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文奎 《武当》2012,(7):20
太极拳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影响广泛,习练者众多,其发展势头令人欣喜。由于太极拳习练者对拳学的认识不同,练拳目的各异,因而在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尚存在种种误区,希望引起武术同仁的高度重视。一、只练套路,不练推手。在一般太极拳爱好者中,许多人只是把太极拳作为一项养生保健的体育运动项目,认为平时松柔舒缓的练练套路,活动一下筋骨,静静心就可以了,对太极推手不感兴趣。这部分人不明就里,以至于习练太极拳多年,其水平依然比较  相似文献   

2.
在太极拳的训练体系中,套路技术训练是知己的功夫,推手技术训练是知人的功夫,也是检验太极拳技术水平的一种途径。在太极拳套路技术训练和推手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生理健康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研究太极拳套路、太极拳推手对大学生的影响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太极拳运动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实验组大学生进行太极拳套路与推手练习,并在实验前后测试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太极拳套路练习对大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影响显著(P≤0.05);太极拳推...  相似文献   

4.
孙建国 《武当》2011,(4):14
太极拳推手是检验太极拳套路及身法正确与否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双方知己功夫和知彼功夫的一种习练手段。通过一段时间或几年的太极拳套路的演练后,一定要通过太极推手的方法来验证是否合乎太极拳内外三合之要领。  相似文献   

5.
李万斌 《武当》2003,(7):16-18
长期以来,太极拳界总有一部分人,为了炫耀自己的正统地位,极力鼓吹“用意不用力”,甚至把力说成是“气”什么的玄而又玄的东西,迷惑和延误了许多人。致使迷信太极功夫的人特多,而练出真功夫的寥寥无几。归根结底,是因为受玄而又玄的“气”的影响,对力就像谈虎色变,似乎谁要练“力”就是大逆不道。  相似文献   

6.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4,(8):56-57
两年前我开始学习太极拳竞赛套路,我每天坚持练习太极拳,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我深深地迷上了太极拳。最近我在练习太极拳竞赛套路的同时,也练习传统的陈式太极拳套路。可是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一段时间练完太极拳后,我总感觉膝关节酸胀,浑身疲乏、嗜睡。请问这种现象是练习太极拳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后出现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7.
其一、健身与基本功、套路.推手及其相互之关系 我们习练太极拳,目的是为了健身,太极拳又是每个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健身的最佳选择,这都是毫无疑问的。当前在众多习练者中,绝大多数主要是打套路,或拳、或剑、或刀、或扇,这家那家,打了一套又一套,却很少见到练基本功的,练推手的更少。打的套路不少,却往往做不到位,稍有难度的动作就做不出来。  相似文献   

8.
每天清晨,好多人赶到公园、小区,练习太极拳、剑、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的成为教练,有的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但一谈起太极推手,却只知道表演推手套路。真搭手才知道还是门外汉,没入太极之门,是心知而身不知。太极宗师杨澄甫留给后人的《论太极推手》中说:“世间练太极者,亦不在少数。宜知分别纯杂.以其味不同也。纯粹太极,其臂如棉裹铁,柔软沉重。  相似文献   

9.
周瑞萍 《精武》2009,(5):12-13
跟冷先锋师傅学习陈式太极拳及国家竞赛套路不觉已有一年了,早在2005年的夏天,一次大型的太极拳观摩表演中,他的徒弟们在表演太极拳(陈式56式竞赛套路,当时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套路,只知道是太极拳,是后来学习才知道的),是一项集体表演,他们当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把一套太极拳表演得淋漓尽致,刚柔相济,快慢相间,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用架"一直是太极拳家秘不外传的功夫.是太极拳家的看家本领,也是杨露禅当年驰骋武林、被武术界誉为"杨无敌"的根基。中国也有一些人说会这个套路,但囿于见闻,我还从没有听过能如此详尽地阐述这套功法的原委、特点和训练步骤,并能演示得如此精彩的人。我早就听说李琏会这套拳,但由于他是医生,且性格内向,还因他遵从"不能轻易表演和授人"的师训,因此他始终不轻易参加国内或北京市武术界的活动。经我和他周围朋友们的多次动员,直到2001年他才开始整理这个套路,并开始在个别知音者的集会中做些演示。现将我采访李琏关于太极拳用架问题的文章奉献给爱好太极拳的朋友,也将这位传人——李琏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1.
李正 《武当》2014,(8):23-24
俗话讲:“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它强调了练功的重要性,但练套路和推手本身也是练功。不过,在太极拳修炼的整个体系里还有专门的功法训练。其中的“静功”、“桩功”和“行功”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学习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过程中,添加反式练习法,有益于提高拳艺水平。经过多年反复实践,我体会到这种练法至少带来两点好处。一是正反左右两侧对称习练,可以使全身各部位均衡发展。二是体现在太极推手当中,左右进退转换、上下协调得力,有利于走粘的基本技法实现,沾粘连随,更好地顺应来力,随曲就伸,少出背势,多增顺势。  相似文献   

13.
马杰  唐金柱 《武当》2005,(1):12-15
“武当太极十三势推手”是武当玄门丹派门内独有的一种推手锻炼技艺,也是太极拳技击用法训练的重要手段,它和“武当内功太极拳”套路相辅相成,拳架可谓理论,推手即是实践,当拳术套路炼得纯熟细腻,中正圆满,能内外合一,虚实刚柔具备之后,就可将在练架中得来的刚柔内劲,运用到练习推手对抗中,以充分发挥推手的独特技法。  相似文献   

14.
韦公远 《武当》2012,(8):13
笔者居所楼前有一块练功场地,每天清晨有几十名练拳者在一名老者的带领下习拳练剑。他们从二十四式太极拳开始练起,继而练四十二式太极拳……一个早晨下来至少能练习五六种套路(拳、剑),练完后个个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见他们会演练如此多的套路,笔者虽习拳十几年也自叹弗如。一日,笔者与其中一位习拳者闲聊,问:"太极拳  相似文献   

15.
推手与散手     
张良 《中华武术》2007,(5):48-49
推手与散手从某种意义上说并非是一种功法,而是检验功法的一种手段,是对自身所学功法全面综合的检验。祖国传统拳学,特别是冠以"内家拳"名的拳种,都有推手的训练内容。太极拳叫打手、揉手,形意拳叫搓手、撕扒,八卦掌叫盘手,咏春拳叫碌手、黏桥,也有叫演手、粘手、拆手、搭手、缠手的,虽称呼不同,形式各异,侧重有别,但都是作为检验所学功法的手段而存在的。推手与散手并无严格的划分界限,搭手为推手,断手为散手。而推手既可以说是散手的前奏和放慢,  相似文献   

16.
孙建国 《武当》2010,(8):18-18
武式李传太极拳有三种徒手拳架套路,即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分别始创于1857年、1859年和1862年。皆为永年武禹襄与其二甥李亦畲、李启轩共同研创,桩功更源于之前,之后便义有刀枪剑杆及推手等十多种套路传承至今,各有其功能所应用。现将武式太极拳第四代嫡系传人李锦藩恩师所传三种徒手套路功法与桩功的关系解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胡明红,江苏苏州市人。自幼热爱武术运动,擅长传统武术套路以及竞赛套路刀、枪、剑、棍、太极类套路拳械、推手等。1984年起多次参加省、市武协举办的各项武术比赛荣获金、银、铜牌数十枚。2002年参加第三届"爱德士杯"苏通两市武术交流赛获传统套路拳术单  相似文献   

18.
太极圆功     
魏刚 《精武》2007,(7):54-57
太极圆功外形简单内涵丰富。因为太极圆功的劲力贯穿了拳法始终,故习练者若依照此法长期苦练,即可把太极拳所包含的劲力练上身,然后把这个劲力带到套路中、带到器械中、带到推手中,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锻炼效果。太极圆功包含了许多武林前辈的心血,现在我把它整理成文介绍给爱好太极拳的朋友们,以便共同探讨,不足之处恳请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祝大彤  刘训鳌 《精武》2003,(4):40-41
太极拳门派林立,而且一个老师一个教法,不能随意说人家对还是不对。虽然习太极拳者都尊崇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但理解不同,练法就会有异,结果当然不一样。  相似文献   

20.
1.要先练好一种流派的太极拳,再练其他。有公园的太极拳辅导站里,众多太极拳爱好者跟着辅导员听着音乐打太极拳,而且是一个套路接着一个套路地练,简化24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杨式竞赛套路、吴式竞赛套路、陈式竞赛套路、孙式竞赛套路、32式太极剑等等,整个练完也差不多一小时了,满头大汗。我个人认为这只仅仅达到了锻炼身体的要求,而要想练好太极拳是绝对不能这样的。虽然各种流派太极拳的拳理相通,但每个流派太极拳的特点不同,练习的方法也不一样。如果在没有系统地掌握好一种流派的太极拳之前,每天每个流派的太极拳不断重复地打下来,一定会打成四不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