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为指导思想,积极探求一种新的学生自律机制,使自律在制度、方法、内容、途径上有所突破,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德育工作路子。一、构建一种新的学生自律机制长期以来,我校坚持以德育为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育人为核心,全方位育人”的办学指导思想,建立了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劳动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机制,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先后组建了以学生党员为骨干,以学…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指出:“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如何做到这一点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我们学校经过一段实践,主要体会是:加强党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是关键,建立符合中师特点的德育机制是基础,坚持德育的全程管理是保证。一、建立网络化德育组织形成合力我校德育管理的领导体制是:党委核心领导,校长行政指挥,党政密切配合,实施  相似文献   

3.
德育观问题是德育工作的根本问题。通过对近十年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回顾与反思,我们认为,新德育观的基本点或核心应当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民族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育人,遵循新时期教育工作的规律和原则育人,按照新的德育任务要求、内容规范、方式方法和学生的特点育人。新德育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日大,即和大教育观相联系的大德育观,建立起多维、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纵横贯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 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做法,大致如下。 思想品德素质方面。我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育人意识,建立育人网络,优化育人环境。 1、首先健全德育机构,建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党、团、队、工会组织,加强德育队伍  相似文献   

5.
中等师范学校是小学教师的摇篮。师范生的素质不仅影响未来小学教师的素质,而且关系到几亿儿童健康成长和民族素质的提高问题。从中师特定的任务、培养目标及由此决定的办学特点、内容和方法出发,近年来我校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集中精力研究探索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管理,注意解决学校德育的完整性、思想的针对性、形式的多样性、教育的有效性,使德育工作出现了新的格局。与此同时,我们在教学方面,以“师”为特点,以“质”为重点,不断改革和加强教学管理,在智、能两方面加强对中师生的训练和培养。主要实践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在此引领下,学校德育工作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创新课程为着力点,以多元群体为支撑点,探索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德育”,扎实开展德育工作,不断增强校本德育实践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学校德育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作为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坚持"成人成才"并举的措施,实施德育工程,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德育目标,加强德育管理,夯实育人基础,在德育内容、方法上努力探索、积极实践,不断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加强、全过程渗透、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新局面。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相似文献   

9.
教之首,德为先。在学校德育中,"以养成教育为核心,制度建设为手段,各项德育活动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人人关注和参与德育工作的局面,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可以大大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建章立制,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建立《班主作工作量化细则》、《优秀班主任评选办  相似文献   

10.
正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多年来,我校紧紧围绕"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多元育人、自主发展、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培养会做人、会生活、会求知、会健体、会审美、会创新的一代新人"的德育目标。更新德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育人。我校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把学生作  相似文献   

11.
时代的不断发展,为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近年来,我校按照“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办学目标,坚持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原则,从小学生的年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符合儿童特点的德育途径。特别是“以童谣为载体,探索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系列教育,得到了有关专家的指导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支持,他们亲自指导教师把童谣教材化,编写了《学写新童谣》教材,使课程得以顺利实施, 并向学校各方面辐射,形成了我校新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2.
尹臣 《中小学电教》2011,(11):47-47
<正>德是育人的根本。多年以来,我校全体教育者孜孜以求,一直把德育工作摆在五育之首,确立了紧紧围绕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的"四个育人"来落实德育目标的有效德育途径。我们坚持实践、探索,效果不  相似文献   

13.
学校德育工作事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事关未来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我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育人宗旨,针对新时期中学生的思想特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研究探讨德育工作新途径和新方法,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德育工作特色,推动了学校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魏薇 《快乐阅读》2023,(6):109-111
<正>在新时代,中职院校要全面践行德育理念,积极打造特色德育、优质德育和品牌德育工作体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起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将“三全育人”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5.
我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德育的有效性,确立了“五个观念”,即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的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建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观念;以德育工作有效性克服形式主义的观念;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的观念。德育工作是政治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郭伟 《考试周刊》2011,(6):225-226
多年来,我校环环紧扣抓好德育工作,在全校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发挥行政、教师、后勤工作人员、学生会学生组成的校园管理网络作用,齐心协力、齐抓其管.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创建了文明、平安、和谐校园,有效提升了德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我校德育工作始终坚持以<中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为指导;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突出德育工作地位;坚持优化育人环境,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8.
伍戎军 《教育导刊》2003,(10):50-51
作为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实用人才的中专学校,如何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遵循德育工作规律,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呢?笔者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些思考和探讨。一、全方位渗透德育,寓德育于各种活动之中中专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以培养“四有”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为总目标,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根本,与时俱进,把德育工作放在核心地位,全方位渗透德育,并寓德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坚持把德育放在核心地位。我们应坚持把德育放在核心地位,通过政治理论与思想品德课教学乃至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引导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正确认识我国国情,树立爱…  相似文献   

19.
高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重任,抓好德育工作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本途径。而要真正将高校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全方位德育体系。 一、建立全方位的育人系统,形成多元化的德育格局。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搞好高校德育工作,必须树立全员德育意识,不能把德育工作简单地理解为是从事德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的事,而应认为它是全校教职工所担负的共同任务,必须让全体教职工认识到,大家都是德育工作的主体,学校的教学、管理、后勤、科研、校办产业诸方面的工作都要服从于、服务于育人这个核心,必须建立全方位的育人体制,形成育人的系统工程。高校育人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结构,该结构通过教学部门、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的通力合作,形成完善的育人体系,发挥育人整体优势。除依靠党、政、工、团等专业政工队伍专抓德育工作之外,还要倡导教师教书育人,行政人员管理育人,后勤、图书人员服务育人,真正使全校师生既成为德育的主体,又成为德育的客体,从而营造全方位的校园育人大环境。  相似文献   

20.
我校是北海市银海区的一所农村中学。近两年来,我校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和中学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工作目标,即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为实现这一目标,我校坚持德育为首,切实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一、坚持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江泽民同志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江总书记的这一段话,从整体上对学校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实践一再证明,只有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