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约翰.弥尔顿于1667年创作出的《失乐园》可谓是文学史上屹立不倒的丰碑。然而,弥尔顿《失乐园》大篇幅地描写撒旦,其原因在于向读者阐明一个事实:撒旦是恶魔,撒旦是人类不幸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失乐园》是弥尔顿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作为一篇神话史诗中的典型代表,所塑造的亚当、夏娃、撒旦、上帝、天使等形象都较为丰满,尤其是撒旦形象,体现出了作品推崇及追求的精神,具有代表意义,本文即针对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形象及长诗主题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失乐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弥尔顿代表作之一《失乐园》中魔王撒旦与上帝的对抗,探究背叛者撒旦的英雄气概。撒旦的这种反抗映射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现状以及诗人本人对于革命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4.
朱晓光 《文教资料》2007,(30):28-29
《失乐园》是十七世纪英国作家弥尔顿的代表作。在这部史诗作品中,弥尔顿开门见山地宣称要"阐明上帝对人之道",然而,他随后却塑造了一个英勇的反叛者撒旦形象。而随着人类始祖亚当、夏娃的出场,读者逐渐明白:史诗的真正英雄是人类。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品《失乐园》的分析,揭示出弥尔顿身上的多重矛盾性,即革命性、清教主义和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5.
撒旦是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人物,是西方"上帝"的敌对方,属于所有"罪恶"的化身。在《失乐园》中,通过丰富的语言,活化了撒旦的"罪恶"形象,弥尔顿笔下的撒旦具有悲情英雄和狡诈恶魔的奴隶形象,本文以此为依托展开一系列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6.
撒旦是弥尔顿《失乐园》中最具争议的人物。一方面,撒旦是个敢于反抗上帝暴政的反叛英雄;另一方面,撒旦被认作是一个诱惑人类堕落、彻头彻尾的恶魔。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宗教信仰、革命事业等方面,可以了解到撒旦并不是单一的英雄或者恶魔形象,他的形象具有复杂性与矛盾性。  相似文献   

7.
弥尔顿是17世纪英国最伟大的革命诗人之一。他的著作中最出名的就是无韵体史诗《失乐园》。本文通过分析作者所处的个人和社会环境对这部作品的巨大影响来说明作品中体现的作者的人生观,政治观和宗教观等。清教徒的出身使得弥尔顿写作时取材于圣经,创造了全新的上帝和撒旦以及众天使的形象;良好的教育背景使他信奉真理自由而质疑权威,并化身撒旦鼓励亚当夏娃求知,反抗上帝的权威;对资产阶级的支持又驱使他将撒旦塑造成一个推翻上帝这个“暴君”的领袖。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研究了《失乐园》中作者要表达的自由观思想在学界引起的争议,并通过对作品诞生时代的分析解释了争议的原因。而后通过对失乐园中两大堕落主人公形象——人类和撒旦的分析,来研究弥尔顿在长诗中表达的人类充分享有自由意志的主题思想,以及本篇诗歌中表达的自由观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9.
吕晓军 《考试周刊》2009,(44):32-33
《失乐园》是描写人类堕落的长篇史诗。它讲述了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原本纯真无邪.因魔鬼撒旦的诱惑而反抗上帝的旨意.最终遭遇堕落致罪的过程。作者弥尔顿在诗篇中大量运用《圣经》人物意象,从而使作品的主题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本文试图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对书中的《圣经》人物撒旦,以及亚当和夏娃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相似文献   

10.
撒旦是《失乐园》中具有双重人格的矛盾性人物,他既是一位敢于向最高权威抗争的反叛英雄,又是一个权欲熏心、骄矜狂妄的堕落者,同时他还是弥尔顿关于自由意志与理性原則并重的思想观念的艺术载体。  相似文献   

11.
受德莱顿、布莱克等对弥尔顿<失乐园>中撒但形象误读之影响,学界认为<失乐园>是在宣扬魔鬼的反叛精神,弥尔顿与撒但同党,他通过长诗反映了17世纪的革命精神.本文认为这一观点既不合乎诗歌文本,也完全背离了弥尔顿创作撒但形象的原意.弥尔顿其实是通过<失乐园>来谴责撒但带给人类的悖逆和堕落,认为只有回归神圣真理才能带来真自由.  相似文献   

12.
REVIEWS     
Exporting British Universities New Universities Overseas.
Carts History What is History? The George Macaulay Trevelyan Lectures, 1961
Neglecting Milton's Poetry The Living Milton.  相似文献   

13.
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被视为英国诗歌史上的最宏伟的史诗性作品。新古典主义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对这部作品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从而开创了《失乐园》的评论历程。德莱顿,着眼于《失乐园》与古希腊罗马史诗相比较,认为弥尔顿兼有荷马和维吉尔两人的优点;艾迪生就《失乐园》中的人物刻画、史诗的主题性质、诗人丰富的想象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他也指出了史诗中的不足;新古典主义批评的集大成者约翰逊全面肯定了史诗的道德意义及崇高的风格,但他认为弥尔顿的词汇乖癖、笨拙。这个时期的《失乐园》评论都是以新古典主义理论为根据的。  相似文献   

14.
《黎西达斯》是一首牧歌式的挽歌,是弥尔顿为哀悼其朋友爱德华·金的夭 亡而作的。但仅仅把这首诗看作是一首挽歌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在哀悼 朋友的同时作者还表达了另外两个主题:反对英国教会;阐明自己对诗歌 的看法及心目中理想诗人的形象。这三个主题互为一体,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5.
陈玉伟 《海外英语》2012,(1):189-190
John Milton’s "On His Blindness" is one of his renowned sonnets,which takes on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style and theme."On His Blindness" was always regarded as the one that reflected Milton’s life and illustrated the heavy influence of Puritanism,in which Milton presented his calm attitude toward the blindness and deep reverence for God.However,if it is read between lines,more ideas about Milton’s confusion and latent complaint will be felt.This paper will adopt the idea of close reading of New Criticism to analyze what has been missed and misread through years in John Milton’s "On His Blindness".  相似文献   

16.
The motive forces of literary cre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an author’s personal experiences.Milton experienced great losses during his lifetime,which produced deep infl uences on his poetic writing.This thesis,based on Freud’s"repression"and"compensation"theory,analyzes Milton’s psychological state in the creation of Paradise Lost,aiming at exploring infl uences of the poet’s experience of loss on the creation of Satan in his masterpiece.  相似文献   

17.
文艺复兴时期是科学已登上历史舞台而神学犹在的时期,科学发现带给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弥尔顿的科学观不但体现在其对政治和宗教问题的看法上,还影响弥漫到他的作品中.  相似文献   

18.
《梦亡妻》的情节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尔顿这首十四行诗《梦亡妻》,主题哀威,感情婉约,采取叙事形式并置于梦的情景之中,来表达失去爱妻的深切痛苦以及对他们愉快往事的无限缅怀。其不仅包含着强烈的思妻感情,而且也承栽着深邃的革命思想,让读者看到了诗人那积极的人生态度——黑暗的隧道里,光明就在前头。  相似文献   

19.
刘衍 《海外英语》2012,(1):207-208
《失乐园》是英国17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弥尔顿笔下的经典史诗。全诗共12卷,记录的是圣经中创世纪的故事。该诗第一卷气势浑宏地展现了魔王撒旦被贬入地狱后联合其他被贬诸神一同准备向上帝宣战的全过程。弥尔顿对形形色色的人物描写可谓入木三分。该研究探索第一卷中撒旦和上帝两个性格迥异的主要角色,从不同的视角试图证明诗人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文本分析,该研究揭示有助于更好理解文本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