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自然界的各类水中都存在着种类不同的微生物,有很多种水微生物时人体有害,会造成很疾病,工厂排放水的污水会建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砷水微生物一定要做好检验监测及处理,才能是人们放心使用,让大型工厂的排放水也应处理后达到合格标准,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做好微生物污染的防治工作.下面我们就水微生物进行探讨,加深对水微生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或者至少能保护你的牙齿不生洞。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者认为,我们对细菌斩尽杀绝的做法是不对的。他们认为我们不该盲目地敌视这些微生物,而应该学会去驯服它们为人类所用,让它们在我们的身体里自在地生存——问题的关键在于该如何控制住它们。[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古语有:"民以食为天"。可见食品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分析当今实事,我们不难看到虽然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检验已经有了初步的管理系统,但是还是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保证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安全能达到让国人安全放心的地步,立足于使食品微生物检验组织管理形成完整的质量控制,全面且充分地考虑可能影响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各种因素并加以加大对其的控制管理,进而达到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迈向21世纪之际,我们在为生命科学中的一个悖论所困扰。正当我们实施遗传工程和开发更先进的培养技术之时,现代植物育种技术和环境开发却在导致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减少。在这方面,至关重要的是必须保护好微生物的种质,从而使地球上的微生物遗传遗产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周围,并被广泛应用。微生物在粮食科学中的应用也随之广泛,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烤制面包与制酒,直接制作食品、食用油脂,利用它生产果葡糖浆、抗菌素等,还可利用它防治储粮害虫。主要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微生物在粮食科学中的应用。当然在应用时,还要注意控制它有害的一面。相信微生物的应用将随着对它的深入研究会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6.
悄无声息地分布在地球上一切场所的微生物正担任着物质循环的主角,它使我们的地球不会被生物的遗骸填满。现已知道1克土壤中栖息着1~10亿个微生物,其中大部分是未知的微生物。我们人类掌握的微生物只占  相似文献   

7.
袁志华  罗沙 《内江科技》2010,31(5):32-33
在港西构造西端岐78-港104井区运用油气微生物勘探,通过对34个平行样品的研究,验证微生物样品的可重复性及可靠性:为了分析深度对微生物异常的影响,我们在工区内选择了15个控制点,得出深度在0.6米微生物数量最大。并且圈定出四个微生物异常区,这四个油气富集区的总面积为9.165km2,占总研究区面积的26.96%,这表明研究区内的舍油气远景不是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中所吃的食物常带有各种不同的微生物,有些会使我们食物中毒,有些不但能使食物味道变好,同时还能强壮我们的身体。这些对身体有益的微生物统称为"益生  相似文献   

9.
周伟 《中国科技信息》2013,(12):189-190
分子生态学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应用于生态学研究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产生为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在研究微生物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分子机理以及微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等方面显示了巨大的潜力,推动了微生物生态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本文就分子生态学的概念以及在微生物生态研究总所用的主要技术方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王一凡 《百科知识》2003,(11):19-20
人是自然环境或生态链中的一个环节,因此必然要与其他生物打交道。站在以人为中心的角度看问题时,我们会把动物传染给人的疾病看作是不利和灾难,因而对传播疾病的动物心存不满和杀戮之心。比如,疯牛病一来,所有被怀疑的病牛都会被杀死。但是,我们也许没有想过,正是人类自身的行为招致致病微生物从动物转移到人,尤其是本来有一些微生物在动物身上寄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资源与微生物大数据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物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微生物资源及数据的开放共享对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建设的全球微生物菌种资源目录大数据平台,拥有46个国家的120个国际微生物资源中心的40万株微生物实物资源数据信息。该中心以统一数据门户的形式对全世界科技界和产业界提供微生物菌种资源的信息服务,全面参与国际微生物数据标准制定,并为《名古屋议定书》(The Nagoya Protocol)及履约工作在微生物领域的实施提供重要支撑。在此基础上,2017年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启动了全球微生物模式菌株基因组和微生物组测序合作计划,从而实现了从微生物资源数据到微生物实体资源共享利用的转变,希望通过微生物大数据平台促进生物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国微生物组计划的实施,主导国际微生物组计划,提升我国在微生物领域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美国、欧盟都陆续启动了微生物组相关的研究项目。但微生物组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功能挖掘和开发利用一直是制约微生物组发展的核心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在微生物组数据管理中存在着标准不统一、缺乏跨领域的数据整合、高质量的参考数据库和数据的深度挖掘技术等问题,提出适时启动"中国微生物组"计划,建立中国微生物组数据中心,在微生物组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上,建立微生物组大数据计算、存储和共享平台,开发微生物组大数据挖掘的新方法,实现我国微生物组数据资源的系统管理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油脂,作为一种植物油脂的替代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行业.苹果酸酶被报道具有提高微生物油脂产量的潜能.综述了从产油微生物中获得的苹果酸酶分类、性质、基因.阐述其在微生物油脂积累中的作用,调控机制及其应用前景,并对研究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免疫系统怎样抵御入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每个人的体内都生有一个强大的保护装置——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作用就是让你的身体能有效抵御无数细菌,微生物,病毒,毒素和寄生虫的入侵。  相似文献   

15.
陈勇 《内江科技》2014,(2):147-147
<正>近日,加拿大微生物生态学家在对肠道微生物进行了多年研究后指出,现代人生活方式由于过于注重洁净,食物太过精细,动辄使用抗生素,会导致人体内无形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受到损害。研究发现,地球上最具多样性、繁殖最密集的生态系统不在热带雨林中,也不在海洋中,而是在人类的肠道里。人类"微生物"是体内数以万亿计生物体的统称,是人类拥有健康体魄的关键所在。微生物做了大  相似文献   

16.
近期的研究表明,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可用于水稻田中产生电能,由于水稻田在全球栽种面积较广,水稻田有望成为重要的能量来源。此外,水稻田也是主要的甲烷排放源之一,结合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产电微生物和产甲烷菌可能会在水稻田中形成竞争,从而降低甲烷的排放量,缓解温室效应。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在水稻田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嗜极微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些微生物在会杀死其它微生物的条件下旺盛繁衍。使嗜极微生物(extremophile)得以繁茂生长的分子正在开始被工业界利用。  相似文献   

18.
水圈包括海洋、湖沼、河流、冰川、地下水等,水圈中居住着地球上一半以上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古菌、真菌、藻类、病毒等,蕴含着地球上最大的微生物组。已有的研究表明,水圈微生物在重要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关键驱动作用。但是,人们对水圈微生物组的核心科学问题,即微生物如何发挥驱动作用至今了解不多。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水圈微生物驱动地球元素循环的机制"重大研究计划(简称"水圈微生物计划")正式立项。该计划拟选择典型水圈环境,解析微生物群落构建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物质与能量代谢机制以及微生物代谢活动的生态学意义与贡献,从而揭示水圈微生物驱动碳、氮、硫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机制。文章简述了该计划提出的背景与依据,以及涉及的主要科学问题和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9.
自然界最基本循环和微生物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当前农业和环境面临的难题,文章讨论了有机物质在植物、动物、土壤和微生物这4个系统中的运动,指出这些运动形成了两个稳定的基本循环,我们称之为自然界的最基本循环。近100多年来,人类忽视了微生物在有机物质的转化和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使微生物系统受到伤害,最基本循环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农业和环境出现了一系列严重问题。文章提出了恢复微生物系统和最基本循环的具体方案,希望通过发展微生物农业使中国农业走上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宏基因组研究的思想与技术推动了微生物组的兴起,积累了丰富的微生物基因组以及健康、动植物和环境相关的微生物宏基因组数据,形成了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数据库、标准化方法与分析工具。大多数平台聚焦于为项目或特定类型的微生物菌群提供数据支撑,难以满足更深入全面的微生物生物学研究需求。文章建议采用综合聚焦微生物分类单元总和的微生物系统组与聚焦特定生态位微生物种群总和的微生物组的思路,建设综合性的微生物组数据仓库,整合微生物分类、进化、生态以及相关"组学"数据与信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合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系统合成生物学研究的数据,支撑经高水平质控的综合性参考数据库、标准化的拼接与注释以及一流的数据汇交、搜索分享、深度学习和分析挖掘方法的研究开发。由此,亦将进一步集成大型微生物组项目的元数据及数据,形成数据综合完整、管理安全高效,服务功能完备的微生物组大数据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