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敏 《教育导刊》2010,(8):77-79
母语“干扰”指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外语学习的过程往往被视为逐渐排除母语干扰、不断向目标语靠拢的过程。但是,要完全排除“干扰”既不现实,也不必要,重要的是区分“干扰”造成的语言“差异”和“错误”,采取不同对策。在英语教学中应正视“干扰”的存在及其意义。并据此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潘利锋  刘芬 《零陵学院学报》2014,(2):170-172,176
英语“表面化”和母语“苍白化”现象的存在已经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重视。如何走出英语学习“表面化”和汉语学习“苍白化”的困境,促进英语专业学生加强双语学习,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外语人才是当前外语教学应该反思的战略性的问题。论文以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呈现的“两化”现象的成因与表现入手,分析了当前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表面化”和母语知识“苍白化”的现状、原因和解决的对策,提出了英语专业学生不但要重视学习英语语言内涵中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学生在校时间发生了大变动.自由“说”活动是在“双减”提出保证课后服务时间的背景下,基于对加强学生学习力培养的思考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活动.自由“说”活动强调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让“说”成为读与思的方向和归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自由“说”活动不仅为学生的表达搭建平台,为学生的知识内化提供途径,还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文章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从明晰主题、收集信息、展示成果和师生评价四个方面谈五分钟自由“说”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对小学生进行英语教育,“母语教学法”是良好的尝试。“母语教学法”运用于英语教学应注意从兴趣入手,激发学习积极性,并注意创设语言环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式英语”到“中国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英语不是“洋泾浜”,不是“中国式英语”,而是在符合英语语言规范的基础上表达中国人思想的英语。从历史学角度来看,这种英语是必然,不能被忽视,有了这种历史观,再看教学申从母语到目的语之间的“中间语”,我们就会明确方向在哪里了。  相似文献   

6.
有位教育名家说,教育不是管束,而是唤醒。课堂,是生命化的课堂;教学是生命化的过程:那么,课堂教学也就是师生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唤醒”场所。英语是一门外来语学科。学习起来不像语文学科那样有一定的母语基础,课堂上“生命律动”的障碍比之学习语文要大得多。近几年。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经过缜密思考和教学实践.初步构建了“‘双主’互动,和谐共生”的课堂教学策略,其实施思路是:根据“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自主探究,强调个性”的教学思想,在强化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发挥“接受学习”的优势因素,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找到“停靠点”:与此同时,以“多元智能”理论作指导.  相似文献   

7.
试图从符号学角度来探讨外语学习问题。外语交流的成功离不开话语双方共有的化环境、社会环境、客观世界。外语学习能够在现实或想象中改变位置才有可能达成有关符号意义的“母语认识”。因此,外语学习是学习不断了解、理解甚至融入另一个社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南轩 《甘肃教育》2013,(20):15-15
我基本赞同王旭明先生的观点。他在微博上说“我们的母语汉语正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并非危言耸听。我们的幼儿园有双语的.小学全面学习英语,高考权重和语文数学同等,大学没过四级不能毕业……国内的教育环境缺乏对母语的热情。甚至连大学的中文系也几乎成了“第二外语系”。不少学中文的学生对本国大量的优秀文化典籍不屑涉猎,知之甚少,却对英语学习情有独钟,他们手里捧得,嘴里念的,往往不是“国学”,而是“托福”和“雅思”。因为这是“出国”和“晋级”的必备.是他们社会生存的资格和门槛.因此极大地弱化了对汉语的学习.这显然是不正常的。同时,英语热耗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成本高、收效低;学与用严重脱节,而且有很多行业,很可能一辈子不需要和英语打交道。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因学习英语而荒疏或降低了正常学业的水平.使整个中国的教育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应该不是毫无根据的臆断。  相似文献   

9.
具象思维是先于形象思维而存在的,同时也是学生抽象思维的基础、源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踏上“具象化”思维的滑轮,借助思维导图、动手操作、数学活动、合作互动让数学学习可视化、外显化、趣味化、团队化.当学生数学思维、探究踏上“具象化”滑轮时,学生的学习就会充满快乐.“具象化”的滑轮,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研究“问题解决”促进“自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新的情况下,根据获得的有关知识对发现的新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寻找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而数学问题解决是以数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种教学手段和艺术。它具有四个显的本质特征:一是它强调学习的主体性。“问题解决”教学,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直至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都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二是它强调学习的创造性。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探究新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1.
1.设计理念.“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生本教育理论的核心理念是教学要为学生好学而设计,以生为本,就是依靠学生自学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引导和组织的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懂易学.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师课前的“点拨“引导”和学生课中的“合作”“交流”有效结合.如何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的学会学习呢?在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语言教研组一直在研究故事教学、诗歌教学,我们主要围绕教师如何通过分析教材、设计提问,支持孩子的学习。本学期北海杯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语言组研究的主题是“在阅读活动中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策略”。研究初期,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由传统的教学生记诵什么,思考什么,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交往,如何发现,教师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合作、咨询。为此人们提出课堂教学“活动化”。实践证明,活动化课堂教学要念好“三字经”,应在“玩”“找”“做”字上下工夫。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4.
《江苏教育研究》2008,(8):F0002-F0002
“九五”、“十五”重点课题“母语教材研究”规模宏大。集中了国内外160多位专家,学者的智慧,研究了中国百年和世界40多个国家及地区当代的母语课程教材,覆盖了全球8大语系28个语种,形成了10个专题600余万字的研究成果,并且在母语课程教材建设问题上形成了极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全部动作反应”教学法,是根据我们学习母语时所产生的自然身体反应而发掘出来的一种新的语言学习方法。笔在实践中发现此种教学法对于增强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具有促进作用,特与广大幼教工作分享。  相似文献   

16.
陈红 《今日教育》2008,(1):56-56
美国数学家哈莫斯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数学新课标积极倡导“做数学”,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课堂中的数学,转变为做数学、生活中的数学。如何“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解释和分析”,“将现成的数学转化成做出来的数学”呢?  相似文献   

17.
“活动板块式”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学习活动为载体,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通过活动板块的有机组合,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以主问题设计为暗线,以学生发展本位为逻辑起点,旨在通过对阅读教学“活动板块式”合作学习的理念、形式、载体三者的有机耦合达到“独学”与“群学”的交互、“体验”与“概念”的融通、“内容”与“形式”的统合,从而具化合作学习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活动型学科课程是课内议题活动的延伸、拓展和深化,“研学+”活动型课程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研学+”民族团结活动型课程教育中,通过“走新”突出新亮点、“走心”做到更贴心,实现“研学+”活动型课程评价方式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就是把学生当成探究者,把数学学习活动转变成学生“做数学”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认为“人的认识并不是外在的被动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一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  相似文献   

20.
作者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对以英语为母语的第二语言习得者习得“了1”和“了2”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的正确用法和使用偏误加以归类和分析,指出习得者的习得顺序是先习得“了1”后习得“了2“。研究显示运用以英语为母语的第二语言习得者“了1”和“了2”习得顺序,并分析了“了1”和“了2”习得顺序的原因和教学上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