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赵晖 《乒乓世界》2014,(6):106-107
裁判事业要靠兴趣和积累 1972年,郑强是陕西省咸阳地区乒乓球代表队中的一员,1974年,他转做教练员。1982年,在咸阳举办的陕西省少年乒乓球比赛中,郑强开始正式接触裁判工作。当时还没有得到裁判等级证书的他受到陕西省国家级裁判罗灏老师的关爱,工作热情很高。那次比赛后,他逐步考取了三级、二级和一级裁判。一级考试是参加全省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为此他专门参加了在陕西省户县举办的赛前学习班,并在最终的考试中名列前十。  相似文献   

2.
吕海波  赵晖图 《乒乓世界》2013,(11):108-109
澳门第一位国际裁判长 上世纪80年代末,澳门乒乓球总会举办了一次裁判培训班,邀请中国裁判界的元老程嘉炎老师讲课。郑仲参加了这次培训班,并通过学习对乒乓球裁判工作的概念有了一定理解。2001年,郑仲参加了在澳门举办的世界俱乐部团体赛。在执裁工作中,经验尚不丰富的他与国际裁判长陈昌麒搭档。  相似文献   

3.
笔者亲临2007年全国体育院校乒乓球比赛现场,调查了解其裁判员组织工作。针对体育院校乒乓球专项班学生参加全国性乒乓球比赛裁判工作实际,制定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5份,回收13份,有效回收率为86.7%。从2007年全国体育院校乒乓球比赛的裁判员组成、分工、赛前培训、管理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对提高乒乓球专项班学生裁判实践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乒乓球裁判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1982年被国家体委批准为乒乓球国家级裁判员1988年被国际乒联批准为乒乓球国际裁判从1961年至2005年先后参加第26届、43届、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裁判工作。二十余次在我国举行的世界杯赛、亚运会、亚洲锦标赛、亚洲杯和国际邀请赛等国际大赛中执法。先后四次被评为"全国优秀裁判员"。去年至今先后担任多次国家队选拔赛裁判组织工作。乒乓世界技术、裁判嘉宾作者杨万举  相似文献   

5.
我在学生时代是一名排球运动员,成家后因为送儿子到桂林市体校学打乒乓球,才逐渐爱上这项运动。此后,我从订阅的《乒乓世界》杂志以及购买的各种乒乓球规则书藉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桂林市乒乓球比赛,当时桂林的国家级裁判经文秋老师成为了我裁判路上的启蒙老师,他从临场裁判到抽签编排等各项环节都给予了我很多指导和传授,让我正式走进了乒乓球裁判员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乒乓球近好者能否参加裁判等级资格考试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个十足的乒乓球迷,也是《乒乓世界》的忠实读者,作为乒乓球爱好者,在我们这个小城市里也经常参加单位之间的比赛,常常由我们这些“业余裁判”来执法。请问是否有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办的全国乒乓球爱好者有机会参与的乒乓球等级裁判考试。谢谢。安徽涂州市琊山矿业总公司张球98.8.1日编辑即答:乒乓球爱好者如果想要参加裁判等级考试,应该先参加三级或二级的考试,具体的考核工作由当地县、市级体委竟赛部门组织,你们可以与他们取得联系。比赛中能换球拍?编辑同志:您好!…  相似文献   

7.
乒乓球国际级裁判长北京体育大学小球教研室副教授曾参加第43、48届世乒赛执法工作担任第16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副裁判长筹备天津世乒赛期间完成两项国际乒联课题:国际乒乓球比赛(电脑)报名系统及抽签系统,并为世乒赛采用乒乓世界技术·裁判嘉宾作者张瑛秋  相似文献   

8.
杨晨 《乒乓世界》2014,(12):102-103
万德云,吉林大学一名优秀的体育老师,同时也是吉林省乒乓裁判界的元老,他为吉林省乒乓裁判队伍的建设和乒乓球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谈及他的乒乓裁判工作,他充满了感激与热爱那份浓浓的栽判情、乒乓情早已融进了他的工作与生活……  相似文献   

9.
1995年4月在天津举行的第43届世乒赛上,时年43岁的华东铝加工厂职工罗中林,成为了镇江市第一名参加世乒赛执法的裁判员。罗中林出与对乒乓球的喜爱,开始学习乒乓球裁判知识,在经过多次临场执法的磨砺后。  相似文献   

10.
东京漫谈     
罗晶 《乒乓世界》2014,(9):98-99
2014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在东京隆重举行,我有幸和上海的国际级裁判刘杰一起参加了本次比赛的裁判工作。在参赛前后,我对世界大赛的准备情况和所学习到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希望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1.
赵晖 《乒乓世界》2013,(3):154-154
1989年开始参加乒乓球裁判工作1995年至今参与众多乒乓球的赛事策划、组织、竞赛工作喜爱打球。对器材、技术、摄影有一定的研究被朋友称为“爱好和工作统一的人” 近十年来随着乒乓球参与者对于活动场地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场所都铺了望胶地板——它的优点是相对于木地板,价格低而且易施工易保养。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13,(10):100-101
1982年,正在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系读大一的彭华第一次接触到了乒乓球比赛裁判员这项工作。当时,河北师大经常参与当地乒乓球赛事的组织和裁判工作,学校里的国家级裁判沈守仁老师,成为了彭华的第一个榜样。  相似文献   

13.
资讯     
原则比规则更重要裁判成功之路的三本参考书自程嘉炎前辈的《乒乓球竞赛法研究》之后,专门讲解乒乓球裁判知识的书籍寥若晨星。虽然有一本蔡继玲老师的《学做裁判之乒乓球》。但书中的一问一答更多是在普及乒乓球的规则常识,作为了解基本规则的手册不错,也可作为考裁判的入门读物,可如果你有志向一级裁判甚至国家级裁判看齐,或是热心于在民闻组织开展乒乓球比赛,下面这三本书将对你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论技术风格     
半个世纪多来,乒乓球运动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竞赛制度和裁判规程不断的演变,工具不断的改革,各种技术流派、风格、类型打法在世界乒坛上相互比美,相互争艳,不断地推动着乒乓球运动的前进。中国乒乓球运动自解放以来,在党的重视和关怀下,得到了蓬勃的开展,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回顾我国乒乓球队1953年第一次在世界乒坛初露头角时,因竞技平凡,不受重视。1959年参加第25届  相似文献   

15.
杨鑫  吴湘军 《精武》2014,(36):255-256
乒乓球运动的开展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作为"国球,乒乓球已经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喜悦与荣耀。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中来,使得乒乓球这项运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伴随着乒乓球运动规则不断的修改,多样化竞赛组织形式的实施,对乒乓球裁判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专业作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训基地,学生乒乓球裁判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了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建设与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了解当前学生裁判工作能力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乒乓球裁判工作的具体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多年前与银河体育总经理陈志杰的一次聊天中,他跟我提到有一位宁夏的好友,非常热爱乒乓球,也是一名裁判,当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只是一直没机会见。直到在2017年全运会乒乓球专业组赛场上见到了这位名叫张立的裁判同仁,通过交流才知道他的本职工作是一名警察。  相似文献   

17.
本刊读者讯     
《乒乓世界》2002,(12):50-51
首届“长虹印刷裁判杯”乒乓球邀请赛于2002年10月25~27日在阳江市体育馆举行。广东省乒乓球协会裁判委员会委员、广东乒协注册备案的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员及部分原国家队、省体工队运动员参加了本次比赛。 本次邀请赛专门为乒乓球裁判员举办,开了全国裁判比赛之先河。经过激烈较量,何琼(华南理工大学)、刘开友(阳江)、杨湛盛(广州)分获男单前三名;石建芳(广东省体育局)、刘建枝(佛山)、万小健(江门)分获女子单打前三名。比赛结束后,前广东队教练、八一队教练杨湛盛与广东省乒协常务副主席、 现广东省乒乓球队总教练陈锦棠进行了两局精彩的“郭跃华、陈新华式”乒乓表演赛。他们扣人心弦的攻守大战赢来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次比赛在阳江市长虹印务有限公司的鼎立赞助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广东省乒乓球协会主席甘兆胜和中国乒乓球裁委会副主任、广东省乒协裁委会主任潘德泰在裁判业务暨比赛总结会上说,广东省的裁判员们为乒乓球事业的发展和普及做出了贡献。此项比赛将作为传统赛事每年一次长期举办下去,并争取以后的比赛能够“星火燎原”,邀请中南六省及至全国地乒乓球高级裁判员参加,以促进乒乓球裁判员的业务交流及扩大“国球”的影响。(本刊特约记者赵俊峰 供稿)  相似文献   

18.
1974年,16岁的陈克强奔赴美国求学,这一杲就是十多年。在美国期间,痴迷乒乓球的他一直坚持打球,同时还兼做裁判,与当地协会的人也有了交流。80年代,回到香港的陈克强继续坚持运动,经常参加业余比赛,同时也帮忙组织比赛。期间,他认识了金棕榈公司的老总贾言,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12,(3):118-119
为加强我国乒乓球裁判队伍的建设、提高乒乓球裁判队伍的整体水平、进一步适应我国乒乓球事业的良性有序发展,国家体育总局乒羽运动管理中心于2011年12月18日-24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了第14届乒乓球国家级裁判考试,用以选拔一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外语水平好的年轻同志充实到裁判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20.
吕海波 《乒乓世界》2014,(1):102-103
世界第二名蓝牌裁判 1977年,香港乒总举行了第一届裁判培训班,卢敏豪报名参加并顺利成为了全港第一批初级裁判。那年他刚刚21岁,从大学毕业后到编报局工作,由于上学期间曾作为校队成员参加过港内比赛,所以他做起裁判工作来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卢敏豪说,当运动员和当裁判有着完全不同的临场思路:运动员只会在场上考虑怎么赢下比赛,考虑一个球怎么发过去或对方怎么接回来:但是裁判员会考虑到这样发球行不行,那样击球算不算犯规,而且视线还经常要盯着场外的教练席,需要观察得更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