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的中国哲学史工作者座谈会上,大家对出版工作提出了一些要求。许多同志提出:应该出版中国哲学基本丛书,先分着出,后合着出,这是资料方面的基本建设。解放以前,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出版过各种丛书,如《丛书集成》、《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直到现在,研究工作者还经常利用这些书。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敢于成套地出书。  相似文献   

2.
丛书的起源     
丛书之名,起于唐宋,但丛书之实源于何时?学者一般认为宋人俞鼎孙《儒学警语》、左圭《百川学海》为近世丛书之源(参见《中国丛书综录·前言》)。笔者认为这是不确切的。丛书之实,早在六朝已具。丛书成编,实乃"统群书为一书"(叶德辉语),而冠以总名,总名下的每一部书又独立成部。根据这个原则,六朝时期出现的丛钞众书为一编,实开丛书之先河。如《隋书·经籍志》载葛洪有《史记钞》十四卷,《汉书钞》三十卷,《后汉书钞》三十卷,这三种书虽为节录原书,但合钞在一起,近似于后世的丛书。《隋志》又著录《三仓》三卷。《三  相似文献   

3.
漫谈丛书     
我国是书籍出版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在历史上当然也是书籍出版卷帙最多,特别是大部头书籍出版得最多的国家.丛书的出版亦不例外.从南宋到清末,流传下来的丛书就有千种以上,其中不少是卷帙浩繁的大部头丛书,对于保存文献有很大的功绩.古代丛书具有很多特点.首先是庞杂,在庞杂中保存了许多容易被人忽视、容易散逸的书,如不收入丛书流传下来,肯定早已失传了.如宋代左圭所辑的《百川学海》(开始刻印于宋咸淳  相似文献   

4.
读了由陆坚、王勇教授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一书,我以为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深层次反映中日文化交流的著作。 关于我国典籍在日本流传,自近代起就有人在做这一工作,例如清末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回国后曾辑刻《古逸丛书》。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先生为编纂《四部丛刊》亦曾去日本访书。傅读了由陆坚、王勇教授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一书,我以为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深层次反映中日文化交流的著作。 关于我国典籍在日本流传,自近代起就有人在做这一工作,例如清末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回国后曾辑刻《古逸丛书》。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先生为编纂《四部丛刊》亦曾去日本访书。傅  相似文献   

5.
曾以策划出版《格调》一书一炮而红的北京正源出版公司,为1999年的中国创造了两个著名文化词汇:“格调”和“另类”。“另类”丛书一年多来已推出12本,反响如何?近日,该丛书的策划者石涛表示,他们正在酝酿一本发行量更大的书。  相似文献   

6.
<正> 工具书在图书馆的各个工作环节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图书馆情报职能的加强,工具书的这种地位将愈益提高。图书馆各个部门如何处理与工具书的关系,是每个图书馆均会遇到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一、采购工具书的采购要注意六个问题: 1.配套。工具书的配套要注意四个方面。第一是原书配套。原书配套是指同一部工具书的不同卷册和不同部分。包括索引、补编等。如《中国丛书综录补》问世之后,阳海清对此书中所遗、所略、所讹之处,详加补正,又编撰了《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一书,因此,购置了《中国丛书综录》的图书馆,就应添置《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一书,以便配套。《贩书偶记》与《贩书偶记续编》也是这样的情况。又如,中华书局1962年1月出版了重新整理的唐代类书《初学记》,但《初学记索引》则在1980年1月单独出版。类似的例子还有《太平广记》和《太平广记索引》。这些索引,均依附于原书,是原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还有一些多卷多册的大型工具  相似文献   

7.
以往台湾军事书并不是公众的焦点,近来却有咸鱼翻身之势,走向书店陈列台显眼的地方。目前台湾军事书已规划出版的有:星光出版《军事丛书》、《实战风云》;麦田出版《军事丛书》;风云时代出版《风云战史真相特辑》。其它已出版的还有《鹏搏万里》、《六壮士》、《魔鬼鱼号》、《甲午战争》、《异域孤军  相似文献   

8.
《四部丛刊》,不仅是一部为我们提供许多宝贵资料的资料丛书,而且也是一部为我们提供较好版本的版本丛书。它的编辑者将他们当时搜集到的各书的最好版本予以影印,编入到这部巨大的丛书中来。多年来,这部丛书一直是古籍版本鉴定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书。但编辑《四部丛刊》时的版本审定有错误,这方面已经有人指出过,这里再指出一例。  相似文献   

9.
在我组稿责编的图书中,书稿已经出版而作者与责编未曾谋面的,迄今为止,只有《智民之师·张元济》。还在1997年春天,我到古城南京为我社《名人照相簿》丛书组稿,《书与人》编辑部的宋吉述先生建议将张元济收入该丛书。他认为张元济不仅是一位出版家,而且也是一位文化巨人,适合入选《名人照相簿》丛书。张元济是商务印书馆的元老,属文化名流,我过去见过他与一些  相似文献   

10.
丛书素称群书之府 ,是比较丰富的资料源 ,特别是在单本书难求的情况下 ,更为人提供了方便。但丛书查用不便 ,所以自清以来 ,就有一些学者在编制有关丛书的目录 ,这些目录中自以《中国丛书综录》为最完备和便用 ,而 2 0世纪以来的丛书目录一直付缺。上海图书馆的一些同志有鉴及此 ,遂于 1979年编制了一部收录190 2— 194 9年间的丛书目录 ,共五千余种 ,三万余条的《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与《中国丛书综录》相衔接 ,成为自古代至近现代的一套完整的丛书目录。由于正式出版困难 ,原编者痴心于“为人”事业 ,竟在难付枣梨的情况下 ,采用钢笔正楷 ,手抄成稿 ,并照相为 16开精装本三册 ,至今 2 0余年仍处于难于流传的非正式出版物状态。本刊为此重发该目录原编者与手抄者萧斌如女士的介绍性文章 ,希望有远见的出版家一伸援助之手 ,将此书作为公开出版物出版 ,以广流传 ,嘉惠学林  相似文献   

11.
雷雨 《出版参考》2009,(22):27-27
在断断续续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出版人:汤姆&#183;麦奇勒回忆录》的时候,报纸上零零星星的有关于赵家璧百年诞辰的纪念文章。大家普遍认为赵家璧先生的主要功绩在于他当年主编、策划、出版过《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一角丛书》、《晨光文学丛书》等,其中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良友文学丛书》出版了鲁迅、茅盾、老合、巴金、丁玲等人的作品。据说,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郑振铎、阿英等人也都与赵家璧有过合作。  相似文献   

12.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的介绍外国出版工作的书越来越多了。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了《出版知识译丛》,山西书海出版社出版了《国外编辑出版丛书》,武汉大学出版社和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等也有这类书出版。这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所翻译的书,大都是国外名著,有的被称为必读书或经典著作。我  相似文献   

13.
索尔·斯坦是美国斯坦——戴公司的总裁,他曾写过六部小说。他在一九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出版的美国《出版商周刊》上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如何使一般图书出版业有利可图》。“一般图书”的英文名词是“trade book”,即指在书店公开出售、盈利的一般图书,既不包括大学出版社所出版的专业图书,也不包括政府出版物,所以有时在中文中译成“贸易书”或“商业书”。  相似文献   

14.
祝晓风 《图书馆》2002,(6):19-19
11月 2 0日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成果展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开展。这是近年来较全面地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古籍整理出版成就的展览。据不完全统计 ,建国以来经过研究、整理之后出版的古籍图书约为 1万种〔其中丛书如《丛书集成》(收书 4 10 0种 )、《四部丛刊》(收书 5 0 4种 )等只作 1种计〕。而从 1981年至今所整理出版的古籍图书总计约为 80 0 0种 ,占建国后新版古籍总量的 80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远比清修《四库全书》的收书总数为多。1981年以后 ,国家每年约拨出专项经费用以支持古籍整理出版 ,再加上国家出版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 ,使…  相似文献   

15.
我国出版界老前辈赵家壁先生的《回顾与展望》一书,收辑了他多年来有关出版方面的文章,对于从事编辑工作的同志颇有学习和参考价值。此书已列入我们《编辑丛书》,即将出版。本期发表的《〈回顾与展望〉前言》是他为这部书所撰写的序。  相似文献   

16.
美国《纽约时报》所属阿诺出版公司于1970-1971年翻印了一批自十八世纪初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西方(主要是英、美)所出有关俄国和苏联的书,列为《俄国丛书》出版,共九十一种。北京图书馆已收藏四十九种。这些书的作者,绝大部分亲自去过俄国和苏联,或在那里任职工作,或在那里旅行、探险。丛书以回忆录、日记、书信集、记者报道、旅行札记,游记、历险记等形式发表。这些书涉及十月革命前后的仅占种数的八分之  相似文献   

17.
《孙子兵法》连环画丛书的出版,是一件好事,我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孙子兵法》一书,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全世界现存的最早的兵书,在军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直为世人所推崇。美、苏、日、英、法、德等国,都出版过大量译、著,从《孙子兵法》中吸取营养,指导现实。美国  相似文献   

18.
刘大明和范用合写的长文《一个战斗在白区的出版社》中介绍了《少年的书》的出版情况①,但比较简单,关于该丛书的编选缘由、主编、出版时间、出版过程等都没有交代,留下许多不解之谜.笔者不揣浅陋,试图对这套丛书的编选过程作些补充交代,望方家多加补正. 1937年年初,在柳浞、艾思奇等的支持下,读书生活书店开始策划一套少年儿童丛书——《少年的书》.作为一个以出版社会科学著作为主的进步出版社,在1937年针对少年朋友策划出版一套丛书,这不但有对当时儿童出版物的仔细考察,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眼光.早在1933年,茅盾就曾批评当时儿童读物存在的弊端:"七八岁的孩子,还容易对付,我们有《儿童世界》、 《小朋友》等刊物,到十一二岁,他们对于狗哥哥猫妹妹的故事既已不感兴趣,而又看不懂一般的文艺刊物,于是为父母者就非常之窘"②."大都注重于低年级的儿童读物……高年级读物……关于科学的及历史的读物最为缺乏."③郑振铎在1934年也对儿童出版物提出了批评,他认为,近年出版的儿童读物,主要是神话、传说、神仙故事、小说等,他们大多是"缩小"的成人读物,并不全都适合儿童.  相似文献   

19.
《图书情报知识》2008,(3):F0003
2008年3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王子舟教授撰写的《图书馆学是什么》一书。该书是北大出版社《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之中的一种。这套丛书由费孝通、季羡林、厉以宁等为顾问,分别邀请26个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的国内知名专家执笔,阅读对象主要为人文社会科学爱好者。丛书自2  相似文献   

20.
柳萌 《中国编辑》2005,(4):65-66
《说闲文丛》一套计3种图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后,据说在市场销路还算不错,最近逛书店又见冉版:在这套丛书出版之前,华夏出版社也出版过一套,书名是《生活艺术丛书》,而且这套丛书有8种之多。这两套丛书名字不同,内容却相差不多,都是受中外文化出版公司启发,没有中外文化出版公司的那套“五集”丛书,很难说会有后来的这两套丛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