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是先人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应该使这一民族瑰宝在两个明建设中得到进一步弘扬和发展,使中国传统化更加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早期书法教育的启蒙,会使艺术创作者受益一生。中小学书法教育应注重融合兴趣、习惯、方法、品性等教育元素,充分发挥中国文化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艺术史滥觞于文字书法史。在中国艺术史中,首先觉醒的是文字书法史,而汉魏六朝是文字书法史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叙》、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南北朝时期王的《古今文字志目》与江式、虞和的《论书表》,是中国书法史学创始阶段的代表成果。这些著作不仅记述了中国文字书法的早期发展历程,而且提出了有关书法发展规律及书法的社会功能的理论。这一时期的文字书法史学带动了绘画史学的发展,从而使中国艺术史学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青少年书法教育中的艺术素质培养的价值进行分析,突出表现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等方面。分析青少年书法教育中艺术素质培养的方式,为青少年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5.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艺术运用笔墨纸砚,以文字作为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书写,在组织安排点、画、线、形的间架结构、节奏旋律、气势变化等方面,抒情写意,营造意境,使其具有一种含蓄蕴籍之美.中国书法所包含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思想的精髓之一.  相似文献   

6.
高校书法教育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使中国的经济得以腾飞,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但是,我国高校各学科、专业的发展、布局并不完全均衡合理,其中书法教育就处于明显的落后、薄弱地位,这是令人担忧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汉字、书法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变化,推陈出新,其深厚的内涵及博大的审美价值一直没有改变,依然鲜活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当代艺术设计,使艺术设计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打上清晰的中国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8.
李勇 《凯里学院学报》2001,19(1):101-103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是世界艺苑中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继承和发扬书法艺术,每位中国人责无旁贷.书法教育是使书法艺术得以继承和发展的必要课程.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书法教育,重视书法教育,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让书法艺术永放异彩.贵州尽管地处内陆,经济文化落后,书法基础较差,但只要重视书法教育,同样能培养出优秀的书法人才的.  相似文献   

9.
陈世广 《华章》2007,(12):253-253
本文通过南宫碑和张裕钊书法介绍,使大学对中国书法有深刻了解.  相似文献   

10.
张峰 《河西学院学报》2007,23(1):118-119
中国画是意象的艺术。工笔画与写意画都可以达到意象的艺术境界,物我兼容,主、客体统一的思维方式,就是意象理论赖以生发的主要思想方法——意象思维。也是中国画在表现上的主观原则。在抒情这一个共同点上,又使中国的绘画与诗歌结合起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书法对一个单元形的高度要求,对笔墨的规定法则以及对画面“行气”“气息”之类的经验,都使中国画在早期就有了造型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硬笔书法是同汉字与生俱来的最早出现的书体,硬笔书体乃是汉字书体的母体。西汉以来,毛笔广泛使用后,毛笔书法成为我国书坛的主角,才出现毛笔书法,并在蓬勃发展中建立了毛笔书法体系,迅速登上了书法艺术宝座,主宰此后书坛两千多年。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以钢笔为主体的现代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一起在全国形成了超乎人们想象的热潮,爱好者之多,普及面之广已远远超过了毛笔。硬笔书法建立自己的艺术体系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12.
帝王书法现象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从学术本位审视,帝王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一个有机构成部分;帝王以其政治资源对推动和影响中国书法发展功不可没,也难免产生一定负面消极影响;帝王书法现象是正确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值得学术界进行广泛且多角度的交叉探究。  相似文献   

13.
影响书法风格形成的因素很多,如书写主体、书写工具和社会文化心理等,这些方面前人都多有论述。然而,对于文字载体这一影响书法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却鲜有人进行专题分析。文章以先秦时期书法风格的演变为研究范围,以文字载体对书法风格的影响为切入点,分析了甲骨文、金文、盟书、简牍、帛书等书法艺术风格,探讨在中国书法艺术风格演变过程中文字载体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守望中国书法》一书对"书以载道"这一问题的论述相当深刻,不但论及中国书法承载着中国社会的文化精神,而且提出中国书法承载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意志。本文表示赞成,并且认为无论是书法的"道",还是文章的"道",指的都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因此,所谓"书以载道"、"文以载道",简言之,就是中国古人以庄重的书法和典雅的古文来表现中国文化,实际上就是一个关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在书法创作走向自觉的同时,书法鉴赏随之产生。书法的本质特征决定着书法鉴赏的存在和发展。而书法鉴赏的存在建构了一部完整的书法风格流变史。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世界文化结构中汉文化层面之一的中国书法,在人类组织行为的理智倾向愈来愈靠近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的文明阶段,对人生和人世精神净化的吸收和释放功能越来越明显,仅从一般意义上淦释书法远不及从美学意义探讨书法来得更本质。中国书法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任何局部的积习与时尚,任何阶段的奇思与怪想,企图与之相比拼,只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曾经、正在和可能的感情行为。  相似文献   

17.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吸收了江河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的形象美,借鉴音乐、舞蹈、戏曲的节奏美、旋律美,使文字的形象与人的艺术表现力化为一体,抽象化为一种"神态"和"意向",并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化艺术的宝库。  相似文献   

18.
艺术书法是书法的主体形态。书法线条是构成艺术书法之美的主要元素,草书是艺术书法的代表,艺术书法首先要养"眼"悦"耳",宗旨是养心。书法文化是书法的价值取向。汉字的表意功能是文化书法生存的基础,文化书法是汉字的文化性的内在体现,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缺乏理想情怀和思想深度的文化书法作品,传之不远。实用书法是书法生存的根基,艺术书法的主体地位长期存在,文化书法数量虽少但作用巨大,艺术转身文化是亮丽的、痛苦的、艰难的,多元书法并存最终归于文化书法。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是一个对中国历史造成重大影响的人物。写字曾是曾国藩日课的三大内容之一。他在书法上走过了一条由泛到专、由继承古典到创新时尚的曲折探索之路。由乾坤大源,曾国藩深刻而具体入微地推出了他的书法阴阳美学说,对于当时的南北书派之说也有独到的认识。曾国藩十分重视用笔,认为雄奇加淡远,是书法艺术的最佳境界。曾国藩是一个在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他一生苦心追求的书法艺术因而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书法和绘画有着历史的渊源,并在发展中,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使二者在诗、书、画、印的结合方面、工具方面、视觉方面、笔法等方面有相通之处。本文仅从以上几个侧面,去认识书画相通的内在规律,使人们在学习书画过程中,能够获得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