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歌剧《魔笛》创作于1791年,歌剧题材取选自当时的诗人维兰德(ChristophMartinWieland,1733-1813)所编辑的童话集《金尼斯坦》中的《璐璐或魔笛》(LuLu,OderdieZauberflte)。该剧于1791年9月30日首演,莫扎特亲自担任指挥。这是莫扎特最后的一部歌剧,也是莫扎特最动听、评价最高的一部歌剧,除了"伟大"一词,很难用其他词语来形容《魔笛》的成功。瓦格纳在提到莫扎特时说:"意大利歌剧倒是由一个德国人提到理想的完美之境的。"加之《魔笛》是莫扎特创作的成熟时期、用自己本国语言所创作,赋予了这部作品非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莫扎特是18世纪末伟大的欧洲作曲家,尤其在歌剧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发展了意大利歌剧,并且开创了德文歌剧的先河。《魔笛》是莫扎特后期的一部重要歌剧作品。本文通过分析作品《魔笛》中几段具代表性的咏叹调和重唱来探讨莫扎特歌剧的声乐艺术风格,进而进一步解读他赋予歌剧的声乐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莫扎特是18世纪末伟大的欧洲作曲家,尤其在歌剧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发展了意大利歌剧,并且开创了德文歌剧的先河。《魔笛》是莫扎特后期的一部重要歌剧作品。本文通过分析作品《魔笛》中几段具代表性的咏叹调和重唱来探讨莫扎特歌剧的声乐艺术风格,进而进一步解读他赋予歌剧的声乐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18世纪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城,世界上许多声名赫赫的音乐大师.都云集此城。1787年春天,正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事业辉煌之时,他17岁就任大主教宫廷乐师,写过意大利式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德国民族歌剧《魔笛》,还写过交响曲49部。这时,一位17岁的德国青年来到莫扎特的居室来造访。他穿着讲究.举止潇洒,风度翩翩。他找莫扎特是为求师的,但莫扎特对他并不十分热情.因为他正在房间里  相似文献   

5.
莫扎特是一位伟大的音乐戏剧天才,《魔笛》是他顷尽一生的实践经验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创作谱写的一部伟大的歌剧,为后来德国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章从《魔笛》的创作背景、历史地位、音乐构思、人物塑造等方面入手分析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莫扎特短暂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优秀作品。他创作的范围几乎涉列了音乐的所有题材如交响乐、协奏曲、钢琴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直到今天,其中有些作品还活跃在音乐的舞台上。有些脍炙人口的作品使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倾倒。歌剧在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他取得音乐成就的坚实基础。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体裁。他一生中共创作了22部歌剧,在这些歌剧中,晚期的《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成就很高,这三部歌剧可以说是他的颠峰之作。  相似文献   

7.
莫扎特是古典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很多体裁,在歌剧方面有所造诣,并创作了22部歌剧,有《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女人心》等,在歌剧《女人心》中,黛丝碧娜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在剧情中充当女仆的角色,她的人物塑造及演唱都别具一格,本文从黛丝碧娜的人物塑造与演唱风格进行了仔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歌剧是声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对歌剧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歌剧《魔笛》是莫扎特的代表作之一。《复仇的痛苦》是这部歌剧中最有名的女高音咏叹调。本文对这首咏叹调进行了分析对作品的人物、表演以及音乐特点进行了研究,论证了莫扎特与众不同的创作特点和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9.
艺术魅力来源于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魔笛》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部也是最优秀的一部歌剧,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多元化的音乐元素赋予了作品本身独特的音乐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三、德国浪漫歌剧与瓦格纳的乐剧 19世纪最显著的标记之一是音乐与文学之间强烈的相互影响,歌剧的综合艺术形式最适于体现出这种影响。由于德国是浪漫主义极为风行的国家,这一运动的发展与分支在德国歌剧里表露无遗。德国不象意大利那样有着长久的歌剧传统,这种环境反过来有利于各种新的尝试。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基础是歌唱剧,莫扎特的《魔笛》是最佳范例。19世纪早期的歌唱剧,逐渐加进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一方面是受同时期法国歌剧的影响,同时还保持了并加强了其独有的民族特色。这两种趋势从两部1816年创作的歌剧中显示出来:《水妖》由杰出的作家与音乐家  相似文献   

11.
《紫箫记》、《紫钗记》散出选萃情况表明:万历时期所选戏曲散出,与剧本原本出入不大(尤其是出目),而乾隆时期所定折子戏,大多与原本相去甚远(尤其是道白);万历时期是要把剧本中的精萃散出挑选出来,乾隆时期则是把折子戏锻炼成经典。  相似文献   

12.
作为“有声之诗”的地方戏曲的建构,与地方戏曲声腔音乐的形成密切相关。浙江的越剧、婺剧、绍剧、甬剧、瓯剧等地方剧种,自然地理空间、文化地理空间对地方戏曲和戏曲声腔音乐的文化心理结构,时空表达方式的形成,总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空间地理分布与地域文化印记,鲜明的地方性戏曲文化建构,成为一个地域戏曲音乐和地方戏曲的独特标记。  相似文献   

13.
以“锣戏”、“宛梆”、“大弦戏”为代表的河南濒灭剧种,在历史上都曾兴盛过,在当地有过较大影响。虽然现在都陷入了濒临灭绝的境地,但它们丰富的剧目、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以及它们所反映的思想内容、文化特征、审美选择,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物价值、观赏价值和社会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虚拟技术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戏曲艺术在它的帮助下,表现形式得以拓展,从而更符合现代消费群体的需求。因此,探析数字化虚拟技术在传统戏曲中的应用价值,意义深远。数字化虚拟技术为戏曲传承与发扬提供更多的策略构想,让戏曲艺术有了更多的传播发展渠道、更大的塑造空间和平台。通过对采用戏曲动画、戏曲数字化虚拟博物馆等形式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肯定了数字化虚拟技术推动戏曲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画地做场"是河南地方戏及其他省市地方戏经常采用的一种临时剧场,俗称之为"地摊戏"。它在地上直接铺摊做戏、随处可设、用后即撤,具有经济便利、流动性强等优点,深受戏班和民众欢迎。作为一种临时剧场,它培育、推进了河南地方戏剧种、班社的发展与成熟,并深刻地影响了民众戏曲观念的形成。它的存在,彰显了地方戏曲生存、发展中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间戏曲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6.
河南濒灭剧种的民俗文化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锣戏”、“宛梆”、“大弦戏”为代表的河南濒灭剧种,在历史上都曾有过兴盛的历史,在当地有过较大影响。对河南的民俗化、戏曲化的形成作出过较大贡献,是研究中原化、戏曲、音乐、美学、民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道法自然”作为生态文明的伦理文化范式,强调自然的生态秩序与人类社会秩序是有机的统一;“生生不息”作为生态文明的动力基础,则申明了生命大化流衍的功用和繁衍不已的生机;“天地人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充分显示了儒、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智慧;“敬畏自然”作为生态文明的预警机制,则在文化上为引导现代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供了一种合理的价值论导向.虽然上述观点中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只要我们对其进行合理扬弃,传统生态观就能在解决当代全球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8.
文人画家是有士大夫气息,高蹈于山林、胸中有气味的中国传统文人精英。文人画家历来鄙视专业画家与画工。戏剧票友视戏剧为修身养性的雅趣,是娱己娱人的享乐方式,其内心视那些专业戏剧演员为“戏子”、“贱业”。文人画家与戏剧票友利用自己话语霸权把他们的审美好恶强加给了绘画和戏剧,并影响了绘画与戏剧艺术的发展,从而造就了文人画家与戏剧票友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美学取向的影响,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于后殖民主义文化的研究视野,对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歌剧《原野》从剧本观念、创作观念等方面进行重新剖析,力图打破以往西方人眼中看中国歌剧——以西洋歌剧为标准的审美价值观。探寻中国歌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