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龙岩市教育与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用地布局为实证,基于市域和城市两个层面,通过新型网络联通体系在交通网络体系作用下的空间结构分析,指出新型网络联通体系将教育公共服务空间扩展为“集聚与扩散”新模式,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空间扩展为“点状与网状”新形态,提出以“智慧城”为载体的“教育城”与”健康城”等城市公共服务用地空间扩展模式新理念,为城乡建设管理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城”?城和“乡”对应。城近于市,乡近于村。什么是“城市”?城市就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人气旺盛、贸易兴隆、生产力领先的大区域是当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城”?城和“乡”对应。城近于市,乡近于村。什么是“城市”?城市就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人气旺盛、贸易兴隆、生产力领先的大区域是当今人们追求的目标城市,“城市化”成了世界范  相似文献   

4.
池州市属于安徽省的欠发达地区。处于“T”型开发战略长江轴线上皖江经济带的波谷,区域中心城镇规模小,点一轴系统形成晚、成长较快。基于点-轴系统理论,吸纳双核结构模式观点,提出以“梳”型空间结构作为池州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模式。“梳”型空间结构是以皖江经济带池州段作为发展主轴。池州城-蓉城镇、池州城-梅街镇、殷汇镇-仁里镇、大渡口镇-尧渡镇-东流镇等双核结构与之耦合而形成的一种空间结构形式。“梳”型空间结构利于整合区域发展空间,加强城镇体系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5.
“城市”与“城镇”高中地理新大纲中提到“城市”与“城镇”。高中地理 (试验修订本·必修 )教材中提到集市“可能演变为城市”。我国古代的“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是指四周筑有围墙 ,用以防卫的军事据点 ;“市”则指交易市场 ,是商业和手工业的中心。随着社会的发展 ,城里人口渐多 ,“市”便在“城”内或城郊出现 ,“城”与“市”逐渐结合为一个统一的聚合体———城市。“镇”与“市”原本有严格的区别。“镇”以军事行政职能为主。到宋代才摆脱军事色彩 ,以贸易镇市出现于经济领域 ,成为介于县治 (县政府所在地 )和草市…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昆明为例,提出建设现代城市“景城一体”城市型旅游目的地目标。通过对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分析及对城市型旅游目的建设的条件分析,深入研究了“景城一体”城市型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文化、资讯、环境、科教和制度五个要素。在系统分析“景城一体”城市型旅游目的地建设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景城一体”城市型旅游目的两大途径:打造“景城一体”城市旅游品牌及“景城一体”的多元立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昆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十分复杂,一直是城市地理、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研究重点与难点.以高原山地城市昆明为例,梳理其空间结构演变“时-空”过程,发现演变特征为:1)演变的基点未变;2)城市空间结构高度密集和功能分区混杂;3)圈层结构日益明显.并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角度提出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城、市和城市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中国古代的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是旧时在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墙垣,一般有两重:里面的称城,外面的称郭。城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野兽侵袭,后来演变为扼守交通要冲、具有防卫敌方侵袭作用的军事据点。最早的“城”还不具备宗庙、宫室、商业市场、手工业工场等一般城市所应该具备的物质要素。“市”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早期的市没有固定位置,后常在居民点的井旁,故有“市井”之称。随着商品经济的…  相似文献   

9.
皇城与郭区是中国古代都城空间结构的最主要分化,城、郭关系从原来的“以西为尊”、“坐西朝东”的空间结构模式,转变为魏晋南北朝后的“坐北朝南”、东南西三面郭区围绕皇城的空间结构模式,并且从原有的“多宫殿”制逐渐转化为“单宫殿”制.最终,形成外城围绕皇城、皇城围绕宫城,具有棋盘格式中轴线布局的“重城式”都城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间结构问题一直是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城市空间结构处于不断演进过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演进要受到众多驱动力的推动作用。自然资源、交通、承载力、政策引导、土地“效应”、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六个方面影响着东北地区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1.
宋福娟  刘海霞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0):111-112,F0003
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是一项以揭示未来的理想城市模式——生态城市所具有的共同空间结构特征夏模式的应用性基础理论研究.该文从生态城市的概念入手,探讨了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基质和特点,从而引导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演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与“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不断的“量变”积累到“质变”的飞跃,即从萌芽到形成,由各自独立、分离的个体发展成合二为一的复合体,在中国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一,乡村式城堡阶段,大约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初,城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军事及其他防御功能,这时“市”还没有出现;其二,城、市分离阶段,大致从夏初到西周前期,这时“市”虽已产生,但城的防御功能等与市的买卖交换功能等是各自分离、独立的;其三,城、市结合一体化阶段,从西周开始,城与市在逐渐有机地融合以后所表现出来的集合性特点与综合性功能日益显现,从而最终构成了一种区别于乡村的独特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表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真正意义的城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依托重工业发展和典型的“一市双城”结构是包头市城市空间演变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城市吸引力、辐射力和核心竞争力不足,用地结构和城市结构需要优化,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严重,生态环境需要改善是包头城市空间扩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未来包头城市空间发展要以集中为主,兼顾分散,形成“一城四组,以新促旧,新旧联动”的新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4.
城市品牌是城市环境、文化底蕴、经济活力、精神品格、价值导向的综合体现,它不仅拥有持续创造财富的巨大潜力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巨大能量,而且能够引导城市居民的意识、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为城市创造形象、信誉和声望,是宝贵的社会、文化、经济资源和最有价值的城市财富。德州地处华北平原,受齐鲁和燕赵两大文化板块的相互作用,受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的共同影响,具有显著的“厚德”传统。德州城市品牌建设要在打造“运河名称厚德之州”这块金字品牌的同时,不断强化“京剧城”、“围棋城”、“商贸城”、“美食城”、“太阳能城”、“功能糖城”、“中央空调城”、“玻璃钢城”等辅助品牌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5.
重塑内江“甜城”品牌新视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品牌的塑造力度,直接体现城市经营者的水平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程度,不仅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更是一种城市经营哲学。内江塑造“甜城”品牌,要注重发挥“天府通衢、成渝纽带”的枢纽位置,推动“五谷丰登、五业兴旺”的经济发展,彰显“名胜景观、地杰人灵”的鼎胜人文以及建设“和乐百家,福祉万年”的和谐生活。  相似文献   

16.
湘版教材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介绍了"城市的地理区位、城镇空间布局特点、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以及中心地理论".如果说"城市的地理区位、城镇空间布局特点、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是有关城市个案的知识,那么"中心地理论"是有关一定地域范围内城市与城市之间空间结构的一个重要知识.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经由课堂教学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将学生对于城市的感性认识转化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理性知识,以及基于本校绝大部分学生均来自于顺义,对于顺义县城相对较为熟悉的这一学情,尝试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使用google%earth进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乡土地理案例教学。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表现了城市各种物质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能够促进对不可再生的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城市聚集经济的效应,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当前及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内外空间结构双重调整是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性质。  相似文献   

19.
张闻 《教育》2008,(4):52-53
人们常常根据城市的特点给它冠以名称,比如纽约被称为“大苹果城”,新加坡被称为“花园城”,昆明因气候四季如春被称为“春城”。位于中原的郑州,因其绿化率高被冠以“绿城”的称号。从1990年摘得“绿城”的桂冠至今18年的时间里,这个城市的人们从来没有放弃对优质城市环境的追求。一个以宣传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20.
以物质、空间、时间“三位一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纲,按照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时间序列进行探讨.在总结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社会中城市的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主要的生产要素从土地→资本→知识逐步转变;城市的空间结构将实现由要素推动阶段→投资推动阶段→创新推动阶段的演变.进而在时空的架框下系统分析,推证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城市空间结构将出现由紧凑型向松散型转化,各种经济实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多样化、多中心布局的演变趋势.最后提出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诸多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