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梳理供给侧结构改革与"双创"战略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改革实践,发现对"双创"的研究过于单一,缺少供给侧结构改革与"双创"实践问题相结合的相关成果,由此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导向研究,供给侧结构改革视野下"双创"的实施、走向与偏差研究,供给侧结构改革与"双创"实施协同耦合研究,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双创"效果研究,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双创"效果评估与优化方案研究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行业特色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与行业密切相关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过程中,深入研究地质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实现路径,促进行业特色高校丰富内涵和可持续发展,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创新发展的保障。随着地质行业的转型发展,地质行业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国家发展。这就需要地质行业高校不仅从需求侧进行人才培养,而且要从供给侧进行人才培养的探索。本文基于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要求,聚焦地质行业发展需要,从供给侧角度探索地质行业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关键及实现途径,为行业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着力推进创客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但培养理念滞后、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机制僵化、教育联盟缺失等多种因素成为制约"瓶颈"。要打造创客教育与专业教育一体化运作平台,健全创客教育综合实践训练体系,改革创客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大力建设创客教育协同联盟,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创客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创客教育所强调的探索、创造和乐学的教育理念与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发展要求相契合。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角度出发,以创新创业发展为要求,深入分析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成果转化产学对接的发展格局与实施难于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基础上,探索以创客教育推进智能制造的产教融合以促进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的新路径。提出通过创客空间的构建和导师队伍的建设,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开展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创客文化工程的实施,为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提供培育环境,其实施路径为创客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开展和推行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化高校科研供给侧改革,加强高校教学的学术性,实现科研教学的共融共赢,是新形势下推进高校深化综合改革的需要,更是高校建设"双一流"、培养一流人才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教育改革,"供给侧"是关键.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不仅要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更要深层次把握"双创"的教育价值,以价值引领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形成有效供给、精准供给、创新供给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和需要.  相似文献   

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激发人才的潜能,为高校人才动态培养提供了和经济发展对接的着力点。本文根据人才发展思路,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出发,剖析高校人才培养的瓶颈,深挖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探索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双创"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双创"教育改革对高校考核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断推动高校课程考试改革,使考试更有利于"双创"人才的培养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了"双创"人才培养的意义及新要求,以期对相关的高等教育研究与高校教育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接需求 准确定位 全力打造特色本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地方高校面临的招生难、就业难等问题,说明人才培养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需要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从人才培养定位(培养什么样的人)、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培养这样的人)和课堂教学改革(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等三方面论述了如何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并指出:瞄准需求、准确定位、打造特色、提高质量,是高校内部人才培养改革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培养"双创"型人才是高校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使经济管理类"双创"教育具有更为优越的条件,为"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打下了坚实基础.培养基于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管理类"双创"型人才,需要转变教育观念、重构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育、拓展第二课堂、改革考核方式、优化师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