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拓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为学习、享受音乐  相似文献   

2.
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初巾音乐教学应该采取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足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学生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音乐作为培养学生艺术思维的基础课程之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初中音乐欣赏的教学,将音乐欣赏和文化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曹春宇 《中国教师》2013,(Z1):182-182
音乐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音乐教育工作者很是重视音乐审美功能的发挥,以及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问题,这也一直是他们努力的方向。专题音乐欣赏具有知识上的系统性与教学设计上的创造性特点,是音乐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的对象。为了实现音乐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目标,提高音乐教学效率,笔者在专题音乐欣赏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具体体现在下列方面:一、整合相同艺术形式的音乐教材形成专题,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高中阶段的音乐欣赏教科书,大多采用统一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价值与性质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的性质。因此,要全面完成中学音乐教育的任务,音乐课就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环节。笔者认为音乐欣赏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益处。  相似文献   

6.
陈菁 《小学生》2023,(7):109-111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陶冶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生艺术鉴赏水平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核心素养教育视域下,培养发展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离不开音乐欣赏教学的引导与支持。然而,就目前小学音乐欣赏的教学情况来看,音乐鉴赏资源短缺、音乐鉴赏形式单一、音乐鉴赏方法枯燥等教学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价值的发挥,阻碍了小学生音乐素养与艺术鉴赏水平的提升。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经验,提出了听画结合、听动结合、听看结合、听唱结合、听想结合五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旨在有效调动学生音乐鉴赏的多重感官,唤醒学生对美、对艺术的追求与渴望,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助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能把学生引入音乐艺术殿堂,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情操。因此,音乐教师应当重视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努力探索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让音乐走进学生的生活,真正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8.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也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学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学生在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愉悦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要不断地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使他们在接触音乐艺术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9.
初中音乐欣赏课旨在扩大初中学生的音乐视野 ,引起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陶冶情操 ,启迪智慧 ,提高其音乐的审美文化素养 ,培养音乐的审美能力 ,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音乐欣赏贯穿中学音乐教育的始终。如何在初中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 ,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深入研究和实验的新课题。音乐欣赏教学以音乐作品为媒介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艺术空间 ,通过教师对学生有目的地引导 ,使学生通过听和想象的活动 ,进入情境 ,获取美的感受 ,再把个性化的东西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通过语言艺术或非语言艺术表现出来。欣赏音乐的目的在于引发…  相似文献   

10.
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欣赏的兴趣是相当关键的.要激发学生欣赏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来主动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要在欣赏课中提高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程标准在初中音乐教学环节中,要求教师重视并不断提高初中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提高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与内在的审美能力。然而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实现具备特殊性,与学生自身的情感、经历、理解和认知息息相关。为切实提升初中生的音乐欣赏及审美能力,教师要从多视角多层次入手,打造和谐高效的课堂,以实现教学目标与学生音乐素养的整体提升。1.以音乐教师自身基本素养为依托,科学设计  相似文献   

12.
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点内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要走出传统"被动化"的误区,以此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化的音乐欣赏活动。要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想象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3.
由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应当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是基于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而生成的情感与认识共存的精神活动。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乐趣,可以培养学生形成音乐审美的基础能力。  相似文献   

14.
音乐欣赏教学,是整个音乐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可扩大学生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词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及世界音乐文化的情感。音乐欣赏涉及政治、历史、地理、自然知识、风土人情等方面,既可提高审美能力,也可陶冶道德情操。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音乐教学中往往忽视了音乐欣赏教学,致使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普遍较低。为了进一步搞好农村小学的音乐欣赏教学,我从“听”和“说”两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音乐作品听得愈积极、愈深入,那么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愈能快速地发展。在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音乐欣赏也越来越被教育界重视。因为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使我认识到: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曾雅芳 《学苑教育》2023,(32):88-90
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是音乐教学的重点,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就需要从培育小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出发,从“合理选歌,搭建欣赏平台;创设情境,营造欣赏氛围;联系生活,培养欣赏能力;挖掘价值,提高欣赏水平”入手,联系生活场景、挖掘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情趣,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17.
大学音乐公选课教学与人文素养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音乐欣赏公选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借助音乐美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通大学生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内容上,应注重: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音乐听觉审美内化结构的建构,理论学习与具体作品相结合,以及音乐的文化性;在方法上,应针对大学生的音乐素质实际,以综合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音乐欣赏是整个音乐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然而,在我们农村的音乐教学中往往忽视了音乐欣赏教学,导致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普遍较低。如何让学生更广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引导他们主动投入音乐欣赏活动中,提高音乐欣赏的教学实效呢?本文结合《音乐课程标准》,依据音乐课堂中的实际情况,对音乐学科欣赏教学效率的提高进行一些探讨和尝试。  相似文献   

19.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了解民族民间音乐,接触国外优秀音乐作品,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音乐欣赏对培养学生的音乐语言表达能力、音乐想象力及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欣赏要从小学抓起,而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和知识面的限制,音乐欣赏力尚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那么,应该如何上  相似文献   

20.
王志娴 《海南教育》2014,(16):75-75
《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感受与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现实的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存在的一些现状表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