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我想大家已耳熟能详,比喻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字面解释现在人们很统一,那就是: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地游着。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叫说:"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除了那条鱼逃走了之外,其它鱼都没有逃走。这时,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取水救火。过了一会儿,火被扑灭了,而池塘  相似文献   

2.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出自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典故很简单,城门失火,本与池鱼无关,却因救火需要水,池鱼必须被殃及。火-水-  相似文献   

3.
防火与灭火     
防火与灭火安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同火打交道,烧水、做饭,样样离不开它。然而,用火必须注意防火,忽视安全、思想麻痹或缺乏防火知识,就可能导致火灾,给人们带来痛苦和灾难。任何一场火灾的发生,都要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如纸张、木材、棉花、油类等)...  相似文献   

4.
人们外出郊游、旅行,经常需要用水来洗漱、野炊,但在旅行中带着一个水桶,又会觉得不方便。我想,如果有一个能伸缩、能折叠、可变形的水桶该多好!使用时,它又和普通水桶一样,不用时,占地方又极小,这样的水桶,会给出门旅行的人带来许多方便。于是,我便产生了研制旅行水桶的念头。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这是人们共知的常识,但这只是一般而言,却不能包罗万象。水为什么能灭火呢?这需要从化学反应的道理来解释。我们知道,任何物质能燃烧都需要两个条件:即物质的着火点和空气。如果缺任何一个条件,火就会熄灭。普通物质燃烧时,水泼在火上,能将温度迅速下降到燃点以下,还能将燃烧物与空气隔开,由于缺乏空气中的氧气,火也就熄灭了。  相似文献   

6.
火的使用,让人们告别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使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当时,人们对燃烧的认识仅仅局限于"天火"、"神火"等封建迷信的潜意识形态之中·正由于人们对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认识上的不足,火曾被统治者当做  相似文献   

7.
傍晚,王爷爷家的大草堆着火了,人们提着水桶,从四面八方赶来,经过激烈的"奋战",终于把火扑灭了。当刘叔叔和王阿姨提着水桶要走时,突然发现草堆上还有两个地方有小火苗。王阿姨忙提了一桶开水一泼,草堆上的一处小火一下子就灭了。而在她后面的刘叔叔提着一桶冷水一泼,结果另一处火虽然灭了,可还有火星,人们只好又泼了几桶冷水,好不容易才把火完全扑灭。  相似文献   

8.
10、用勺子灭火花猫拿着小乌龟的大背壳,急急忙忙走回家。“我家里舀(yao)水的勺子正好坏了,以后就用这个吧,又大又轻又结实。”花猫正走着,刚走到池塘(tang)边,忽然看见狮子大王叫着跑了过来。“哇哇哇——救命啊——”狮子的头上,正烧(shao)着一团火。这是刚才狮子自己在玩火柴  相似文献   

9.
宝宝领奖     
二、灭火演习告别了小猕猴,小狗宝宝继续向前赶路。走着走着,他突然看到小白兔和一群小伙伴正迎面走来,他们每人手里都提着水桶。小狗宝宝感到很奇怪,便跑过去问道:“小白兔,你们这是准备干什么呀?”小白兔一看是小狗宝宝,放下手中的水桶,说:“我们正准备进行一次灭火演习,你也来参加吧!”小狗宝宝听了很高兴,马上就同意了。  相似文献   

10.
灭火蛇:在南美洲北部的密林中有一种灭火蛇,它对森林中出现的火灾十分敏感,只要一发现火种,便奋不顾身地扑上去,以滚动身体的方式将火扑灭。灭火鸟:在中美洲的尼加拉瓜地区有一种灭火鸟,它肚子膨大,里面充满了液体,而这种液体是一种很好的灭火材料。该鸟一旦发现有地方着火,就会立刻成群结队飞抵现场,奋不顾身地灭火,直到把火扑灭才肯罢休。灭火树:在非洲安哥拉西部有一种灭火树名叫梓柯树,树干高、枝密、叶茂,叶丛中有节苞,上面分布着众多的网状小孔,内有灭火效果很好的四氯化碳液体,如果梓柯树附近发生火灾,它就会喷出…  相似文献   

11.
炸弹种种     
说起炸弹爆炸,人们一定会想起大火燃烧,尘土飞扬。可是,有一种炸弹却是用来灭火的。当大火熊熊燃烧的时候,消防队员只要把这种灭火炸弹扔进火里,“轰”的一声,熊熊大火就会被扑灭。原来,这种炸弹里装的不是火药,而是二氧化碳发生器,当炸弹爆炸时,放出许多二氧化碳,火就被熄灭了。在缺水的地方,可用这种炸弹灭火。有一种炸弹还能捕鱼,这种奇特的炸弹在水中爆炸以后,不会炸死鱼群,只是发出强大的声波,把鱼儿炸晕。鱼儿昏昏沉祝的,很快就被抓住了。捕鱼的人把大鱼捞出来,小鱼仍放回水中,让它们继续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含复合添加剂的细水雾对灭聚苯乙烯火效率的影响,本文开展了含氯化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合添加剂的细水雾对灭聚苯乙烯火的实验研究。在2.5%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利用温度采集系统测量火场温度,以火场温度与灭火时间为表征参数,将其灭火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含复合添加剂的细水雾对灭聚苯乙烯火效率有了明显提高,灭火时间由单一氯化钠添加剂时的500秒变为含有氯化钠和0.4%SDBS时的190秒。  相似文献   

13.
教师何为     
对于教师,人们有许多美好的比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还有一句非常朴素的语言,也道出了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在这里成了“水桶”,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水桶,而是盛装知识之水的“水桶”。“工程师”“蜡烛”  相似文献   

14.
高瓦斯矿井煤层自燃火灾往往与瓦斯灾害之间有着必然的关联,矿井防灭火过程中需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结合实际高瓦斯突出矿井封闭火区项目实施,阐述了惰性气体防灭火的原理,分析了具体封闭火区注氮治理技术与管理措施;项目实施一阶段后各种气体与温度指标能够保持持续的稳定,达到了火区启封的条件,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喂猪记     
前段时间,老妈买回了一对小猪。由于学习繁忙,老爸老妈啥都不叫我干,尽管放了假,我仍很少去打转儿,也不知道小猪长大与否。这天,老爸老妈有事出门,这喂猪的重担当然就落到了我的肩上。时间到了,我该为猪少爷们下厨了。今天的菜谱是:维生素麦片,另加饺子、青菜。开始做饭了,我先把潲水往锅里倒,然后生好火。火的威力可真大,不一会儿,大半锅的水就开了。“唉!多亏了猪少爷们,要不是你们胃口好,我想这些剩菜剩饭又要浪费喽。”我一边想,一边忙着往锅里放麦片,不,米糠。我使劲儿舀啊舀,不知道放了多少瓢。“哇!”它们都浮…  相似文献   

16.
李小静 《考试周刊》2010,(30):187-188
《燃烧与灭火》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学生有着丰富的常识,教师可以此为契机,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并以此为阶梯,回顾灭火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但火失控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形成“科学是一把双韧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一组实验来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猴子灭火     
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动物。一天,他们在一起,开展“发生火灾怎么办”的大讨论。黑熊走到前面,大声说:“一旦发生火灾,用黄沙撒在火上,火就会熄灭。”大象甩了甩长鼻子,说:“一旦发生火灾,我可用鼻子吸水,像救火龙头一样把水喷在火上,火就会熄灭。”于是,大家选黑熊和大象为灭火队长,如若发生火情,他们将带领大家一起灭火。这时,不远处的草丛中突然升起一缕青烟,火苗直向上蹿。大伙儿的眼睛一齐盯着黑熊和大象。黑熊摇摇头,说:“这里找不到黄沙,叫我用什么去灭火呢?”大象一边晃动着长鼻子,一边说:“这里没有水,叫我怎么灭火?”这才…  相似文献   

18.
水桶的道歉     
从前,有一位挑水夫,有两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只水桶有裂缝,另一只完好无损。每次完好无损的水桶,总是将满满一桶水从溪边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缝的水桶到达主人家时,却总是只剩下半桶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名词频频出炉,“水桶理论”即为其一。乍一听,倍感新鲜,随着其冲击耳膜频率的不断加大,便觉得了无新意,甚至产生反感心理。所谓水桶理论,也即水桶定律,其要义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模板中最短的那块。水桶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  相似文献   

20.
田野上的黄月亮从小,我就对月亮说话。我曾被水桶里各有一只月亮的事弄傻过,从这只水桶跑到那只水桶,以为狡猾的月亮也在跟我跑来跑去。老爹用扁担把两只水桶和两只月亮挑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