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视域下的维吾尔族舞蹈形成与发展、文化特征及其在新疆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维吾尔族舞蹈,不仅传承着维吾尔民族的文化传统,还在维吾尔民族生活中起着健身娱乐、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同时,维吾尔族舞蹈在提升新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促进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维吾尔族舞蹈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走向国际,正向人们昭示着维吾尔族舞蹈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应得以保护、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维吾尔族文化本质特点入手,探讨维吾尔族究竟是怎样一种文化,以便更好地反省、认识自己的民族和文化;也使他人能正确、客观地看待维吾尔族,理解维吾尔文化。维吾尔前身回鹘的西迁具有深层的文化意义,重建了西域文明,使之成为沟通中亚与中国文明的桥梁。同时维吾尔也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合成文化。维吾尔族曾使用过回鹘、突厥、波斯、阿拉伯等多种文字;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佛教、伊斯兰教。这些都是构成维吾尔合成文化的要素。其中伊斯兰教对维吾尔的影响最大,奠定了维吾尔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特色。要振兴民族文化,就必须学习先民们的积极进取精神,以博大的襟怀,全面吸收浩繁、绚丽的世界优秀文化,扬弃一切陈旧观念,面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维吾尔谚语既是维吾尔族智慧的结晶,又是维吾尔族民间文学宝库中一串璀璨的明珠。文章从对维吾尔谚语中反映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事、宗教、婚嫁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在解读维吾尔谚语的基础上,总结了这些谚语折射出的维吾尔族的礼俗文化。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对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提倡,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新疆南疆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维吾尔族为主的非物质文化,一方面为该地区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也使得学校教育在维吾尔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这就形成了课程开发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双向"互动"。本文就南疆地区开发利用维吾尔非物质文化的课程资源的意义价值、现实情况、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七”这个数字和维吾尔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维吾尔民族尚“七”习俗的缘源及其在宗教、文化、社会生活和民间文学等方面都有具体的反映,并且确已渗入到维吾尔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文化中的绿色审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维吾尔文化是受多方面影响、汇集而成的,它的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在这些众多的文化特性中有一个较明显的特征就是维吾尔族对绿色特殊的崇尚精神。笔者试从维吾尔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从宗教和环境的角度来探讨形成这一文化特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福乐智慧》是11世纪的维吾尔族诗人优素甫.哈斯.哈吉甫创作的长篇劝谕诗,其丰富的思想涵盖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宗教和人伦等各个方面,尤其是作品中的和谐哲学思想对维吾尔民族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维吾尔民族文化的丰碑。  相似文献   

8.
维吾尔人的古代文书和书籍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过程,这种文化现象长久以来形成了多彩多样的光辉传统和民族特色。本文就维吾尔族人民古代文书和书籍文化的产生极其有些特征作者进行自己简要地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维吾尔民族的日常生活习俗中有许多对有痣者的一些特殊行为和举动;维吾尔族的民谣和谚语中涉及到对痣的描写;维吾尔民族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女性痣的描写。维吾尔族痣崇拜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上主要有四个原因造成了维吾尔族的痣崇拜。  相似文献   

10.
回鹘文是我国的维吾尔族早在唐末、两宋和元代前期广泛使用过的一种古文字。维吾尔人曾经用这种文字记录并保存下来不少极其珍贵的文化典籍,成为我们认识与了解古代维吾尔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语言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在目前可以见到的经过国内外学者整理、研究和刊布的回鹘文文献中,除了文学作品、宗教经典、占卜辞书和医药文件外,还有近200篇的社会经济文书。这些社会经济文书对于研究十二到十四世纪维吾尔人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其中绝大多数文书至今尚无汉文译本,国内史学界难得利  相似文献   

11.
维吾尔族作为新疆的世居民族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多样的宗教信仰及其多元开放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造就了维吾尔民族独特的审美文化,显示出维吾尔民族乐观自由的生命状态,旺盛的创造精神和与自然生态共生的和谐之美,具体表现在维吾尔族生活习俗,节日礼仪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菜肴名称直接反映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喜爱、情感,正确翻译汉语饮食方面的词语是规范、发展维语新词语当中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本文主要对汉语菜肴名称的维译方法及规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维吾尔族达瓦孜艺术植根于维吾尔族民间,只有通过田野调查,获得足够的本土知识,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做实证性的研究。这种跨文化的研究本身就具有本土化的特征。维吾尔族达瓦孜艺术本土化研究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认识和解释维吾尔族达瓦孜艺术现象,然后才能更好地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4.
此研究运用基于项目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一群维吾尔族初中学生的民族身份认同状况。文章分析了维族学生参与者对于"中国人"、"维吾尔族"和"中华民族"3个概念的认知情况,从而说明作为符号建构过程的维吾尔族学生群体的民族身份认同形成过程的复杂性。文章最后建议,在实践中建构各族群的共同政治认同的同时,需要促进各群体间的不断接触与交流,保障各民族群体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平等发展和自由流动;此外,在多民族传统下的现代国家认同建构过程中,有必要保持认同基础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突出国民共同的品格、文化抑或理念等属性,避免过分强调地理、历史传统等因素而导致国家认同构建中的"特殊化"、"唯一化"倾向。  相似文献   

15.
维吾尔族是我国各民族中唯一使用三种音乐体系(中国、波斯一阿拉伯、欧洲)的民族.本文围绕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是如何在维吾尔族民族民间音乐中产生、发展进行探究:1、维吾尔族民族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2、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人种语言等方面的影响.3、伊斯兰文化对维吾尔族民族文化的影响.4、阿拉伯音乐对维吾尔民族音乐的影响.从而阐明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不可能是孤立的,它不仅同该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分不开,而且同周边的国家、民族、社会历史分不开.  相似文献   

16.
汉族和维吾尔族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历史传统,因而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数字文化,而其中的吉利数字则更加具有代表意义。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对维语和汉语中所喜爱的一些吉利数字进行例举和分析,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维吾尔族的文化和语言,对第二语言教学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着重就维吾尔谚语中的数字文化展开表述。维吾尔谚语中,运用较多的数字有一、七、九、四十等。从维吾尔谚语中的数字文化可以看到宗教文化演变发展留下的痕迹,我们可以得知维吾尔谚语中的数字文化受到了文化背景、宗教等的影响,并与维吾尔人的风俗习惯、日常生活等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8.
《福乐智慧》是古代维吾尔人民的巨著。因此必然与本民旗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关系。这部品同时也受到与之相邻的几个文化摇篮及多种文化的影响,表现出多种文化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9.
论文阐明了维吾尔语词语的文化附加义的形成和性质,对汉维语因词语的文化附加义的不同,而在两种语言的词汇上产生的语义“空位”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对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汇教学中的文化附加义教学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缺少对汉民族文化背景知识和汉文化与母语文化差异的了解,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导致了其汉语学习的失误。在汉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加强对汉族文化和其母语文化差异的比较,帮助他们扫除因文化差异导致的学习失误,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效率,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