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0月20日至25日,来自全国17个省、自治区53家地市(州盟)报让的89名代表参加了第三次地市报群工研究会议。中国地市报群工研究会成立于1988年,是挂靠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的一个报纸群工理论学术研究团体,现已发展会员单位76家。前两届会议分别在柳州市和襄樊市举行。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党报群众工作,侧重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重点研讨市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尤其是地市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重振党报雄风?5月22日,应邀出席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暨迈向二十一世纪地市报研讨会的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王哲人,在他下榻的湖北宜昌市葛洲坝宾馆欣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3.
目前,各家报纸,特别是地市报,改版、扩版新颖多变,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是,作为报纸旗帜和“灵魂”的新闻评论,却显得比较薄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市党报的战斗力。所以,加强、改进和完善地市党报的新闻言论,显得愈发突出和重要。  相似文献   

4.
发展中的困境据统计,目前全国地市级党报376家,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员单位314家。地市报所辖晚报、都市报共有177种。其总体数量占全国报纸总量的43.77%。在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中,由于地市报现有体制机制上的弊端,自身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从而制约了地市报发展。  相似文献   

5.
由《新闻战线》编辑部和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河北省沧州市日报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如何办好地市报纸”明珠杯征文获奖、入选作品,已汇集成《“坐标”与“走向”》一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开始征订。本书收入的作品,对地市报的新闻改革和实践,既有宏观的研究,又有微观的探讨;既有群体经验的综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市报人》2007,(9):24-24
8月6日,在甘肃省酒泉市召开的中国地市报新媒体发展和运用研讨会上,由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和酒泉日报社发起,全国参会地市报共同商议并达成共识,在甘肃酒泉发表如下宣言:我们倡议全国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新闻工作;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反对编造新闻,合力打击虚假新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新年嘹亮的钟声,改版后的《中国地市报人》杂志又与您和成千上万的读者见面了!《中国地市报人》杂志这本薄薄的月刊,既是国家一级社团组织——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的会刊,亦是您,特别是全国地市州盟报从业人员和广大新闻爱好者的知心朋友。也正是在您及广大读者的关爱和呵护下,《中国地市报人》杂志从1994年创刊、公开出版发行以来,在“传播新闻理论,探讨新闻业务,培齐新闻人才,服务地市报业”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市报人》2009,(1):I0002-I0002
2008年11月23日,“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改革开放30年地市报发展高峰论坛”在湖北省宜昌市举行。会议期间,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李存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王国庆,湖北省新闻出版局领导和130多家地市报的社长、总编辑在三峡日报社传媒广场为“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成立20周年”刻石纪念碑举行了揭牌仪式。下面展登的是石刻纪念碑揭碑仪式现场的部分镜头和穆青、邵华泽二位先生的题字。  相似文献   

9.
谈起我与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的故事,就要先说说我与《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的故事。我与《中国地市报人》这份新闻战线上大名鼎鼎的专业杂志相识已经有六个年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工作上,它是我学习的智囊;在业务上,它是我进步的导师;在生活上,它是我品读的益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市报人》2008,(12):21-21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年,也恰逢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成立20周年,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新闻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地市州盟党报报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经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研究决定,由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秘书处牵头组织,从今年2月底开始,对全国300多家地市报社改革开放30年来报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11.
由全国25个省、区的109家地市报参加的“潍坊华光杯新闻言论”征文,于8月30日在北京评定揭晓。在评出的获奖新闻言论作品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20篇,三等奖45篇;另有160篇言论被评为人选作品。这项由各地市报挂统一徽记的新闻言论征文活动,是为配合由《新闻战线》编辑部、山东省潍坊日报社和中国地市报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加强党报新闻言论”(理论探讨性)征文,而开展的新闻言论写作实践性活动,时间也是从今年2月1日开始,到5月31日结束的。之后,则由地市报对各自刊发的新闻言论征文进行评比,每家推选3篇优秀作品参加全国评比。截至7月底,共收到全国24个省、区的82家地市报社推荐参评新闻言论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组织举办的,2010年第9届中国地市报新闻论文(论著)评选揭晓,笔者撰写的《打造品牌让无形资产超越价值——写在(苏州日报)创刊60周年》(以下简称《打造品牌》)一文,被评为一等奖,这是出乎意料的,欣喜之余,感想颇多。  相似文献   

13.
书讯     
《“坐标”与“走向”——“如何办好地市报纸”明珠杯征文获奖、入选作品集》由《新闻战线》编辑部和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河北省沧州市日报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如何办好地市报纸”明珠杯征文获奖、人选作品,已汇集成《“坐标”与“走向”》一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开始征订。本书收入的作品,对地市报的新闻改革和实践,既  相似文献   

14.
地市报理论研究的沿革与现状我国的地市报,肌%诞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即1949年至1952年之间,也有10%的报纸创刊于新中国成立前夕,还有10%的报纸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即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创刊的。如果以创刊50周年的地市报为例分析,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从1949年开始到1982年;第二个时间段从门83年开始到1999年。在第一个时间段的对年中,地市报从业人员主要以新闻实践为主,几乎没有涉猎新闻理论研究领域,就连新闻业务上的探讨、撰写来编体会文章也少得可怜,赖以指导新闻实践的理论是领导同志关于办好报纸的文…  相似文献   

15.
邱桂兰 《青年记者》2007,(18):64-64
全国县市报重新"洗牌"后,《滕州日报》得以成功保留,但由原来的党报性质变为"区域性综合报纸",为适应市场的需求,报纸进行了多次改版,重点强化了民生新闻的分量。目前,民生新闻已成为一个备受百姓关注的亮点栏目。"民生新闻"不能以偏概全办好民生新闻,首先要明确何谓民生新闻,从字面上理解可以说是关系人民生活的新闻。但要从深层次理解应该是一种立足本地、以平民的视角客观、真实地反映普通百姓的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新闻表现形式。在这里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日常琐事是百姓生活的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1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主办,达州日报社承办的“中国地市报新农村、新专版、新媒体研讨会”在四川达州市举行。此次会议除研究“三农”报纸专版、新媒体新闻宣传外,还参与了由达州市委、市政府与文化部、全国群众文化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活动;同时还参加了《达州日报》创刊60周年的庆典活动。  相似文献   

17.
刘朝阳 《报刊之友》2014,(9):129-130
随着当前媒体环境和媒介形态的不断变化发展,党报会议新闻的改革也处在进程中。本文试图对当前中国党报会议新闻研究作一述评和总结,认为新媒体时代下相关研究尚需注重报纸与新媒体的“一体化”考察,关注一般性的会议新闻,以及深入认识新媒体技术对党报理论的结构性影响。本文最后还提出了今后相关研究若干可能的操作性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8.
报纸版面是新闻内容的载体与表现形式,它反映出一张报纸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是一张报纸个性和风格的直观表现。党报的版面创新,要着力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在版式设计中充分体现舆论导向和新闻价值,形成报纸的整体风格和文化品位,以提高党报的引导力、影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党报版面创新的策略现代报纸注重简洁,版面元素强  相似文献   

19.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在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第五届理事大会上说,地市级报纸从业者更应该清醒地认识社会条件的变动对新闻业产生的影响,把握机遇,大胆创新,积极应对,促进党报的繁荣与发展。但同时他又强调,当前影响地市报发展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是办报观念陈旧。许多党报缺乏市场意识:一些报社内部工作秩序完全是机关化模式、体制在运行、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整体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20.
我从事新闻工作已经28年,而与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结缘已经20年。20年时间,我们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濡,成为了难以割舍的知音。1989年,我调入绵阳日报社工作,在这里我与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有了接触,并参加了研究会组织的活动,我发现这个研究会为全国的地市报建立了相互联系、交流的纽带和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