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琪  杜婧  孙文丽 《兰台内外》2023,(32):70-72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作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阵地,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文章结合我校图书馆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探索,探究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公共图书馆承担保存民族文化、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使命,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对广西15家市级公共图书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进行研究,总结现状、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馆藏特色文献为基础,开展常态化民族文化资源专题推荐服务;以民族特色文化为抓手,打造有影响力的民族特色阅读活动品牌;以民族特有元素为装饰,建设特色鲜明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空间;以新媒体为传播媒介,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等对策,以期为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档案馆是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力量,在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系统提出研究问题、梳理相关文献,在明确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全面阐释档案馆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因,立足档案馆自身独特优势,从资源、场域和实践等层面剖析档案馆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性,并围绕服务基础、服务手段、服务方式和服务导向等维度提出档案馆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期冀为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大局贡献档案馆的力量,彰显档案馆促进国家治理增效的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媒体传播形式的深刻变化,地市党报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增强地市党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闻宣传效果,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地市党报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出发,结合地市党报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提出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王首斌 《今传媒》2024,(1):79-87
加强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人才培养,既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促进民族团结的现实需要,又是民族地区出版业向出版强国迈进的重要支撑,更是加速建设出版强国和文化强国的首要依托。本文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现实困境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民族出版事业的发展趋势及工作要求,提出了“明确理念—完善路径—创造环境”的多元人才培养路径,旨在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联合等方式,促进民族地区出版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6.
民族政策传播是勾连民族政策与国家认同的中介,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全媒体时代,应科学运用现代传播规律,积极传播主流价值,构筑以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为内核的“同心对话机制”,建立“信息流—文化流—情感流”相融合的共情传播网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加专业的传播保障。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纪录片以“文化记忆”为传播媒介和方法,作为构建民族共同体的一种媒介形式,具有存储、激活、缝合民族文化记忆的作用,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为观众塑造了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本文将文化记忆的构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种思考理念,从文化记忆的视角出发,以少数民族纪录片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少数民族纪录片的主题内涵、叙事方式、呈现视角三方面的深度分析,从社会维度、价值维度和历史维度等视角,探究了少数民族纪录片对文化记忆的构建作用。本文认为,少数民族纪录片通过保存当下的影像和符号,并将其置于历史发展脉络和社会发展进程之中,运用这一特殊的媒介形式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文化记忆得以连续与整合。  相似文献   

8.
对13所民族院校图书馆在筑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进行了调查,从网站主页和微信公众平台是否发布相关内容、民族特色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如阅读推广、培训与讲座、学科服务等)、是否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关专题专栏、民族特色与交流交往交融空间打造等方面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究民族院校图书馆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  相似文献   

9.
马黛 《中国编辑》2022,(2):82-85,91
民族题材电视剧扮演着构建国家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媒介,在形塑民族意识形态方面发挥着独特的想象和建构作用.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影响力的逐渐攀升,民族题材电视剧无论在内容创作还是传播技术方面都不应再拘泥于老生常谈的传统叙事模式和单一的传播技术手段.本文基于改革开放至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题材电视剧中...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文化安全观的核心要义是深刻把握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家发展前景,高举民族团结伟大旗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践行新时代文化安全观需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措施、大力开展文化交流互鉴、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明确中华文化就是民族文化的根本。未来,我们要打造新媒体平台掌握舆论话语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明确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推进“第二个结合”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周岚 《新闻前哨》2023,(22):16-18
内蒙古特色文化不仅是蒙古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特色文化与高校专业教学的结合,不仅能够加强我国各民族文化的认同,同时也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培养传媒领域人才的专业,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立足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学生主体,从专业课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全方位开展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亲共民主人士和团体,以及爱国人士创办了大量进步期刊.在民族危亡的时代背景下,各类进步期刊通过阐释中华民族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激活共同历史记忆、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式,有效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广泛传播,促进了全民族抗战事业的发展,为当前各类期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面对中华文化认同建构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建构中华文化认同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突破既有中华文化认同建构的研究路径,在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从多元一体的视角出发,对青年群体的社交媒体使用与中华文化认同建构情况进行考察,以质化研究为基础,辅以必要的量化分析。通过研究分析结果来重构中华文化认同的指标体系,为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建构中华文化认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牛草雨 《东南传播》2023,(6):103-106
詹姆斯·凯瑞认为符号实现了对现实的表征,又表征着现实。在传播的仪式观视域下探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就是要关注如何通过仪式及符号表征来强化共同体身份认知,维系情感、深化家国情怀和中华民族认同感。通过对仪式观特点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下的共同体思想与中华民族意识的内涵与发展的论述,提出以下两条基本路径:一是以“五观”为底色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符号;二是以影视声像媒介为仪式载体引导共同体参与互动。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多元化技术特征在赋予大学生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以鲜明时代性的同时,也使大学生在媒介交往的具体行为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如媒介认知度不高、媒介行为及目的的"偏向性"、网络道德自律意识淡薄等。为此我们亟须通过多种策略与途径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介技术与方式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及时系统地开设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培育课程;积极建立基于培养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新媒体心理素养教育;建立以社会、家庭和学校为共同体的媒介素养教育立体网络。  相似文献   

16.
文博类综艺节目在普及知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宝藏》《我们的宝藏》等文博类综艺的涌现和火热,文博类电视节目的形态在不断改变,社会功能更加多元。本文以河北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我们的宝藏》为例,通过分析节目的社会功能,以期为文博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纪录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初期聚焦地理特征与风土人情的“民族—自然”萌芽期,到世纪交替市场力量介入下融入社会议题的“民族—社会”成长期,再到新时代以来政策、产业、技术等加速驱动下刻画民族生活全景的“民族—人民”转型期,逐渐形塑现代化、多元化、融合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容主题与审美形态。植根历史脉络,面向未来发展,纪录片可以通过打造兼具人本意识、家园意识、民族认同意识三元结构的“民族共同体影像”,以植根社会现实发展的共时性内容题材、契合民族集体志趣的共通性创作手法、立足用户视听需求的共融性传播路径,聚焦民族共同关注,汇集民族共同情感,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
阅读推广是促进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双循环”发展战略给民族地区阅读推广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赋予阅读推广新的价值和使命。在“双循环”发展背景下,阅读推广对促进多元文化融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民族地区阅读推广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因此,民族地区阅读推广需要在完善阅读推广机制、加强资金扶持、融合多元文化、优化文献资源供给、强化队伍建设和培育文化消费方面推动区域文化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文化教育水平,以内涵式发展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助力和赋能“双循环”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吴锋  仲建琴 《新闻战线》2023,(14):69-72
巴彦淖尔日报社优化资源配置,创建全媒体人才培养与新闻生产机制,以矩阵化“超级协同”模式,逐步构建起面向基层群众的资源整合枢纽与协同治理平台。以文化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思想文化基础,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为民族地区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体现出党中央对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正确政治方向的高度重视。论文围绕高校图书馆人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塑造高校图书馆发展新动能,提出要强化文化育人使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治自觉和服务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