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语义特征分析、论旨理论等为指导,运用语料库分析、描写与阐释相结合等方法,分析"买"及其宾语的语义特点,以揭示"买"的新义项。《现代汉语词典》应补充"买"的三种新义项:"博取、追逐""换得、得到"和"求得、取得"。  相似文献   

2.
门是汉语里的一个基本词,发展至今,它的义项有31项之多。这些义项既反映了汉语社团的历史发展对词义的影响,也反映出民族间交流对词义的作用。本文分析门字所有义项的产生与相互关系,并就某些义项的使用提出规范化要求。  相似文献   

3.
"斗"与"石"是比较有意思的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两字都是多音字,"斗"有三个读音dǒu、zhǔ、dòu";石"有两个读音shí、dàn。两字义项都比较多,《汉语大字典》中【斗】读作dǒu时,有义项11个,读作dòu时,有义项4个。【石】读作shí时,有义项17个;读为dàn时,有义项4  相似文献   

4.
对比<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了得、了不得、得了、不得了"四个词语的解释,发现两部工具书在一些义项的设立上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大规模语料检索,在实际语例的基础上重新分析了四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和句法分布状态,它们呈现出了一种较为整齐的对应格局.工具书中词语的义项应该根据真实语料的实际情况来设立或废止,以避免漏收义项或多设义项.  相似文献   

5.
基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对"纠结"一词进行调查分析,并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该词的释义做对比,得出应增加该词的名词词性和增加2个名词义项、5个动词义项、4个形容词义项的结论,提出词典编纂应参考语料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宜宾学院学报》2017,(9):112-117
运用语料库技术对30 000条语料150余万字进行穷尽式标注,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形式对现代汉语中"说"的义项分布情况进行描写,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原有6个义项的基础上发现了10个新义项。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语料库技术对"灰"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整理分析,在已有汉语类中型语文性词典对"灰"字释义的基础上,又发现了"灰"字的7个新义项。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宀"部在"义项缺失""义项概括失当"等方面尚有不少可商榷之处。该文对其部分内容予以考辨,以期对《汉语大字典》的修订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谯"字"酷烈"义为缘起,笔者通过分析《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语文辞书中"谯"字的释义处理,结合大型语文辞书义项的设立原则,探讨"酷烈"的义项设立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了语料库的方法,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式,对"龟"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进行了再次描写和研究,最终建议在《现代汉语词典》等词典释义的基础上增收4个义项。  相似文献   

11.
《桃花源记》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原注为“(男女衣着)完全和桃花源外边的人一样。”但从《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中都可以看出,文中有许多线索可以间接证明桃花源内外人们衣着不同;再从陶公对桃花源的幢憬来分析,桃花源内外人们在着也不同。因此可理解为:桃花源内男女的穿着,完全像外地人(外族人)一样稀奇古怪。  相似文献   

12.
"着火"的"着",许多权威工具书都注作"燃烧",这一注释,不仅不符合汉语的语言逻辑,亦不符汉语的语法搭配习惯,故此注释恐未为妥当。文章从词义的历时演变和词的组合关系两个方面,考证出"着火"的"着"应为"生出、生起"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纠正了《说文解字》对“相”字本义的错误解释,以“相”字为例简略阐述了“引伸义”和“本义”之间的发展关系。“相”字的本义不是“以目观木”,而是“以木代目”。“相”字是从“盲人的手杖”这个本义,引申出“帮助”“辅佐”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它们的读音都应该统读成xiànɡ。“相”字在作为副词时,念xiānɡ。作为副词的“相”字,大致有四种用法。  相似文献   

14.
"诸"是不是合音词的况总共有三种:(一)"动词+诸",(二)"动词+诸+乎",(三)"动词+诸+名词(或词组).文章对这三种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讨论,发现上述(一)、(二)两种情况的"诸"字都只相当于代词"之",由"诸"字煞尾时,"诸"字并不是"之乎"的合音.第(三)种情况的"诸"字,有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代词"之",认为"诸"字是"之于"的合音,是忽视了古代汉语中"于"字可用可不用的客观事实而误会的结果;"诸"字无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介词"于".最后得出结论:"诸"没有合音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5.
上古汉语的m声母包括明母和微母,即现代汉语中的全部m声母和部分w声母。传统语言学认为声母是不表义的,但在古汉语中大量带有负面意义的字,是由有“消极、否定、阴暗、阴性”等负面意义的“m—”前缀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6.
魏天爽 《海外英语》2012,(3):152-153
英语中的develop和汉语中的"发展"都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无论在英文书报杂志或我国的大学英语教材中都屡见不鲜。因为熟悉,在翻译中常将两词对译。将develop一词译成"发展"是不准确的,这两个词在语义上能够对应起来的情况是很少的。该文通过develop的大量译例,讨论如何根据语言环境和搭配关系选择词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民法通则中的道德法律化,渊源于中国儒家思想。是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并借鉴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必然行动。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民法通则将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法律化,突出了对人身权的保护和道德平衡的原则,多方面体现了道德法律化的立法原则。民法通则中的道德法律化,有利于增强在社会利益多元化奈件下的道德调控力量.促进社会道德水平大范围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能量"当选"2012年十大流行语"排行榜的榜首,成为去年13亿中国人日常交际舞台上当之无愧的主角,毫无悬念地成为电台媒体乃至国家领导人关注的热点。流行语"正能量"是一种的积极的力量、阳光的力量,其走红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对中国人社会心理的一种折光反射,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蕴含着相当深厚的文化史意蕴。本文将从"正能量"的语义特征、出现的语境、折射的文化意蕴和流行的原因四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9.
乐"调"辨析     
针对基本乐理中“调”概念多义、歧义的现象进行梳理与辨析,认为“五四”前后西乐东渐的中西乐理“混合”是导致“调”概念多义歧义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箸(著)”是魏晋时期发展较快的一个词,本文从它在《世说新语》中的使用情况来说明它在这一时期的基本情况:(1)词义有所丰富,用法极具特色;(2)字形也在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