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人教版(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多普勒效应》一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多普勒效应这种现象,能运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记住了“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这个结论。大多数学生对此感到空洞,理解比较困难。为此,笔者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拿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多普勒效应教学中,利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对波源和观察者建立不同的坐标系,写出不同坐标系波函数的表达式;根据波传播过程中在两个坐标系中有相同的相位,分析导出多普勒效应,并引伸至相对论下的多普勒效应。  相似文献   

3.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现象.这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为了降低难度,对多普勒效应现象只作了定性的论述,然而,学生还是迫切地想知道:"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究竟变为多少?".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多普勒效应现象进行定量的分析,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现象的深刻理解.本文就如何运用图示手段定量研究多普勒效应现象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4.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现象.这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为了降低难度,对多普勒效应现象只作了定性的论述,然而,学生还是迫切地想知道:"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究竟变为多少?".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多普勒效应现象进行定量的分析,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现象的深刻理解.本文就如何运用图示手段定量研究多普勒效应现象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5.
由于现行的中学物理教材对多普勒效应的解读只处于理想化的简单模型,即简单地由波源和观察者的相对运动判断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化,进而得出音调的升高或者降低。正是这种简单模型的教学,导致一些物理教师并未对其原理做深入思考,造成一些教学上的失误,错误引导学生,使学生对多普勒效应的理解存在偏差。本文利用多普勒效应中观察者接收频率的计算公式证明当列车迎面驶来时,观察者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并非越来越高,由此归纳总结出,当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运动为变速运动时,观察者所感受到的音调变化,并据此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多普勒效应》一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多普勒效应这种现象,能运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只是机械、被动地记住了“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这个结论。大多数学生对此感到空洞,理解比较困难。为此,笔者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拿出来,供大家参考。1重视定性教学教材中定性介绍了多普勒效应的概念,解释了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在教材中,给出了三幅图,学生通过该图能比较直观、形象地对接收到完整…  相似文献   

7.
现实生活中多普勒效应的现象非常普遍,教材对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感到频率的变化只作了理论上的简单分析,学生能接受,但对解决稍微复杂的问题比较困难.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用多普勒效应公式解这一类习题,学生容易接受,而且运用起来也比较顺利.  相似文献   

8.
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发现,当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感受到波源的频率会发生变化.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高中物理新教材《机械波》一章新增了《多普勒效应》一节内容,教材经过对“两种情形”简要的分析,概括得出: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则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检查教学效果时发现,学生对结论的记忆是深刻的,但对两种情形的理解却是肤浅的,有的甚至于把两种情形混为一谈.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多普勒效应,本文拟对其“两种情形”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多普勒效应”是人教版2005年初审通过的物理选修的学习内容。描述的是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物理现象,它比波动现象又复杂了些。我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实际过程中体会到,要掌握多普勒效应必须让学生明确:在多普勒效应中,波源的频率是不变的,由于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了相对运动,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才发生变化。这是学习本节课的关键。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需做好如下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再谈超声速多普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蓉娟 《物理教师》2005,26(12):39-40
多普勒效应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它是指波源和观察者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观察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在人教版(2003)高中第二册物理(必修加选修)教材中,以声波为例介绍了多普勒现象.当声源相对于观察者以低于声速的速度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频变高或变低,这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能很容易观察到,所以是被学生所熟知的.但是,当声源运动速度等于或大于声速时,多普勒效应又怎样呢?这是一个奇特而有趣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作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