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科学的进展永不停歇。被称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的合成生物学在现代生物学和化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计算机和工程学等基础上,通过多学科系统深度交叉融合发展而来,如今已成为我国2021—2035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为药物研发、化合物与材料开发以及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技术支撑与解决方案。脚踏实地,建物致知。多年来,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黄娇  相似文献   

2.
在“组学”与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引入工程学概念,诞生了高度学科交叉的合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以其工程化思维及由此衍生的崭新的科研文化,唤醒了生物学及相关传统学科从“发现”走向“创造”的强大生命力,正在带来生物学向工程技术科学转化的重大变革.本文在综述国际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从针对前沿交叉学科的前瞻性规划,战略性引导,早期布局,机制配套,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技术人才队伍集聚以及产学研创新价值链建设等角度入手,分析了我国合成生物学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3.
合成生物学是生物学与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在能源、生物医药、农业和化学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与此同时,其研究与创新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与伦理挑战。文章追溯了"负责任(研究与)创新"的理论渊源,指出了"负责任创新"对责任伦理的积极拓展和对技术评估与技术伦理、法律与社会影响研究的升华。在分析了合成生物学"负责任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建议从加快生物安全立法、风险与伦理评估、责任教育与监管、公众对话与参与、跨学科协同和全球治理6个方面,建立健全我国合成生物学"负责任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国家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科技界的高度重视,相继建立了一些合成生物学的相关研究机构。美国的合成生物学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随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等成立了各自的合成生物学中心。英国自2009年建立第一个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以来,又建立了7个多学科交叉的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和1个产业中心,有超过30所大学成立了大大小小的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另外,法国  相似文献   

5.
合成生物学是关于设计和重新合成生命的一门新兴交叉融合性学科,是利用基因组测序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化学合成技术等,在工程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设计生命、合成再造、重塑生命,开创全新科学研究模式,在生命科学、化学、材料学、医药与健康等多领域形成颠覆性技术。随着合成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的迅速突破,合成生命有可能成为我国实现颠覆性原始创新的领域之一,为全社会带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本综述围绕第193期"双清论坛"展开,聚焦于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总结了"合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和前沿科学问题;结合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优势,分析和凝练了我国亟待关注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探讨了前沿研究方向和应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十几年来,合成生物学研究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似乎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已经进入到收获期,可以出现莫尔定律那样的爆炸式发展。本文从总结合成生物学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合成生物学目前面临的主要科学任务,着重指出合成生物学的应用还有待于相应基础科学研究的突破性发现,而这些发现定会产生于与生命科学交叉的学科边界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合成生物学属于交叉科学研究而不是简单的生物工程研究。本文最后对国家科技管理部门关于合成生物学研究的顶层设计做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合成生物学研究(syntheticbiology)是一门新兴研究领域,是生命科学在21世纪刚刚出现的一个分支学科。合成生物学是分子和细胞生物学、进化系统学、生物化学、信息学、数学、计算机和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发展势头强劲,许多新的技术被应用到合成生物学领域,2010年人工合成生命的出现更是引起了舆论轰动和全世界的广泛关注。鉴于此,文章对合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学科交叉路径看经济信息学与信息经济学的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秋  吕斌 《情报杂志》2004,23(12):5-7
情报学研究具有交叉学科的特点,其大部分分支学科及研究领域是由学科交叉形成的。但是,情报学的交叉途径广泛,交叉方式多样。这些表明了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复杂性,不同的交叉路径将会形成不同的分支学科;另一方面,分支学科形成的机制也决定了分支学科发展的路径。从情报学的两门分支学科——经济信息学与信息经济学入手,通过对这两门学科的独立性和差异性的分析与研究,指出这两门学科虽然都是情报学和经济学交叉形成,但是由于交叉路径的不同,从而形成两门完全不同的分支学科,两门学科区别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科交叉的路径不同。  相似文献   

9.
工程学科在Web of Science分类中包括18个子类,各类中期刊与Web of Science其他类别存在较多交叉现象。本文提出学科交叉向量空间模型表示方法,计算出学科间的相关性,对学科间的交叉程度进行定量分析,进而揭示工程学科的交叉性规律。研究发现:(1)学科交叉已是学科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2)工程学科内部子类之间虽然存在交叉,但交叉性不明显,仅机械工程、土木工程与其他学科交叉数量达到5个以上;(3)工程学科与能源燃料、电信、材料科学等学科具有较强交叉性;(4)与工程学科存在紧密联系的学科群主要有7个,分别为环境科学、细胞生物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应用物理、数学应用和公众健康学科群。研究结果可为促进工程学科的发展以及推动科研整体水平提升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子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是最小的生命单位。近年来在基因组、非编码蛋白质的RNA与表观遗传调控、合成生物学、活体细胞的结构与细胞内分子相互作用、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纳米技术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的交叉结合等方面进展很快。本文就这些方面做一介绍并就国内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合成生物学对生命现象的探讨从认知转向合成,研究对象从自然生命转向合成生命,由此引发大量伦理问题与争论。目前学术界对此的探讨涉及多个维度,但对不同维度特点与关系,以及各维度争论与合成生物学发展阶段内在关联的讨论相对薄弱。本文梳理合成生物学的伦理争论,归纳得出伦理争议发生的五个主要维度及其特点,具体包括:制造生命有机体的正当性问题,技术发展对宗教文化的挑战,生物安全性的伦理问题,利益风险分配的公平问题,行动自由与伦理监管的冲突。同时本文从合成生物学发展阶段出发,分析不同维度的伦理争论渐次展开并相互影响的内在逻辑。本文的探讨有助于厘清合成生物学伦理研究的混乱状态,深化理解合成生物学伦理争论中不同伦理立场的核心主张及其根据,进而明晰合成生物学伦理治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研究影响政策的模式问题研究是20世纪末西方社会科学领域中产生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前沿课题,它主要探讨社会科学研究影响政策的主要路径及其运行机制.基于当下中国的政治体制与学术制度背景,本文归纳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影响政策的主要模式,重点探讨了它们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创新路径,以期进一步改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与政策之间的沟通关系.  相似文献   

13.
The dramatic growth of patenting and licensing of publicly funded research by American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 the closing quarter of the 20th century has stimulated some of the highest-profile debat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today. The issue of what aspects of academic research should be public - and what private - lies at the heart of each of these debates. The movement of academic scientists into commercialisation of discoveries and inventions has been extolled by some as a new model of academic research, one which facilitates economic and social returns from universities. At the same time, this trend has been criticised by others as representing a socially inefficient ‘privatis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as a threat to the ethos of science itself. This paper places these debates in historical context, with a review of changes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patenting policies, procedures and practices throughout the 20th century, an assessment of the logic underlying the passage of the Bayh-Dole Act of 1980, and an overview of its effects on economic returns from university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秦文珍  肖琼 《现代情报》2014,34(4):142-145
作为目前学术研究最活跃的生物医学领域,其预印本在最近才有所突破性发展。按照创办时间顺序,详细介绍了国际上三大生物医学预印本系统:arXiv数量生物学预印本、PeerJ预印本和bioRxiv预印本。在对它们进行系统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生物医学预印本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早期的科学研究以个人为主,随后他们被组织在大学与科学院中共同进行科研活动,但学科之间也产生了条块分割。大科学时代的到来,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融合,呼唤不同研究者之间的交流。20世纪末高速发展的通信与网络技术,为形成新型的科研方式提供了物质条件,虚拟的科研团队将是未来科研方式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科学道德学风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中出现的不端行为及其成因,探讨科 学基金中发生的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评价科学不端行为对科学基金工 作的影响,研究提出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改进科技政策、优化我国科技发展环境的政 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The Franklin Institute,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awards the 2011 Benjamin Franklin Medal in Chemistry to Professor Kyriacos C. Nicolaou for his extraordinary contributions to chemistry, biology, and medicine throug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art of synthesis as exemplified by the elegant total syntheses of some of nature's most complex biologically active molecules. Nicolaou is recognized as a world leader in the field of total synthesis for his work in chemical synthesis and chemical biology. His total syntheses are legendary, distinguished for their elegance and practicality. Among his most celebrated achievements are the total syntheses of calicheamicin γ1I, Taxol®, brevetoxin B, vancomycin, and thiostrepton. The impact of his work transcends total synthesis, for it often leads to the discovery and invention of new synthetic strategies and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biological tools and drug candidates, thereby facilitating discoverie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Nicolaou's influence on science and society extends beyond his research discoveries. Through his didactic lectures and writings, he motivates and inspires students into the sciences and informs the public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to society.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从社会网络视角构建图书馆理想的学术网络,促进图书馆学术研究,从而提高图书馆员知识服务的能力。[方法/过程]通过8种图书情报专业期刊的载文分析图书馆当前的学术生态环境,对比自然科学的学术网络结构,总结出图书情报学常见的网络结构,以网络结构洞理论的视角结合知识图谱对机构、研究主题、作者学术网络作全面的解读。[结果/结论]设置合理“K-丛”值约束学术凝聚子群网络,配合相应的科研政策,不仅适合图书馆的学术科研发展,也适用于整个图书情报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国加州纳米技术研究院(简称CNSI)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为技术支撑,依靠自身的独特运营模式,紧密地将学术界、产业界和投资公司联系在一起,促进了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投资的协调发展。CNSI运营模式对我国的科技发展、技术创新以及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