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动词在句子里,一般充当谓语,表示由主语发出的动作或行为.这种用法,叫动词的普通用法,又叫一般用法.但有时,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所施发的,而是主语促使宾语发出的,这种用法,叫动词的使动用法.由于及物动词的普通用法和使动用法,表现形式完全相同,都是“动词+宾  相似文献   

2.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华书局出版)一书中说:“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这就是说,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并不是主语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翻译时常常要加“使”或“让”。例如: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中的使动用法,使得动词和宾语的关系跟一般的动宾关系不同,含有“使它怎样”的意思。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同一个动词,有时是一般用法,即动作由主语发出,有时却是使动用法,即动作是由主语使宾语发出。这就需要我们细心加以分析,才能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请看下面两个例句: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 (《鸿九宴》)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同上) 例①的“从”是一般用法,是主语“张良”发出的动作,全句译为“张良这时跟随着沛公”;例②的“从”是使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使动用法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即在使动句中,动作不是由主语发出,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宾语才是动作的施行者。使动用法的句子在理论上说必须有宾语,有时宾语不出现,但是可以补出。判断使动用法时应注意使动用法与一般动词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使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类活用现象。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不及物动词等这些本来不带宾语的词,如果临时性地带上了宾语,那么一般是用作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一般译为“使……动”,因此称为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6.
使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类活用现象。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不及物动词等这些本来不带宾语的词,如果临时性地带上了宾语,那么一般是用作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一般译为“使……动”,因此称为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有三种翻译方式,但是,有人对此不甚明了,以致在对它进行判别或翻译时,产生了模糊认识或不能灵活翻译。看到课文注释将“六国会盟而谋弱秦”中的“弱”注释为“削弱”时,就对它的使动用法产生怀疑。在翻译使动用法时,一律使用“使……动”的格式,从而显得有点生硬。现从高中课本中选取数例,例说…  相似文献   

7.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情况比较复杂,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下面着重谈谈这两个问题。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行为。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下面分别介绍: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的动词,除使动、意动、为动三种特殊用法外,还有一种对动用法。这种用法,是指动词对宾语所表示的人和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翻译时可采用“主语 对 宾语 动词”的形式。一般来说,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常有对动用法。例如:  相似文献   

9.
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语言现象,所谓使动用法,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施行这个动作。本文主要探讨了使动用法的基本类型、翻译方法、本质特征及其与词类活用的联系和表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汉语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都是动词的特殊用法,这里我们集中探讨一下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经考察,现代汉语动词本身有使动用法的很少,由形容词转化为动词而具有使动用法的也不多。 所谓“使动”在古汉语中,就是这种动词放在宾语前面,含有“使宾语怎样”的意思,因此它的主要特点是动词所表示的那个动作,不是主语施行,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的。 动词使动用法 动词用作使动动词,构成使动句,把这类动词置于宾语前,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一、不及物动词(自动词)使动句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中的特殊动宾关系,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使动关系 所谓“使动关系”,就是动词不支配宾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这种关系,可以加“使”字来理解。在古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都能构成这种关系。例如: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的特殊动宾关系,在语译的时候,往往要通过某种媒介的帮助,才能显示其特殊性,由“使”充当语译媒介的功宾关系,其动词的用法叫使动用法,它表示动词对宾语有使令意义,由“认为”充当语译媒介的动宾关系,其动词的用法叫意动用法,它表示动词对宾语有意谓意义.而由介词“把”充当语译媒介的动宾关系,其动词的用法,当可比照使动、意动的称谓,称为把动用法.它表示动词对宾语含有“把宾语怎么样”的处置意义。在中学文言教材里,这种把  相似文献   

13.
一、使动用法的几种特殊形式 在“齐威王欲将孙膑”句中,“将”是使动用法。这种主语、谓语、宾语具全的句子是常式句。使动用法在常式句中是比较容易辨认的。语言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含有使动词的句子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须要我们了解含有使动用法的种种句式,以确切地理解文意。 (一)没有宾语的使动式 虽然使动用法是使宾语发出动作,但宾语有时却不出现。如: ①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 )也。(《赤壁之战》) ②左右以君贱之也,食( )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句①的“走”是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代操军),意思是使(操军)败逃。句②的“食”是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代冯谖),意思是“食之以草具”,以粗恶的食物让冯谖吃。这种省略使动宾语的句子,在理解和翻译时,须把省略的宾语补出来。 (二)双宾语的使动式 用作使动的词有时带两个宾语,若不详审文意,便会错解其义或不知其解。如: ③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初学古文的人常把句③理解为“晋侯喝赵盾的酒”,而实际上,“赵盾”和“酒”并不组成定中词组,它们都是动词“饮”的宾语。“饮”和“赵盾”是使动关系,使赵盾饮;“饮”  相似文献   

14.
在古汉语里,动词作谓语时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用法就叫做“使动用法”。如“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意思是“使匈奴后退七百余里”。“却”本来不是及物动词,而在这个句子中却带上了宾语“匈奴”,具有了使令意义,这种表达使令内容的特殊的动宾句式就是“使动用法”的基本形式。古汉语里的使动用法大致有三类,即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15.
句子的主语是谓语所陈述的对象,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状语是谓语的修饰成分,方位词或词组(包括时间词)作状语是表明谓语动作行为的时间或处所的。这样,我们便可以作出论断:句首方位词或词组倘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则是主语;倘是谓语的修饰成分,则是状语。在主动句里,主语是施事者,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主语所发出的,后面带有受事宾语,在这类句子里,谓语前面的方位词或词组自然是状语,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企图另辟蹊径,对古汉语使动关系进行新的探索。(一)什么叫使动关系什么叫使动关系?我们来举例说明。《赤壁之战》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可烧而走也。”把省去的成份补上,即:吾可烧而走之也。我们分析一下这个句子的内部结构关系:主语“吾”发出一个动作“烧”,作用在宾语“之”上,使宾语也发出一个动作“走”。(“吾”代黄盖,  相似文献   

17.
所谓名词的意动用法是名词把宾语当做或看成什么,这是一种主观认识,并不改变宾语的性质状态。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是名词使宾语怎么样,它表示一种客观结果,要改变宾语的性质状态。古汉语的这两种语法现象,许多中学语文教师甚至某些语言学家及古汉语著作往往张冠李戴,混淆不清.故有议论的必要。先请看下面几句话: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动词后面紧跟着一个名词或代词,在形式上,这个名词或代词是作为动词的宾语而出现的,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也不能按“使动”或“意动”的用法来理解。这种动词活用的方法叫“为(wei)动用法”。所谓“为动”,简单地说就是“为宾语动”。为动关系中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少数是及物动词或活用为动词的名词。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  相似文献   

19.
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存在。原本不能带宾语的词带上宾语之后,所形成的结构表达"使宾语如何"的意思,这就是使动用法。本文主要考察现代汉语中不及物谓词的使动用法,意在为这种句式和与之对应的表达相同语义的"使字句"找到统一的句法分析模式,并对其如何获得致使含义进行探讨。同时本文参照英语作格谓词①的分析模式,证明不及物谓词的致使意义来源于位于实义动词上层的轻动词结构;它们本来的不及物用法、加宾语后构成的使动句以及和其表达相同语义的"使字句"都可以在轻动词结构中得到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20.
使动用法,是说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左传·宣公二年》:“晋侯饮赵盾酒。”此句并不是说“晋侯喝了赵盾的酒”,而是说“赵盾喝了晋侯的酒”,即“晋侯使赵盾饮酒”。这类用法,我们称为带宾语的使动用法。现在,我们要谈的是不带宾语的使动用法。这类语法现象王力在《古代汉语》中提出:“有时候不及物动词的后面虽然不带宾语,但是从上下文的意思看,仍是使动用法。例如《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这个‘来’字是使远人来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