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后区前置”媒介情境下新媒体传播的伦理失范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5,(23):54-58
媒介技术的发展促成了新的媒介情境,打破了不同信息系统的分离状态,出现"公共情境"合并"私人情境"的现象,极大拓展了媒介的"前区"空间。伴随着信息处理、接受方式的变化,人们的生存方式、思维价值取向、文化认同等一系列要素都在经历深刻变化。本文结合媒介情境理论,探析新媒体传播过程中日益严重的伦理失范现象,分析媒体传播伦理失范的表现和成因,以期构建新媒体传播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媒介全球化与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之下,当前我国"媒介事件"屡见不鲜,其中的媒介道德标准和媒介伦理关系问题不容小觑。这不仅关系着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性,而且关乎到整个大众传播媒介的素质水平。本文拟在客观分析我国当前大众传播媒介伦理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寻找深层次的原因,以期为转型期我国媒介伦理建设与完善提出一些可供探讨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宋付力 《传媒》2018,(13):78-80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伦理涌现出技术伦理、参与伦理、运营伦理等一些新问题.在这些新的新闻伦理问题面前,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助于提高网民对技术生产新闻的认知程度,也可以提升公民参与新闻生产过程中的伦理意识和对新媒体内容的选择水平.面对新媒体产生的新伦理问题,本文提出,应该从媒介素养教育的媒体形态、对象范围、内容范畴三个方面入手,发挥媒介素养对新闻伦理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媒介伦理的基础是道德哲学,儒家伦理思想和埃吕尔的技术哲学推进了当代媒介伦理学研究。新媒体语境下的媒介伦理与传统媒体没有本质区别,都应该遵循人类尊严、告知真相和非暴力的普世伦理准则。"窃听门"丑闻和"世界传播新秩序"的衰落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传播伦理问题。职业伦理总的趋势是走向实践或者应用伦理,最终会走向公共伦理。媒介伦理学将继续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而存在。  相似文献   

5.
卢会 《今传媒》2016,(9):39-40
受媒介政治环境和媒介自身职业道德缺失等因素的影响,灾难新闻报道中存在着伦理失范现象,如淡化灾民的生存状态、缺少人文关怀,这不仅危害媒介自身公信力,也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谐。而马克思人学思想主要探求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关注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对灾难新闻报道中媒介伦理失范现象的缓解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诗涵 《今传媒》2023,(3):18-20
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迅速发展,成为了舆论引导、信息传播和公众快速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也带来了一些媒介伦理失范问题,产生了消极的社会影响。为减少自媒体的伦理失范现象,营造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新媒体发展环境,本文以自媒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并结合案例,探究了自媒体媒介伦理失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和表现,从媒体、受众、技术监管和法律法规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何明敏 《东南传播》2014,(10):74-76
本文在新媒体、中国社会转型期和全球化三大理论背景下,对媒介伦理进行了重新释义。在新的媒介伦理语境下,运用拉斯韦尔5W模式,对公共场合伤人事件的传播过程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并试图用波特方格使传播者走出此类事件中的伦理困境,为公共场合伤人事件的报道与传播提供相对合理的范式。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职业评价和监督开放化,新闻界被社会公众"围观",新闻伦理事件成了"社会事件",受到热议,常有争议。因此,建立开放的新闻伦理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通过分析建构开放的新闻伦理评价体系的必要性,指出建设开放的新闻伦理评价体系,需要理论上的突破,打破闭合式思维,同时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构建体系化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9.
媒介伦理存在于社会深层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之中,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的具体变动构成影响媒介伦理的变量,若影响媒介伦理的诸变量总体上内在协调发展,则形成社会转型过程中塑造良好的媒介伦理观和媒介伦理规范,反之则产生社会转型过程中媒介伦理失范行为和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于数字媒介伦理概念进行文献综述,根据现阶段数字媒介伦理发展情况,选择从网络媒介公司、新型主流媒体、自媒体、互联网用户四个主体进行概括总结.最后,本文针对数字媒介伦理概念发展的现实状况,指出现阶段该概论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做出研究发展的理论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王涌米 《传媒》2019,(14):76-78
在新媒体时代,几乎所有人都要使用媒介。如何使用媒介传播信息,避免情感掺杂,保持新闻信息的客观、真实再现,是当前媒介伦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库尔德利的观点值得关注,他认为,与媒介打交道,有必要诉诸德性伦理,发挥它对媒介使用的规范作用,获得与媒体相处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公众往往通过媒介感知外部世界。本文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搜狐新闻、新浪新闻、网易新闻的客户端官方微博中发布的有关"山西"的新闻报道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发现,媒介对有关山西的新闻报道主题单一化—不够全面客观,使得山西的媒介形象负面化。  相似文献   

13.
李浩  李连成 《东南传播》2011,(5):152-153
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新闻报道工作的一支重要补充力量的通讯员如何提高自身媒介素养,适应媒体发展需要,笔者试图从认识媒介、利用媒介、理性解读、批判思考四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强大、高效、准确的信息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分析手段驱动全球新闻业走向数字化媒体时代,新闻内容的生产与获取也产生巨大变革。与此同时,智能媒体在新闻内容的生产中屡屡陷入新闻伦理失范。通过对比自媒体与智能媒体媒介伦理失范的差异,深入了解智能媒体时代媒介伦理失范的特征,以厘清媒介技术工具性与人性的价值冲突,审视智能媒体时代(以下简称智媒时代)新闻伦理实践的道德主体性问题,完整反映“人是媒介的尺度”的媒介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5.
由于媒介技术和传播环境的变迁,媒介伦理从职业领域拓展到了社会领域,其内涵和研究论域也相应发生变化。本文将媒介伦理划分为以新闻伦理、大众传播伦理、社会媒介伦理为代表的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适用主体、涵盖领域和运行过程各不相同。面对新的变化,应在内部组织规范和外部法律制约的基础上,将传统的职业自律拓展为个体自律,倡导社会公民媒介素养和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的融合正在逐渐改变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使新闻信息传播的选择途径更加的广阔,同时由于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媒体的泛滥,使得新闻报道方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方式现状的分析,来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方式的创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推动传统新闻媒体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对于传统新闻媒体发展空间的扩大以及新媒体平台内容和文化内涵的丰富都具有着重要意义.而作为传统新闻媒体,更是应当了解自身新闻报道与新媒体平台新闻报道之间的异同点,从而明确自身在新媒体平台中的发展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对自身在新媒体平台中的新闻报道策略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政治文化的规约下,媒介伦理规范的功利化、媒介伦理评价的政治化、媒介伦理内涵的人品化,成为清末政论报人媒介伦理观的基本特征。其问题,如媒介伦理本体价值的缺乏、媒介伦理建设上社会性资源的缺失,均可从政治文化层面得到独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杨丽娟的疯狂追星行为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有人认为是心理疾病导致,有人指责媒体推波助澜。本文从媒介迷的成因探讨媒介迷病态化发展过程中媒介应负有的责任,以及构建媒介伦理规范体系和价值观念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之下,大众传媒体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媒介真实"也逐渐的替代了"社会真实",然而,传媒技术工具价值取向也导致传媒技术与伦理发生了疏离的情况。在社会转型阶段,媒介伦理缺失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导致新闻媒介失去了传统的耳目喉舌效果,也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反作用,本文主要从记者受贿事件来分析社会转型期媒介伦理缺失与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