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是上海唯一一所培养警务人才的公安院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被教育部、财政部评审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公安院校。2011年12月,学校被教育部评审为"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学校被誉为"警察的摇篮、警官的熔炉",在为上海乃至全国公安政法战线培养、输送毕业生的同时,也积极承担公安民警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目前,学校主要承担的民警继续教育培训包括新民警初任培训、公安领导干部培训、民警专业培训,同时作为公安部设立的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系企一体"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的关键因素.目前教师双师素质普遍较低,提高教师双师素质是当务之急.本文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培养为案例,探讨如何利用"系企一体"专业建设模式,培养适应专业教学和发展的专兼结合双师素质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3.
加强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多层次、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公安院校而言,如何建设具有公安特点,适应公安素质教育要求的校园文化,培养合格的预备警官,是当前公安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一、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构成通常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思想、校园环境、校园学风以及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学校传统习惯和学校的制度规范、人财物管理等内容,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于公安院校而言…  相似文献   

4.
对公安院校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习基地建设是密切公安教育与公安实战联系、培养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深化公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公安院校要切实加强实习基地的管理与建设,努力把实习基地建设成为造就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5.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是上海唯一一所培养警务人才的公安院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被教育部、财政部评审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公安院校。建校60年多来,学校为上海乃至全国公安政法战线培养、输送了3.3万余名毕业生,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赋予了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新的使命,培养造就能够担当起新时期重任的高素质经侦人才,是当前公安院校的经侦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公安院校的经侦专业要立足于新时期的新要求,以培养卓越经侦人才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为目标,树立以智慧公安新警务为引领的卓越公安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以实战化教学为核心的卓越经侦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创新以特色教育与管理为目标的卓越经侦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培养造就符合时代要求的卓越经侦人才.  相似文献   

7.
杨富 《职教通讯》2016,(5):52-56
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资源。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有效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本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包括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和教师团队的双师结构,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落实行动导向;双师结构的团队建设要以提高认识为基点,保证兼职教师质量为重点,创新管理模式,建立专兼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公安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应根据公安实战部门的要求,结合公安教学、办案及科研等方面的需要,并借鉴其他院校实验室建设的经验,建立一个独立的、由学校直接管理的现代化教学实验管理中心。该中心既是教师、学生进行教学实验的场所,又为科研和技术开发提供方便、为方案提供科学化鉴定,同时为公安机关培养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高素质人民警察。  相似文献   

9.
王静 《考试周刊》2014,(8):15-16
高职院校承担着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任务的关键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这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办出高职院校特色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五位一体,分层培养,打造双师素质团队,从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培养、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双师素质提升五个方面探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0.
郑志翔  贺一峰 《文教资料》2014,(10):164-165
通过对新时期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分析,认识到公安院校加强网上作战教学的必然性及紧迫性。文章以新疆警察学院专科、本科公安专业教学的课程与课时分配情况分析为例,分析公安院校网上作战教学的现实情况及存在问题.指出只有变革创新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时期公安实战人才的需要,才能培养出合格未来新疆公安网上作战的精英。  相似文献   

11.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不仅是学校品质和魅力的表现,更是学校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要载体。公安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新时期公安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既有普通高等院校的共性,又有公安教育的特殊性。培育具有鲜明公安特色的校园文化,全面促进公安大学生的素质提高,既是公安院校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公安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2.
公安决策能力在公安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和选拔警务工作人才的重要标准。多年来,《公安决策学》课程已被全国多所公安院校设立为公安管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但是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来看,公安院校讲授的《公安决策学》远不能满足公安实战的需要。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增加实训内容,拓宽警务思维方式,改善教学方法等措施,必将成为公安院校《公安决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当前,建设网络强国,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急需培养大量符合公安实战部门需求的新时代网络安全与执法人才.以学生为主体,强化"以赛促学";以教师为主导,推动"以赛促教";以学校为支撑,促进"以赛促建",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教师自我发展、实验室建设、产学研合作等多方面提升,促进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教学的多样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公安院校是培养公安一线民警的摇篮和基地,公安院校对警察核心能力的培养是警察在实战中提高案件侦破率的关键.在公安体制改革、公安信息化和公安教育改革的大前提下,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目前大侦查中公安一线在案件侦破中对警察能力的要求.构建合理的公安职业教育体系、课程体系,创新办学模式、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教学体系,是公安院校警察核心能力培养必须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明 《河南教育》2023,(11):61-62
公安院校旨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警务人才,过程性评价以服务公安实战为导向,在教、训、考的全过程中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满足公安工作要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以公安院校专业课程为例,在实施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其现状及问题,提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公安院校"实战化教学"的实验平台构建,是以智慧型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建设为目标,通过建立微信端实验室开放和实验考核管理模式,打造以便捷服务为入口、严格考核为出口的实验场所管理模式。同时完善智慧型实验教学模式及三维模拟综合训练系统,提供微信端在线指导、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实战中的规范性程序和标准处置方法,为培养实用型公安人才创造智慧型的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7.
杨璐 《当代教育论坛》2009,(12):108-109
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的关键因素。目前教师双师素质普遍较低,提高教师双师素质是当务之急。本文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培养为案例,探讨如何利用“系企一体”专业建设模式,培养适应专业教学和发展的专兼结合双师素质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警务实战化对公安教育的要求,公安院校开启了实战化教学改革。公安院校实战化教学存在教学内容落后于实战、教学条件对实战化教学支持不够、实战化教学方式应用效果不佳、教学团队的实战化教学能力不足、实战化学业评价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提升新时期实战化警务人才培养的效能,应聚焦实战重塑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条件的实战支持度,改进实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团队的实战化教学能力,开发完善实战化学业评价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针对警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工学矛盾、实践性培养不足、双师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面向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和公安工作重大需求,基于相关理论构建警务硕士研究生培养框架,充分发挥学校和公安实战部门协同育人作用,通过建立特定化、专门式项目招生机制,打造实战化前沿化课程体系,依托大案要案开展实战实训,成立“专业+行业”联合导师组等方式,驱动警务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警教融合”,构建突出实战化和专业化育人导向的“专项制”警务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政艳 《高教论坛》2011,(7):84-86,90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对教师队伍双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进行分析,针对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为例,从建立健全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制度、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拓宽双师素质教师引进培养途径以及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