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链霉菌是革兰氏阳性放线菌,具有复杂的次级代谢调控网络,并产生大量有重要价值的天然代谢物。通过基因文库的设计构建,结合组合生物合成手段,改造调控链霉菌的次级代谢途径,以提高天然代谢物产量和获得新代谢物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核糖体在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上调节相关基因表达,从而调控微生物的次级代谢.核糖体工程通过诱导核糖体结构的改变,从而改变其代谢产物合成的调控系统,达到改良菌株的目的.本文以rplF基因、rpsL基因、fusA基因、rpoB基因为例综述了核糖体工程的机理及其重要类型;同时通过介绍核糖体工程在抗生素产量提高、新抗生素开发、产酶能力提高、抗逆境能力改善等方面的应用,展示了其在微生物菌种改良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群体感应是细菌通过释放自诱导物(即信号分子)实现细胞间相互交流的一种机制,细菌通过群体感应来调控基因表达,进而调控细菌的初级代谢、调控细菌群体行为活动。细菌的群体感应对葡萄糖摄取、糖酵解途径、戊糖磷酸途径、能量代谢途径和核苷酸代谢途径进行负调控;群体感应对TCA循环、乙醛酸循环和草酸循环进行正调控。通过综述群体感应调控初级代谢主要途径的研究进展,展望群体感应研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基因线路是生命体对自身生命过程控制的动态调控系统。在工程化的设计原理的指导下,人工基因线路是对天然基因调控线路进行简单化处理和重新编程,以及引入自然界不存在的人造法则。人工基因线路由遗传开关、生物振荡器、逻辑门等组成,以执行诸多调控功能。多种多样的人工基因线路设计与构建,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生命调控基本规律的认识,也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天然的生物系统进行改造、再创的手段,并为医药健康、农业环境和工业发酵等领域的实际需求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虽然在过去20年里,人们在人工基因线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细胞体内蕴含着的众多复杂生化反应和信号传导途径,为设计和组装具有更加高级功能的基因线路带来了挑战。相应地,如何实现微小细胞内复杂基因线路的可预测设计组装,如何保障基因线路在复杂的体内外环境下发挥稳健的功能,将成为未来几年人工基因线路研究的关键核心问题和势必克服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关于组织网络的研究大多从静态的视角研究网络内容、网络结构对组织绩效的作用.对组织网络的动态研究,如组织网络如何产生、发展、维持和消亡等很少关注。通过梳理相关文献:(1)强调了动态组织网络的研究价值;(2)重点介绍了动态组织网络研究的基本范式和框架;(3)梳理了现有动态组织网络研究的进展、趋势以及不足,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详细综述了一些用于制备分子尺寸器件的化学策略的设计、发展和演示。其设计思想是通过各式各样的光诱导的电子、能量、和质子转移机理,氧化还原反应,构象变化,以及超分子原理,分别将2个信息量丰富而结构又比较简单的四硫富瓦烯和光致变色的螺吡喃分子,与它们性质互补的不同组分集成在一起来构建功能分子器件,用于完成快速的数字处理和传输。首先凭借四硫富瓦烯丰富的电化学性质,大量的D-A-D超分子和环轴烃分子已经被设计并成功合成。时间分辨的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这些D-A-D超分子发生分子内的光诱导的电子转移反应的能力可以通过不同的桥联基团进行有效调控。STM研究则首次发现并开辟了环轴烃分子在纳米记录和高密度信息储存方面的应用研究。同时,也详细地描述了如何充分利用光致变色的螺吡喃分子独特的电子、能量、和质子转移能力去设计超分子组合,并通过光和适当的化学试剂来控制这些组合的吸收、荧光和导电性质的方法。根据这些组合的光谱和电化学行为,构建了一系列新型的分子开关、逻辑门和分子回路。最后,展示了用于设计合成新类型开环结构稳定的荧光螺吡喃分子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7.
能量代谢途径可以通过影响T细胞亚群分化发挥免疫调控效应。研究人员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1可以抑制Th9细胞分化并且在抗肿瘤免疫和过敏性气道炎症疾病中发挥调控作用,主要由mTOR-HIF1α代谢途径介导其调控效应。该成果揭示了SIRT1-mTOR-HIF1α信号途径结合糖酵解代谢机制在诱导Th9细胞分化中的作用,为临床干预Th9细胞相关免疫疾病的代谢调控策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合成生物学基于生物、化学、物理、计算、工程等多学科交叉,对生物体以工程化的方式重新设计甚至是从头合成,将克服自然进化的局限,创造超越自然生命能力的合成生物,不仅对探索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也在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健康保健等领域具有巨大应用前景。随着合成生物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合成生物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如何保障合成生物的生物安全性成为一个极其重要并且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大量涉及来自于病毒、致病性细菌和真菌的强毒力基因元器件,且被设计和使用的毒性基因元件和调控元件的数目也从少数几个跃升为几十个、上百个,乃至整个基因组的重新设计和编辑改造。如果缺乏有效管控或被恶意谬用,这些人工合成生物体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平衡、公共卫生安全乃至国家国防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在人工设计和改造生物体的过程中,必须建立系统的防范和监控体系,设计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来阻止人工生命体在野外环境下的复制和增殖、遗传信息的漂移以及阻断其进化出新的环境适应性,做到完全的人工改造生物隔离,达到真正的人工可控生命目标,确保其生物安全性。文章综述了合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和合成生物潜在的生物安全性威胁,以及合成生物的生物安全性防控设计策略,并对相关安全政策规章的制定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齐艳红 《现代情报》2009,29(3):39-41
动态规划是处理情报信息领域信息获取方式与路径选择,网络信息的传递与交换途径等阶段决策问题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介绍一种动态规划方法,给出了Java网络算法软件,该软件可在兼容Java的网络浏览器上运行,可用于计算最优策略和目标泛函的阶段最优和总最优值。同时,用该算法进行了用例分析,以期为有关情报信息研究与应用提供一种在线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10.
<正>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黄锦岭和胡向阳课题组通过对植物生长素主要合成途径中色氨酸氨基转移酶(tryptophan aminotransferase)和黄素单加氧酶(flavin monooxygenase)两个关键基因家族进行分析,认为没有可靠证据支持生长素在藻类起源的观点。其合成途径是垂直和横向遗传的嵌合体,并起源于早期陆生植物。文章第一次清晰地证明了植物生长素主要合成途径是陆生植物,阐明了其进化机制。推断植物生长素最早可能参与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并满足植物自身发育调控的需要。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本文从情报工程的视角探讨政、产、研和以科技服务为主的第四股力量共同构成的四螺旋模 型下的协同创新信息平台建设思路,以期促进协同创新并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发展。【方法/过程】在辨析情报工程特 点和协同创新要求的基础上,本文阐明第四螺旋的内涵,提出四螺旋协同创新信息平台的定位、建设运营原则与功 能模块设计,着重分析如何将情报工程的理念方法从数据资源、信息技术与软件工具、专家智慧、系统网络等方面 贯穿到平台建设中。【结果/结论】四螺旋模型是比三螺旋模型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协同创新方式,基于此的信息平台 将促进四螺旋各创新主体间的互动与合作,本文提出了建设思路和框架方案。  相似文献   

12.
蔡皎洁  张玉峰 《现代情报》2012,32(8):37-40,44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工程开发的领域本体构建框架,其中利用结构化方法从整体上将领域本体构建过程划分为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与运行5个阶段,而在领域本体分析阶段又利用原型化方法进行领域概念及概念关系的分析与设计。在领域本体构建中将两种软件工程开发方法相结合,扬弃了各自的优缺点,使生成的领域本体更高效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在地势陡峻的山顶施工,在地形复杂不允修筑施工道路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大型设备、材料运输到山顶施工的问题是工程施工的难点,柳州市1013人防工程,选择双承载索索道作为施工运输的通道,成功的解决了该难题。文章介绍了双承载索索道工艺原理、设计、应用,通过在该工程的实践,在工期、安全、经济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公司经常承揽油田输油管线的电伴热工程,伴热主要方法是集肤效应电伴热方式。我公司集肤效应电伴热的工程很多,每次工程下来,都要进行大量数据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电参数。与集肤效应电参数有关的前期调件有10多个,涉及计算公式10几个,要求中间数据要保留到小数点后3位以上才能保证最终结果准确,而甲方的在提供前期资料时经常因为设计方案的变化,工程费用等原因反复改变设计参数,调整前期条件。这就造成大量的重复计算,浪费人力物力。每次改变一个数据,就要花上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进行重新计算,而工程建设方往往希望在他们提出改变参数的同时,就要求听到设计的结果,从而能及时决策工程最终参数。这就要求我们能编制一套集肤效应专用计算软件,该软件将相关公式,数据表等资料固化在程序里,人机界面只包括参数输入和结果输出,无论参数怎么变化,输入条件具备了,立即出计算结果,大大省去了繁复的计算过程,也避免了计算失误。即让设计人员减轻工作量,又让用户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15.
从项目增值视角,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访谈中获取的资料以及相关数据,发掘出工程交易模式创新设计中的29项影响因素,分为外在社会经济环境、项目参与方特征和工程自身特征等三大类别,构建工程项目交易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模型。研究表明,在工程交易模式创新过程中,业主是进行交易模式创新设计的主体,在工程交易模式创新过程中起核心作用,项目自身特征是交易模式创新设计的基础与前提,外在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引导业主方进行交易模式创新设计的主要驱动力,而工程交易模式创新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项目增值。  相似文献   

16.
蔡皎洁  张玉峰 《现代情报》2013,33(5):105-111
鉴于领域本体开发缺乏统一化过程,本文拟提出一种基于软件工程开发的企业本体构建标准化流程,即用结构化开发方法将企业本体构建流程划分为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与运行5个阶段;具体在分析阶段,又利用原型化开发方法构建初始的企业本体概念框架,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企业本体开发的质量。另外,实验中基于该流程构建了某企业手机产品本体,并比较了与基于"骨架法"流程所构建的相同领域本体在文本过滤应用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宾智 《科教文汇》2020,(4):59-60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大学三年学习生涯一次重要而全面的检验。针对当前高职类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校企深化合作为契机,聘请企业工程师作为指导老师,完善毕业设计考核评价体系,并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和需求,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海洋牧场概念演进过程及其实践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存在生态学理论缺失、生态工程技术缺少、生态管理缺位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海洋牧场人工生态系统概念,并从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构造及其生境营造角度,全面剖析了海洋牧场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原理。最后探讨了海洋牧场人工生态系统构筑的基本范式,包括海洋牧场人工生态系统方案规划设计、生态工程与智能工程建设、生态适应性管理模式建立等,以期为我国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探索生态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工业设计(ID)和工业工程(IE)融合的IDE创新方法对软件开发流程进行优化,将难点由用户需求定义环节转化为系统开发的具体任务,从而指导非专业软件开发公司快速实现开发目标。最后,以中烟的卷烟生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开发为案例,验证该方法在软件开发中的可行性,给其他软件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questions of human agency and democratic process in the technical sphere through the example of "virtual community." The formation of relatively stable long-term group associations--community in the broad sense of the term--is the scene on which a large share of human development occurs. As such it is a fundamental human value mobilizing diverse ideologies and sensitivities. The promise of realizing this value in a new domain naturally stirs up much excitement among optimistic observers of the Internet. At the same time, the eagerness to place hopes for community in a technical system flies in the face of an influential intellectual tradition of technology criticism. This eagerness seems even more naive in the light of the recent commercialization of so much Internet activity. Despite the widespread skepticism, we believe the growth of virtual community is significant for an inquiry into the democratization of technology.We show that conflicting answers to the central question of the present theoretical debate--Is community possible on computer networks?--generalize from particular features of systems and software prevalent at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ing. We conclude that research should focus instead on how to design computer networks to better support community activities and val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