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个班级不仅有好学生,还有后进生。作为教育者,千万不能因为后进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难道这些后进生真的无药可救了吗?教育者要真正地为了孩子的成长树立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应该建立在孩子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之  相似文献   

2.
“后进生”是学生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这类学生在学习、道德品质和遵守纪律等方面往往与普通学生有明显的差距。这些差距并非与生俱来,只不过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某些不良影响而形成的。教育和感化的过程表明,很多“后进生”尚未定型,只要我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存在的问题,运用恰当的方法,就有可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9,(A1):155-156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我们必须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以促进后进生的转变,实际上,这也是每个教育者的义务和责任。后进生一般来讲是一个班级的差生,其成绩以及相关表现相对较差,这些后进生或多或少是大多数人眼中的问题学生,他们没有获得适当的尊重和理解,如果长期这样下去,这些后进生的心理会趋于扭曲,有的会变成自卑从而自我放弃,有的则会趋于暴力走向犯罪深渊,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感化后进生,使其心理趋于阳光向上,成绩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慢慢提高。本文正是从后进生谈起,通过阐述后进生的相关概念,来引出班主任有效转换后进生的相关措施,希望能够对现阶段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把一些品德行为不良、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称为后进生。如今,出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差生”一词被列为教师忌语,而代之以后进生、暂时后进生、潜能生或待优生等。虽然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回避一些消极的字眼,但是却不能回避在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后进生问题。因此,要教育这些后进生使他们走向正轨,就必须认真分析他们的特点及造成他们后进的原因,找出他们的问题所在,把握他们的心理动向,制定一套对症下药的矫治措施,而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教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的隐性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理暗示、情绪感染等手段,对学生采取间接控制,或通过潜在力量影响学生行为和心理状态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与显性管理相对应,主要通过师生之间的心灵默契达到管理的目的。显性管理往往表现为强制性,而隐性管理则呈现出内隐、感化性。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课堂教学隐性管理的运  相似文献   

6.
职业高中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不相信自己能成功,往往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学习基础差,自己智商不高等等,而不认为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甚至家庭、社会也认为职高学生不会有大的发展前途。经调查了解,非智力因素在职高学生成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职高学生大部分心理充满矛盾、困惑,有些学生情绪低落、不思进取,基于这种认识,在解决后进生的问题上,教师的工作重点不应只放在提高教学成绩、强调纪律上,而应针对不同的表现,了解后进生的成因,采取不同方法。1、建立后进生档案。从入学起我校就开始建立后进生的人头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加记载。要求班主任、科任老师、年级组长、团总支书等负责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后进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使后进生的教育更有针对性,达到更好的教育转化效果。2、用爱心及人格的魅力去感化教育学生。在通常情况下,后进生在思想感情上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挫折,心灵上遭受过创伤和蒙受到各种不幸等。因此特别要求教育者要充满爱心,用人格魅力——高尚的师德、言谈、举止、穿戴、情感(特别是对后进学生的情感)、渊博的知识、严谨...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学中对"后进生"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长期以来后进生的心理始终处于受压抑状态,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晒不到阳光的角落"。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争奇斗艳。  相似文献   

8.
王丽萍 《考试周刊》2012,(89):179-179
在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最难最苦的事恐怕就是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了。而在小学,后进生也就是所谓的“差生”和“问题生”又占有相当的比例。这部分同学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在心理品质上也存在不少问题。由于长期失败的经历,强烈的自尊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们往往与老师、学管人员和同学处于对立状态,这种状态严重影响到个人的健康成长,并严重阻碍着优良班风、学风、校风的创建和形成。所以,重视对“后进生现象”的研究,加强对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和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尊重学生。以真诚的爱感化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教育行为是教育者对教育情境的反应。教育习惯是教育者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形成的自动的、稳定的教育行为方式。教育习俗是多数教育者在长时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固定化、模式化的心理和行为的共同习惯。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成为促进或阻碍教育发展的内部隐性力量。  相似文献   

10.
后进生的教育 ,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对他们的教育倘若一味采取批评、斥责、惩罚乃至冷嘲热讽的方式 ,只会更加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导致他们心灰意懒 ,自暴自弃。因此 ,笔者认为对后进生的教育应以厚爱为起点 ,以情感为基础 ,用爱心、诚心、细心、耐心、信心这“五心”去温暖感化后进生的一颗“凉心” ,使他们在教师春风化雨般的关怀下得到进步。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 ,既是师德的集中表现 ,又是教师育人的动力源泉 ;既是感化学生的基石 ,又是教育学生的催化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热爱学生。”…  相似文献   

11.
“后进生”是学生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这类学生在学习、道德品质和遵守纪律等方面往往与普通学生有明显的差距。这些差距并非与生俱来,只不过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某些不良影响而形成的。教育和感化的过程表明,很多“后进生”尚未定型,只要我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的后进生研究表明 ,造成后进生的原因错综复杂 ,有的是学生自身的因素 ,有的是社会、学校、家庭方面的因素。后进生中广泛存在的认知障碍、情意障碍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教育者需认清影响他们进步的障碍心理 ,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促使后进生不断进步。一、后进生的障碍心理1 畏惧心理调查发现 ,这种心理较多存在于低年级和程度较轻的后进生中。个别教育者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极不平等的位置 ,居高临下 ,对后进学生多以训话的口气交谈 ,动辄以叫家长、体罚、变向体罚等简单方式作为首选教育手段 ,结果在后进生的心灵上投下了…  相似文献   

13.
教育惩戒是一项必要且理性的教育管理活动。要实现有效的教育惩戒,教育者需要从学生的犯错行为中依据对他人或公共利益的危害性、消极结果是否滞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等筛选出合适的惩戒事件,在选择惩戒事件时不能仅仅进行质的区分,也应该注意量的限制。实施教育惩戒需要讲究技术细节:低强度优先于高强度,适时使用信号化惩戒,注重针对性和及时性,坚守一致性。很多惩戒行为通常难以独立地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还需要教育者的关爱和疏导行为协同发挥作用,而对于特殊学生可能需要特殊的教育方式,教育者需要量力而行,由此形成惩戒中的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14.
正负面教育,又称反面教育。到目前为止,它还是一个尚不清晰的概念,在现有的教育学教科书和辞典中均找不到对它的定义。笔者认为,负面教育至少应该同时具备以下特点:(1)强制性。它是教育者以外在的强制性方式开展的教育,主要方式就是限制和制止;(2)批判性。主要指向学生的危险行为或失范行为;(3)必然给学生的心理施加一种压力;(4)一定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危险行为或失范行为。  相似文献   

15.
黄奉平 《教书育人》2001,(15):34-35
对后进生教育中,我们往往加班加点地为后进生补习功课,师生、家长都付出了努力,而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却没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在除了少部分后进生在智力上、学生方法上存在问题外,大部分后进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应该从了解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开始,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一、后进生的心理问题1.自卑心理学习差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白眼,因而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期望较低,常有一种“我不行”的消极心理。这种心理使学习活动受到影响,导致学习活动的失败或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界对感化教育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文章对感化与感知、感动、感染、感召等带“感”字词语,及感化与教化、转化等带“化”字词语进行了比较与辨析;指出感化不等同于教育,而是要以教育为导向,发挥自己特有的功能。感化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人们思想观念、品德形成的规律,以反映社会要求的情感信息影响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激发起一定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改变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教学后进生的心理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后进生的内心十分敏感与矛盾。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剖析从宏观上看,通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与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与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进与习惯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与经常受到挫折的矛盾,等等。从微观上看,由于每个人的气质特点不同,其心理状态不尽相同。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更好地转化后进生,应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  相似文献   

18.
教育活动是一种具有双边性质的活动。其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状态,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基于此,在学校教育中,对被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心理状况等的了解,总是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而往往忽略了对教育者(教师)心理态势的要求。其实,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往往具有不可选择性,教师不能选择喜爱的学生去教育。相反,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去选择自己喜爱的教师,力图追求心理学上所谓的“相容”状态。事实上,我们也发现,学生总是对他们喜爱的老师所教的课程要比其他教师的课程感兴趣。这种现象正是对教育者…  相似文献   

19.
王妮 《教育导刊》2002,(10):16-18
在平时的思想教育时,教师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对普遍学生或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很少提到学习优等生,因为这部分学生平时很少有捣乱行为,表面看来他们不会令老师和家长操心.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对于学习优等生需不需要进行思想教育?该如何进行教育?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过去我们在转化后进生时,往往只注意对后进生的品德、行为、习惯或学习成绩进行转化,而忽略了对其心理状态的分析与研究,结果影响了转化工作。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注意认真研究后进生心理病态的成因及转化策略,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后进生的转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后进生病态心理的表现1.自卑。由于后进生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特别是在学习中,总是落后于其他同学,并经常受到家长,教师的冷遇和同学的白眼,于是便认为自己的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