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天地间,诗意地栖居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怎样才能做到诗意地栖居,我认为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人自己的内心。像花朵一样绽放你我内心的美丽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  相似文献   

2.
当中国人开始用西方人的技术画画,同样地西方人学习中国画技法的时候,彼此面临的挑战均是避免模仿或抄袭对方的某种样式。作为艺术家,无论其国籍、所用媒介抑或艺术样式,竭力表达的都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和看待世界的观点。其间,便是一个自我定义的过程。韩绍光成功地在西方绘画工具和独特的中国意识之间创造了一种聚合效应,他机敏灵活地游行于抽象与具象之间,通过对于诸多文化元素的组合,成功揭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和谐与冲突,表达自己的提炼与洞察;进而,以作品彰显其表现手法的原创性和深度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3.
卫绍生 《寻根》2011,(2):10-15
受天人感应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古人大都相信天、地、人三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人们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寻找其因果链,试图加以破解。风水就是人们探究天、地、人三者之间因果关系的方式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滇西的峡谷     
作为一个滇西人,我们每一个人对山的记忆,大都恐怕与峡谷有关.是一条又一条峡谷,把无数的大山和我们联结在一起的. 峡谷是山与山之间长长的缝隙,但它又绝不是山峰与山峰之间的箐或涧.它比箐长得多,比涧也要阔得多,准确一点地说,它是两列山脉之间的一条长长的通道.  相似文献   

5.
横亘在中东亚的中华古国与被大西洋、地中海、北冰洋环绕的欧洲大陆,同日不同辉,同天不同地,两地民族之间,方方面面千差万别。婚姻风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婚俗饱含中华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在欧洲人的眼中具有浓厚的东方韵味;而欧洲民族的婚嫁习俗,在中国人看来也别具异国风采,更是时下年轻人流行效仿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文化艺术没有地界,任何一个民族的文艺之花,都会在全人类精神文明的领域竞吐芳华.中外艺术史一再表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上,都不是单纯地存在着,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外来文化艺术的影响或同化.开展积极的艺术交流可以为彼此艺术的再发展提供更丰富的养料.国际民间艺术组织秘书长亚历山大·法格尔说:“让我们架起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桥梁.”要架起这座友谊桥梁,有什么能比音乐、舞蹈和歌唱更能传达一个民族的心声,又有谁能与那些  相似文献   

7.
白族称谓语     
《现代汉语词典》对“称谓”定义为“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称谓语是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关系,蕴藏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白族是一个崇尚礼仪、讲究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民族。对父母儿女、伯叔姑舅等都有详细的称谓语,接人待物都讲究合乎应有的称谓规矩,不能随便“喂喂”地喊。  相似文献   

8.
在德国东部位于柏林和德累斯顿、易北河和奥德河之间有一处风景如画名叫劳西茨的地区。此地居住着德国惟一少数民族——索布人。笔德国考察期间,恰逢一年一度的复活节,从而有机会实地观摩索布人的复活节仪式。在索布人的博物馆里,收藏了1000多年前从西斯拉夫迁徙至德国的索布人生活和生产的实物与图片。生动地讲述了这个民族有趣的化传统、生活方式,再现了其兴衰以及与德意志民族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前言 多年来,我一直想写一个讲述一个人成长故事的系列小说.在我的构想中,这个系列由"青少年时光""中年时光"和"老年时光"三个短篇组成.这个无意间写成的短篇小说,构成了这个系列的开篇.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期成长的故事,讲述的是孩子与父母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与社会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永宽 《寻根》2004,(6):81-84
中国文化起源较早,邮递的起源与发展也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尽管当代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通讯联络已由原来的邮政传递扩展为电话、电报、传真、手机、电子邮件、数码信息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1.
赤恩 《华夏文化》2000,(4):56-57
老子说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老子》2 5章 )庄子说 :“何谓道 ?有天道 ,有人道。无为而尊者 ,天道也 ;有为而累者 ,人道也。主者 ,天道也 ;臣者 ,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 ,相去远矣 ,不可不察也。”(《庄子·在宥》)在对“道”的认识上 ,老、庄的区别点并不十分明显 ,即尊奉天道、贬黜人道 ,自人而天 ,由此可以得至美、游极乐 ,从而成为至人。当然老、庄在“道”的问题上也有某些区别 ,此处不赘。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认为儒学是人学 ,关注宗法社会和人自身 ,尤其重视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道家注重人的命运 ,关注人类整体…  相似文献   

12.
如何对待于己有怨的人──“报怨以德”的艺术良言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总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社会集体形成的各种关系网。整个社会就是人类互相交往的产物。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借助于交往活动,发生人与人之间直接的、间接的关系,构成一定的人群集合体而...  相似文献   

13.
爱与人生     
人们常提起爱,如“深深地爱……”,“爱你胜过任何人……”,“热爱故土吧……”等等。“爱”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体现在人的各种行为上。那么究竟什么是爱?仔细想想,往往很难抓到它的实体。爱既无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行为准则。可是,人们却又很轻易地时常把爱挂在嘴上,像肥皂泡一样地源源出现,而又白白地消逝。那么,爱是不是就这样没有实体呢?当然不是。希腊的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爱与  相似文献   

14.
白族本主崇拜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白族本主崇拜中的和谐思想对于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曾经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与社会主义和谐思想相比,白族本主崇拜中的和谐思想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5.
称谓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命名。人际之间有血缘关系、业缘关系之别,相应会有亲属称谓、职业称谓之分;人际之间也有初级群体、次级群体的关系之异,对应称谓也有准确性、泛指性等不同特性。人际关系不断发展变化,称谓会随之做出调整。总体来说称谓表现得相对稳定,但有时会出现人际关系命名的困难。称谓是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内含着人际交往中某种...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代是由于“周”解体而面临世界观的危机。即依靠“周”所维系的人和天、人和自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由于“周礼”的崩解,而普遍地受到怀疑,甚或发生动摇。因此,先秦诸子面临当时的化危机,重新思考宇宙人生的各种关系。企图  相似文献   

17.
论中华文化中和谐思想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中华文化中和谐思想现代价值吴来苏一个合理社会,人们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重视社会和谐与社会道德、强调社会成员之间的秩序关系等方面极为丰富的伦理思想,构成...  相似文献   

18.
张斌 《华夏文化》2013,(1):56-59
缘分是很神秘的,不仅人与人之间的联接,在无形之中、无意之间、偶然之间,产生一种必然的相遇,必然的亲近而又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一个人与某一位神,某一座庙,某一种民间的文化也有一种缘分。这种缘分可能是偶然的一句话,偶然的一件事,偶然的一个行为,不由自主的使一个人走近了某一位神、某一座庙、某一种民间文化。缘分是可以生情的,因缘而生隋,我就是在这种缘分之中走近了泗王庙,并对以泗王庙为代表的汉江水文化如醉如痴。  相似文献   

19.
“和谐”观念的兴起,是以人的实存经验为基础,同时也指向人们所向往的理想存在状态。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神明之间容或有抗争,然而抗争往往是为了人的自主、尊严,或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但在实际生活中,人必需有和谐才能活下去。不过,人在现实生活中仅能享有局...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向纵深发展,各国在贸易、环境、安全等问题上的对话与合作不断加强,建立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国与国之间和谐共处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在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时,特别强调了不同文化、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加强对话和加深理解的迫切性,提出要以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的倡议。在构建和谐世界中,语言、文化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和谐世界离不开语言和谐与文化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