加快出手的速度,全玟锡先用速度压制住对手后,再通过旋转降低对方防守的质量,为自己下一板的衔接争取更多主动。  相似文献   

13.
反手拉球进攻时,男女运动员腿、腰、手的发力顺序大体是一样的,但男运动员可以直接利用手腕的力量拉球,而大部分女运动员则需要靠大臂带动前臂,再带动手腕的动作去完成击球。这个动作的发力顺序是从下向上、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动作流畅可以使出球更稳定,也更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14.
发完长球后,对方回接的球一般也会偏长,所以在衔接抢攻时最主要的就是要有重心还原的动作。因为当对方接发球前,发球方应该站在一个最稳妥的位置,对对方每一个回球落点,进行相应的准备。一旦对方出手,发球方判断清回球的落点后,脚下应该迅速移动,等球弹起时,顺势利用腿、腰、手同时发力,去击打来球。  相似文献   

15.
横拍两边攻这种打法,在我国虽然不是一种主要打法,但是,这种打法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有比较广泛发展的趋势。研究解决这种打法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本文想就这种打法的反手发力攻、处理中路球和反手打台内下旋球的问题,谈些个人看法。〈一〉反手发力攻准备击球时,上体微前倾,球拍置于胸前,左脚稍前,右脚稍后(相差最多半脚),以利正手抢攻。前臂大臂夹角约90°,拍柄与地面平行,手腕前臂几乎成直线。反手发力攻吋,左脚顺来球方向移动,腰  相似文献   

16.
范胜鹏使用心得 1、在搓顺旋转的球时,脚下步法要到位,身体重心要高一些,有一种从上向下发力的感觉。击球前基本不用拉手引拍,主要用身体重心去控制球,  相似文献   

17.
用直板快推的概念练习横板的反手攻,即:用拉手来调节角度,用肘和前臂把球发力推出去。 横板反手攻球时不仅仅只有拉球,像直板有威胁的发力推形成的反手攻球同样也可以用到横板中。 推挡型的反手攻球,引拍时,球拍高于球台,手腕向平侧展开的同时,拍形前倾(图一)。注意击球时间,触球时要有撞击敲打的感觉,即弹打。 这种打法最重要的是引拍击球的角度,前臂要向前突出(图二),拉手后,肘和手腕的力量储存起来,(用力停住),当球到高点时,突然发力,形成发力推型的反手攻,要突出爆发力。(图三) 对于初练反手攻球的人来说,手…  相似文献   

18.
反手直接拉下旋是非常重要的进攻技术。在弧圈球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反手拉球的技术有了很大变化。从前,我们通过反手拉下旋的方式直接上手,目的只是为了能抓住先机,然后在相持阶段找到得分的机会,而反手拉球几乎都是高吊弧圈为主,重在“稳”、“准”。如今反手拉球与正手拉球具有同样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不但要保证进攻的稳定性,还要努力提高击球的威胁性,即使在击球点较晚的情况下,也要保证击球的旋转、速度和力量。对业余爱好者来说,我们没有必要按照国家队选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初学阶段,一定要先掌握摩擦、发力的方法,保证击球的稳定性,然后再进一步提高击球的质量。我们在学习反手快撕的时候,已经基本掌握了摩擦和制造弧线的技巧。在反手拉下旋球时,击球原理与反手快撕基本相同,只需要在发力方向和击球部位上进行调整即可。  相似文献   

19.
③③①李菊在反手相持中站位贴近球台,重心偏左脚,肘②邓亚萍反手枉胶发力时,手腕向内收,肘关节位置关节及前臂几乎贴近台面。放低。③③③李菊反手发力后立即还原并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目请注意邓亚萍的姿势:网腿几乎腾字,身体前倾,衡。不执拍手与执拍手保持平衡-③③二李菊在处理反手偏中路的球,肘关节远离身体,放宜邓亚萍没有判断出这个球会变她;卜L而十菊已低位置,腕关节内收,身体重心右移并凋整好拍形。经借用身体的力量将球变直线。③@了李菊反手攻球时的肘关节的力量控制得很好,身③由于这个变线突然性强、用挺人、使兀}朴工广够体重…  相似文献   

20.
1、合理交换重心。根据来球,握扳手向后引板,开始进行重心转移。此时腰部应该略有转动,把重心转移到右脚上来,右肩略下沉。这时支撑腿弯曲不能过大,以免造成重心过低难以发力,重心迎前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在中心转移的过程中,腰部和腹部都要锁住,保持一定的紧凑感。2、要控制好腰部。拉弧圈球是腰部发力,而不是手臂发力,这一点应引起注意。因此拉球时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