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0+40≠80     
40+40=?相信即使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足以告诉你一个让数学老师满意的答案:80。从小到大,无论爸爸妈妈还是老师都告诉我们:1+1=2、2+2=4……似乎成为了我们固定的思维模式。然而,当40只猫加上40只老鼠,当40个爸爸加上40个妈妈,当40分钟加上40分钟,答案则截然不同了。  相似文献   

2.
看图动脑筋     
这位小朋友在想什么问题,您能回答她么?1这位小朋友在向妈妈说:“看,我……”您猜猜他正在说什么。2这位小朋友在喷水池边玩得正高兴的时候,突然哭了。(1)她为什么哭呢?(2)为什么妈妈还笑呢?妈妈要告诉小朋友什么话?3让小宝宝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答案说明1.没有标准答案,能回答就“好”;2.想像得有趣,就“很好”;3.回答有道理就“非常好”。看图动脑筋@窦洁 @朱瑞莲  相似文献   

3.
老师您好     
把“老、师、您、好”四个汉字,分别换成2、3、4、5、6、7、8中的哪一个数字,才能使下列四个等式都成立?老-师+您÷好=老老-师×您÷好=师老×师-您+好=您老+师-您+好=好 娱乐城答案:《老师您好》:老=6;师=2;您=8;好=4。老师您好@曾泉圣  相似文献   

4.
1+1≠2     
田心 《湖南教育》2010,(1):24-24
编者按:《百家杂谈》与大家见面啦.谈数学,海阔天空;谈教学教育,沉思妙想;谈数学教师,千锤百炼;谈学生,生气勃勃……欢迎大家来当“谈”匠!  相似文献   

5.
钟玉兵 《成才之路》2010,(25):I0008-I0008
我刚工作时,喜欢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头头是道地分析。那时我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就是教师要讲得清楚、分析到位。但我发现课堂气氛异常沉闷,学生昏昏欲睡。学习兴趣十分低下。后来学生对我说:“老师,您的讲解太枯燥了.整堂课都是分析,总有记不完的笔记和练习。有时问题一出,我们还没来得及思考.您已给出了答案,有时.我们认为我们的答案与您的差不多。但您也非要我们把您的答案记录下来……”听了他们的话,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这种把文章割裂得支离破碎的语文课,到底能给学生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6.
资讯     
《母婴世界》2013,(6):156-160
新手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婴儿为什么老吐奶.宝宝咳嗽怎么办,孩子挑食如何是好……谁能给您正确的答案呢?快来育儿网问答频道写下您的育儿困惑,  相似文献   

7.
老师,您是一条河流,为我输送知识的甘泉;老师,您是一杆路标,给我指明正确的道路;老师,您是一把雨伞,为我遮挡风霜雨雪。老师啊,辛勤的园丁,培育我这棵小树苗茁壮成长,长成新世纪的栋梁!指导老师:李飞老师,您是……$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实验小学!五(1)班@李华威  相似文献   

8.
周立根 《现代语文》2007,(2):121-123
“上语文新授课难,上试卷讲评课更难。”许多语文教师常如是感慨。是的,新课标对“语文课”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如果放眼当前语文试卷讲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老师只机械地对答案,不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有的老师满足于条分缕析的讲解,仍采用“填鸭式”的讲评方式;有的老师对题型分析落入俗套,走不出“老生常谈”的怪圈。课堂上,学生缺乏听讲的兴趣和欲望,甚至出现昏昏欲睡或交头接耳等事情,教师愤怒、痛苦……学生累,教师也累;如果有人听课,那就更累。原因何在?讲评课未能靠船下篙,对症下药:讲评课未能以新美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讲评课未能……  相似文献   

9.
18年前的仲夏夜,我带着嘹亮的哭声来了。您说,这是个吉祥的开头。在您的牵手中,我蹒跚学步;在您的教导中,我牙牙学语;在您的期盼中,我迈入学堂;在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我逐步成长……  相似文献   

10.
分析:本题考查交际用语。Of coursenot.“当然不”;Go ahead.“行;请吧;去做吧”;Why not?“为什么不?”I’d rather you didn’t.“我宁愿你不要去做”,用来表示比较客气的阻止或拒绝。题干中的第一个说:“我打开窗子你介意吗?”第二个人回答说:“不要打开吧,我感觉有点儿冷。”据此可知答案为B。其中“’d rather”是“would rather”的缩略形式,意为“宁愿……”,它是中学英语教材中非常重要的短语,也是高考热点考查内容之一,现将其主要用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梁先生:您好! 我知道您是带着对世界的忧虑去世的。相信对您生前的提问“世界会好吗”,您还没有得到准确的答案。时至今日,中东地区依然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世界各地频繁发生大地震,恐怖袭击时有发生,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食品问题层出不穷,人们审美观念和道德观念严重扭曲……看到这一切,不少人只能像您一样无奈地拊膺长叹。  相似文献   

12.
刚从办公室里出来,就听到操场上传来阵阵百灵鸟般清脆的叫声:“老师,老师;您看,您看……”我的心头一热,抬眼望去,哟,是我所教的一年级孩子们正向我招手,他们正排着队去参观学校的邻居——玻璃厂。  相似文献   

13.
崔铁男 《辽宁教育》2004,(10):52-52
“捧一束鲜花献给您,因为您是那么慈祥;叠一只纸鹤献给您,因为您是那么博爱;摘一颗星星献给您,因为您给我们带来梦想……”北宁市实验小学60名少先队员情真意切的献词,拉开了北宁教育局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系列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直觉思维是一种整体的、粗线条的、高度简约的、跳跃的思维.它依托于对事物的直接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对象.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一下子触及到问题的实质,并迅速找出答案。直觉思维在本质上是突发性的。它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直觉;二是灵感,也称顿悟。法国数学家庞加莱说:“没有直觉.年轻人在理解数学时便无从着手;……没有直觉,他们永远也不会有应用数学的能力。”从小训练和培养小学生的直觉思维。对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5.
杨木盛晟  李厚玉 《教育》2007,(11S):48-49
有这样一个故事: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巴黎聚会上,有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自发苍苍的老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他说,“在幼儿园里学会了做事情有先后;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吃饭前要洗手;做事讲认真……”由此可以看出,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老校长     
照片上的长者是我的前任校长王守贞,这是他离任时与我的合影。就像一位老兵,要在风雨相伴的哨所站完最后一班岗;就像一头老牛,要在躬耕一生的田地上最后一次卸下梭缰;我们的老校长,也要在魂牵梦萦的岗位上写完最后的篇章。您是说过:“三十多年了,该歇歇了。”可脸上分明写着您内心眷恋的感伤。“只怨这一头白霜,什么时候将我的头颅染上!”校园,您用心血浇灌的沃土,祖国的未来在茁壮成长;教室,那是您早年青春的炉膛。这生命根守的地方啊,离开她,怎不让您愁断肝肠……您手抚孩子们的头,慈爱的目光淌出无限期望;您和我们谈心…  相似文献   

17.
《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名篇,高一语文教材收入该文,对其中的一句话是这样标点的:“……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文后注释为:“假如灭亡郑国对您有利,就冒昧地请您这样去做吧。”  相似文献   

18.
刘立新 《教育文汇》2005,(11):43-44
本学期开学第一天,我去学校,收发室的老先生叫住我,递给我一封装帧精美的信件。现在的时代,已经难得收到信件了。今天忽然有信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一字一句地看着:“老师,最近好么?开学忙么?虽然我可以给您去电话,但有些话我想写信告诉您:老师,忘不了您的循循善诱;忘不了您的谆谆教诲;忘不了您给我们读的一篇篇文章……老师,真的好想重新回到您的课堂,听您亲切地给我们读文章。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老师,问候您!祝福您!”读着读着,  相似文献   

19.
大兴,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词汇;大兴区,是一个美丽的、充满生命力的地方。在这里,美丽的梨花庄园展示着烂漫的春色,像国画一般让你惊艳;质朴的古桑园演绎着曲折的故事,像传奇一般让你惊奇:庞各庄西瓜沙甜爽脆,让你忘却盛夏的酷暑;采育镇的葡萄晶莹剔透,让你怀疑是否身处遥远的吐鲁番……  相似文献   

20.
每次收到热心读者这样的来信,我们的心头总会涌起一阵阵的感动。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全国各地的读者们的热情与关爱让我们的付出得到加倍的回报。也许,在直面中国教育现实的时候,《师道》给过您连声的感叹和惊讶;也许,在我们荟萃素质教育精华的时候,《师道》给过您会心的微笑和鼓励;也许,在关注教师生存发展的时候,《师道》给过您理解和同情;也许,在弘扬校园人文情怀的时候,《师道》给过您美好的怀想……面对大家的认同和赞许,我们欣慰之余也很清醒,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工作还有待改进和完善,使您更满意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