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索洛古勃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最为著名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在五四后的中国亦较有影响。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时期即与其有过接触,他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收有索洛古勃的作品。以后鲁迅仍对索洛古勃多有关注和评论,直至其生命的晚年。鲁迅揭示了索洛古勃作品艺术特质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他是“死的赞美者”;表现“无可挽救的哀惨”是索洛古勃作品的主要内容之一;对索洛古勃的寓言也给予高度评价。鲁迅不时运用索洛古勃作品中的思想内容或艺术描写参与现实生活,或规劝青年,或批判社会,从中亦显现出鲁迅对索洛古勃的某些方面的评判,鲁迅在对索洛古勃某些作品的评论中表明他不赞成个人主义的无政府主义,还指出了索洛古勃与苏联新政权的格格不入,创造力迅速衰退。所有这些均昭示出鲁迅深刻的社会的历史的和艺术的洞察力。  相似文献   

2.
鲁迅曾肯定和赞美苏联,但鲁迅对苏联也有所犹疑,以婉曲的形式对苏联进行批评。理智上对社会变革的认同与感情上对社会变革以恶的形式来实现的的抵拒,酿成了鲁迅苏联观的复杂,从而呈现出坚信与犹疑的的纠结。鲁迅作为一位世界级的大知识分子,有着无与伦比的独立意识和人格,同任何权力保持着距离,他对社会和历史的观察与审视有着自己独特的角度,可谓变视角。他认为沙皇专制制度被革命推翻而为新的苏维埃政权所取代不可避免,而这个政权使穷人得了好处,所以鲁迅欢迎它;但它在建立和巩固的过程中有那么多的"血"("使用方式")和"污秽"("道德后果")使得鲁迅对其颇有微词。鲁迅意识到革命手段与革命目的之间存在着悖论,而手段的暴烈会导致结果的暴烈,所以他更属意于"较有秩序"的"改革"。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就在于力促"较有秩序"的"改革";而当暴烈的革命不可避免地发生时,要用尽浑身解数,使得在"恶"的形式进行的社会变革尽量付出最小的代价。这就是今天研究鲁迅的苏联观的现实意义:不独是对中国的,也是对世界的。  相似文献   

3.
鲁迅曾肯定和赞美苏联,但鲁迅对苏联也有所犹疑,以婉曲的形式对苏联进行批评。理智上对社会变革的认同与感情上对社会变革以恶的形式来实现的的抵拒,酿成了鲁迅苏联观的复杂,从而呈现出坚信与犹疑的的纠结。鲁迅作为一位世界级的大知识分子,有着无与伦比的独立意识和人格,同任何权力保持着距离,他对社会和历史的观察与审视有着自己独特的角度,可谓变视角。他认为沙皇专制制度被革命推翻而为新的苏维埃政权所取代不可避免,而这个政权使穷人得了好处,所以鲁迅欢迎它;但它在建立和巩固的过程中有那么多的"血"("使用方式")和"污秽"("道德后果")使得鲁迅对其颇有微词。鲁迅意识到革命手段与革命目的之间存在着悖论,而手段的暴烈会导致结果的暴烈,所以他更属意于"较有秩序"的"改革"。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就在于力促"较有秩序"的"改革";而当暴烈的革命不可避免地发生时,要用尽浑身解数,使得在"恶"的形式进行的社会变革尽量付出最小的代价。这就是今天研究鲁迅的苏联观的现实意义:不独是对中国的,也是对世界的。  相似文献   

4.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12,(2):181-183
世间的书有两种:一种是"有字之书";一种是"无字之书"。1938年3月15日,毛泽东在抗大三大队毕业典礼上,对学员们说:"社会是学校,一切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他自己在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不仅视书本为生命,  相似文献   

5.
正鲁迅的文学生涯离不开翻译。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鲁迅的翻译,也就没有他的创作。《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鲁迅卷》从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卷本《鲁迅译文全集》这一目前收录最全面、校订最精良的鲁迅翻译著作全集中编选出最具代表性的译作,全面多样地展现鲁迅翻译的发展轨迹,供广大文学爱好者一窥鲁迅译著的风采。全书共分为四编,从小说、儿童文学、剧本与诗歌、文艺随笔与文艺理论四个方面详略得当地介绍了鲁迅的代表性译作,除译作外还收录了部分序跋以展示鲁迅本人对翻译的见解。相较于《鲁迅译文全集》这样的大部头,  相似文献   

6.
《故事新编》是鲁迅唯一的一部历史小说集,在《故事新编》的序言中鲁迅曾提到,这本集子从初写到最终编辑成册,足足有十三年。这里且不谈论这本集子所包含的文学理论和文学价值,单从这本集子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出发,找寻鲁迅在此期间所流露的对女性权利和意识的看法,对比分析鲁迅笔下不同人物的性格和特征,并通过这些描写总结鲁迅日渐成熟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7.
曹文轩作为国际安徒生奖的获得者,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品当中所展现出来的儿童成长经历在某些方面也体现曹文轩本人的儿童成长观。他的作品《草房子》中所有儿童的成长经历都蕴含着各种各样的苦难,但除了苦难以外,也蕴含着油麻地所特有的温情,儿童正是在这苦难与温情中实现了生理以及心理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问题上,一个有自信力的民族,从来不会屈己从人,迁就外来影响,牺牲自己的生命特征,而是改造别人的东西,为我所用。只有在失去民族自信心的情况之下,才会出现自打嘴巴的阿Q相。在不同的时期,中国现代作家都描写过这种阿Q相。例如,鲁迅笔下的忘了自己姓什么叫什么的高尔础可以算做一个。钱钟书笔下的连中国话都不会说的张吉民也可以算作一个。许地山有一篇小说叫《三博士》(见短篇集《解放者》,星云堂书店1933年版),其中有一位“甄辅仁”,单看他的名片,我们简直会怀疑他还是不是一个完整  相似文献   

9.
“竹内鲁迅”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其关于“鲁迅在本质上是个矛盾”的论说揭示出鲁迅与一切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共有的本质。“回心”是“竹内鲁迅”最重要的概念,可以作出多种解说。除了已有的成说外,也可以解说成鲁迅的自我心理解剖,他不断地向自我回归。“回心”体现出鲁迅的精神特质、人格魅力。“回心”的发现与发掘,成就了“竹内鲁迅”的高峰地位与不可替代性。“竹内鲁迅”对鲁迅作品的评价复杂而深刻。有些我们不能同意,但也有许多令我们感到耳目一新的深刻,促使我们自己对已有的论说重新思考。竹内好对鲁迅的亲和有着他本人方面的深因:同样在决不放弃自己的社会担当的同时,高度重视自己的人格自由与尊严,又都有着深刻的辩证思维,往往心有灵犀。  相似文献   

10.
广西大瑶山多民族民间口传文学中蕴涵着丰富的儿童作品,在这些独具特色的民间传说、童话等作品中体现了儿童主体性、趣味性与教育性等"儿童本位"文化特征,这为未来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儿童文学的兴起增添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儒林外史》萧云仙本事根据新文献可以确定为李畝。将笔者发现的李畝在桌子山之战和署理大通卫前后的诸多史料,与传记和小说相对照,可以证明吴敬梓笔下战争描写并非凭空臆造。而结合《提督杨凯传》的记载,又可以发现吴敬梓对两场战争的起因、过程与结果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剪裁与改写。吴敬梓笔下的萧云仙和汤镇台故事无意呈现真实的战争,而是要表现战争中将领们的现实遭遇与人生困境,表达对"兵农礼乐"治国方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获悉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先生赴浙江绍兴出席新版《鲁迅全集》完稿工作会议和《越文化视野中的鲁迅》研讨会,我们趁其在杭州逗留之时,在他下榻的宾馆进行了采访。采访中,我们对陈漱渝平易近人的学者风度,和他对鲁迅作品的言出如流深感钦佩,受益匪浅。话题是从他今年3月赴法国作中法文化交流谈起。他说这次去法国有两个深刻的印象:一是前几年中国作家到法国开讲座,场面都较冷落,但今年很热,余华等作家今年在法国开讲座,场内可谓座无虚席,这当然和许多中国作家的书被译成法文,让法国读者了解有关;此外,法国人民渴望了解中国,近年来已经掀起了“…  相似文献   

13.
李春林 《文化学刊》2013,(3):94-105
鲁迅盛赞索洛古勃是"死的赞美者"。鲁迅本人亦如此。两人都乐观地直面死亡,都能从形而上的本体论层面对死亡进行表现和思考;都认为死亡是对恶的抗争与终结;都将"死"视为追求自由和创造新天地的工具,视为"爱"的等价物;均通过死亡仪式的描写,强化死亡深藏的意义与功能。两人也都认识到死亡的负面意义;都用死亡描述和概括自己所处的专制社会的状态。两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索洛古勃的死亡观受到基督教和西方其他宗教及神话的深刻影响,鲁迅则更多地基于其生物学的人生观和进化论;索洛古勃对形而下的意义上的死亡的关注程度不如鲁迅;两人对待自杀的态度不同;在阐释死亡时对于先觉者与民众的关系的表现不同;探求死亡意义时彼岸此岸场域的立足不同;最大不同是鲁迅对于死亡始终持唯物主义的态度。鲁迅死亡观存在着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二律背反,正因此,他超越了索洛古勃。  相似文献   

14.
余人 《文化交流》2011,(5):19-23
他是孙中山的生死之交,曾积极参与和资助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活动,为辛亥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孙中山称他为"革命圣人",他的一生充满着浓厚的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根据语料库检索工具自建《夏洛的网》汉译语料库,从词汇和句子两个基本宏观语言层面对康馨和任溶溶两译本进行统计分析,并就儿童文学翻译视角对比两译本的翻译风格,希望借此加强读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关注度,促进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学刊》2010,(6):73-73
王艳霞在《前沿》2010年第10期撰文指出:“集体无意识”作为一种典型的群体心理现象无处不在,并一直在默默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就是“封建社会”下所形成集体无意识的牺牲品。股票市场作为一种典型的人类社会活动,其中的集体无意识现象也同样常常存在,这一方面是因为股票市场参与者之所以来到这个市场,其本身一定具有某些共同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7.
鲁迅作品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立人"也是鲁迅作品的核心思想,"立儿童"可以说是"立人"的起点。鲁迅的儿童观对中国现代儿童观的确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的众多儿童形象也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鲁迅先生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开拓者,他的乡土小说中出现了对祝福祭礼、捐门槛赎罪、女子缠足等风俗习惯的描绘。受鲁迅乡土小说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文学界掀起了乡土文学创作的热潮。沈从文在这一热潮中也创作了属于他的"乌托邦式"的湘西世界,他描绘了湘西童养媳、喝凉水会堕胎、白羊羔求婚等风俗。鲁迅旨在通过民俗批判国民性,而沈从文却极力塑造着古朴雅致的人性美。他们对待民俗态度的差异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种不同的风格态度为后代的作家创作提供了新的切入角度和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9.
方圆竹 《文化交流》2016,(11):57-59
正2016年是英国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也是中国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当我们纪念这两位伟大的戏剧家的时候,可不要忘记与莎士比亚同日逝世的西班牙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在他去世后的400年里,他笔下的《堂吉诃德》传遍了全世界,翻译出版达1000多次。马克思认为,"塞万提斯和巴尔扎克高于其他一切小说家"。歌德、拜伦、席勒、雨果争  相似文献   

20.
管益忻 《职业圈》2011,(1):46-47
企业文化的主题、主线最要紧的就是我们说的底版,这个底版就是核心价值理性。不论从哪个视角上来说,企业文化模式都迫切需要一场大的变革。也就是说,要最终走出"危机地段",真正为当下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革命开辟道路;为我们现在的企业价值模式革命开辟道路;为价值模式革命从文化和战略的结合上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