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作为地震多发区域之一,随着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抗震建筑的结构体系也不断完善。建筑的抗震设防是整个工程设计最需要考虑的安全问题,建筑物抗震的同时也会对建筑自身结构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建筑抗震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进而探讨其对建筑物结构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存在着大量抗震设防、抗震性能欠佳的建筑物,为了能够确保这些建筑安全使用并发挥其应有的建筑功能,要对其进行抗震鉴定及加固。本文分析了我国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技术方法,对优于传统抗震加固方法的隔震加固方法进行了重点分析,并指出隔震加固方法更加适合现代建筑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3.
地震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国土辽阔,地震频发,为了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应该加强地震监测技术系统的建设,完善地震信息网络系统。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地震监测技术水平已经得到明显的提高。本文主要论述了现代化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对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发展做出了分析和探讨,以期推动我国防震减灾网络信息系统的技术水平,提高我国地震监测技术和地震紧急救援技术。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震中框架内填充墙体的破坏和框架梁柱接头的破坏的情况,对建筑物采取加固,其加固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建筑物加固的发展现状和我国建筑抗震设计的方法的发展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亚丽 《内江科技》2013,34(3):106-107
我国现存的建筑中大部分都需要加固修复,普通的加固修复方法主要有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外部粘钢加固法、植筋法。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建筑物的抗震加固修复得到很大的推广和发展。抗震加固的方法分为三类:抗力加固技术,消能减震技术以及隔震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具备了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及时制定应对方案,能有效减少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失。尤其是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建设,由传统的人工观测发展成为网络化与数字化的观测系统。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防震减灾信息节点网络设计,提出了防震减灾信息节点建设方案,以期促进我国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摘要: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增多,推动了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框架剪力墙技术的发展,其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稳定性能和适应范围。如今,由于各项技术的进步,促进框架剪力墙技术的完善和成熟,并在实际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本文将会根据一个实例来介绍框架剪力墙施工的各项技术,为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证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能有效地完成,应该科学合理的设计和遵循相关建筑抗震规范要求的元则之上,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能,使建筑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完善的保持良好状态。随着社会相关的发展,我相信抗争设计水平会不断地提高,我们国家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也会发展更好,使我国的建筑物更加牢固。  相似文献   

9.
正云南是我国地震灾害最多的省份之一,防震减灾工作始终是全省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省委、省政府历来都把防震减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隔震技术是40多年来抗震防灾工程领域最重大的创新技术,能使建筑受到的地震作用降低50%-80%,使结构安全性成倍提高,并能保护内部设备,使建筑地震后不丧失使用功能。同时设计得当,在高烈度区采用隔震技术,不会增加造价。特别适用于医院、学校、机场、通信、电力、交通枢纽等重要工程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物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开始使用框架结构进行施工,主要原因在于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能够实际满足高层建筑物对于抗震的实际需求,能够在建筑物的传力等方面发挥明显优势。笔者主要分析框架结构施工中的超筋问题,希望能够为改善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面对地震多发的地质环境,我国通常运用工程抗震的模式来进行地震防护,但是其所能提供的基础抗震工作有的时候难以应对实际情况来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我国开始进行耗能减震技术中的隔震技术的尝试。本文通过研究在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建筑物上运用隔震设计,进一步分析此项措施的隔震效果,针对隔震结构的建立与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提高产生深层探讨。  相似文献   

12.
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贡献卓越,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也必然要随之有所提高,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近些年来地震灾害在我国频繁发生,这就使得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了人们所日益关注的问题,抗震结构的加固技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是提高建筑结构稳定的关键,建筑设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根据建筑周围的环境以及地质条件,进行抗震加固设计,文章首先对固设计原则经行了分析和研究,进而提出了与其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哈尔滨市工程抗震能力的调查,了解城市抗震现状,找到城市抗震的薄弱环节,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不断完善和提高城市的综合防震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是按地震烈度划分区域,按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进行抗震设防。而事实上,地震的预报和预测,人类目前还没有完全掌握,不能排除发生超过当地设防裂度地震的可能性。因此,建筑物抗震设计工作已经成为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超过当地设  相似文献   

15.
在近年来,人们为了节省体积,对于高层建筑的发展日渐重视,建筑物的垂直高度高,高层建筑结构复杂,所以良好的抗震性能是必须的,特别是频繁的地震在这几年非常多,这对抗震设计中的高层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我国的抗震设计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进一步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城市进程的加快带来了超限高层建筑物的增多,基于安全考虑,人们对超限高层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就要求超限高层建筑的设计者更加注重抗震设计。笔者从超限高层建筑物抗震设计的知识点着手,简要阐述了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原则和基本内容,详细论述了其设计方法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党中央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进一步落实,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能更好的防震减灾同时结构还要经济合理,不应仅靠抗震规范提供的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计算,建设初期科学的选址并进行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西藏地震社会服务工程是一项提高我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的基础建设项目,它是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项目的一个子项目,包括震害防御系统和应急救援系统两个部分,文章介绍了项目的技术架构、建设成果和应用。通过项目的建设,提高了我区城乡建设的抗震水平,有效提升了全民防震减灾素质和知识储备,显著提高我区地震科技创新能力、灾情服务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19.
5.12汶川大地震中,建筑的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最重要原因。地震灾难警示人们:防震减灾任重道远。针对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与抗震结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云南科技管理》2019,(6):40-42
通过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云南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品现状进行总结阐述,初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新时期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新要求,从强化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品发展的组织管理、提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品发展能力、创作具有本土特色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品等方面,对发展云南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品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