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贵在情感上求真求深.所谓"真",就是要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意;所谓"深",就是要写自己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动情点"."于细微处见精神",这样的"动情点",往往是一些蕴含着真实情感的、触动过自己心灵而又能感动别人的细节.  相似文献   

2.
没有真实的情感,没有自主的思想,人很难有表达的愿望.真情实感是作文的根本.没有情感,"抒发"什么?没有思想,"言说"什么? 命题作文,规定学生必须"抒发"一点什么,而且必须要"真";规定学生必须阐释一点什么,而且必须"正确"(还得"负责").从小学到中学,大量的命题作文"训练",并经过未必切合实际的评价,造成学生恐惧作...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头戏"是作文教学。《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应要求学生精心观察生活,深入感悟生活,表达独特感受,凸显真切体验,洋溢真情实感。然而纵观当前初中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题材陈旧、内容空泛、情感缺失、抒情单一的现象,导致作文空洞乏味,暮气沉沉,没有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必定与高分无缘。如何使记叙文洋溢着真情实感,真正能震撼读者,感动人心,关键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学会观察生活,寻找写作灵感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是相对有限的,他们的生活圈子  相似文献   

4.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文亦如此,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何来优美的文章?没有设身处地的经历,怎会有实际的感受,怎能写出真实情感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5.
同学少年您所说的作文"失语症",是不是指同学们在作文中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是的。就像画家用画笔表达对世界的理解,雕刻家用刻刀抒发对美的感受,作文用语言来表达的应该是自己的生活、感受与思考,而不是别人的。而有些同学的作文,拥有一个很好的"模  相似文献   

6.
初中作文的“真实”与文学意义上的“真实”是有差别的,初中作文强调的是要反映真实的生活,要抒写真情实感。作文需要真实一切情感源于真实,这是个浅显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可以说,作文能否表达真情实感,是作文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真正能够激动人心的文学艺术作品是来源于生活的深处,反映生活中真实情感的作品。作文也同样如此。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有这样一条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  相似文献   

8.
技法点拨 有的考生在考场上写出的作文,感情十分平淡,或者显得不够真实,难以打动阅卷教师的心,想要获得高分也就困难了.常言道,要想感动别人,必先白己感动.由此,在作文中抒发浓厚真挚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有些学生的作文,让人读后觉得味同嚼蜡,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作文时缺乏真实感受,没有动情。作家巴金也曾讲过:“我必须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吐露,才能顺利下笔。”可见,只有感情充沛,才会写出生动感人的好文章。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呢?在此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抓住“作文入门”环节,孕育写作情感 在刚学写作文时,关键是使学生喜欢上写作文。这时,教师引导的正确与否尤为重要,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学生怕写作文或照抄例文的后果。因此,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1.写作训练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立意角度要小,题目要新鲜有趣,让学  相似文献   

10.
<正>内容空洞,缺乏情感,是学生作文的顽疾。为什么学生的习作空泛,缺少真情实感呢?根据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一是习作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学生没有生活积累和切身的感受。二是作文教学程式化,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了学生人云亦云、无病呻吟的状况。一位教育家曾说:"倘若一件事没有真正触及孩子们的心灵,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真实的情感倾诉于笔尖。"因此,我把"情"字贯穿作文教学的始终,用情感这把钥匙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中学生苦于写作,原因是好高骛远找不到素材,有素材又展不开篇幅,写出的作文没有神韵,没有灵气,干巴巴的,苍白无力,更不用说自我感动和感动他人了。原因何在?我想,还是学生没有找到敞开心扉,心灵绽放,情感体验宣泄的切入点。一.巧用名篇引领学生释放心灵释放学生的写作心灵,借助《丰碑》的解读,让学生感受写作的顺畅和情感的自然宣泄。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相似文献   

12.
"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第一次出现在写作教学的目标设置里。这表明,经过长期的摸索我们终于把学生作文教学纳入到合乎写作规律的轨道上。"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不平则鸣"说的都是这个道理。没有生活的真实体悟与感受,怎么可能作出优秀的文章?研究也证明"具有较高读写能力的学生,其情感体验的丰富性、深刻性和形象性远高于一般学生"。因此,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情感体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都知道,作文要写出真实的人和事、真实的心情、真实的感受,才能给人以真实感,才更具感染力。但反观当前的写作现实,似乎离真实渐行渐远:作文少有真实感受的表达,缺少真实思想的支撑,没有真情实感的宣泄。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对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写真实的作文进行探索。下面,就结合笔者的一点思考和实践,谈谈几点看法。一、观念真实——前提我们现在很多的写作都是老师定框框:构思要精巧,  相似文献   

14.
文贵在情感上求真求深。所谓“真”,就是要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意;所谓“深”,就是要写自己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动情点”。“于细微处见精神”,这样的“动情点”,往往是一些蕴含着真实情感的、触动过自己心灵而又能感动别人的细节。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作文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作文,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然后以真实的情感作文,于是本文提出了初中作文教学要从“走进生活,书写真情”的角度切入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在写作部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将中学生作文的情感要求列入了课程标准,这是对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提出了刚性要求。为什么这样做?首先是作文的内在要求,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无法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7.
朱金明 《甘肃教育》2014,(15):57-57
正在新课标大力推行的今天,我们的初中学生写作中却有许多无病呻吟、无话可说的文章。写作应是人情感的自然抒发,它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表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情。因而,我们需要情感,呼唤情感。那么,应该如何去做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把作文创建为一个学生释放情感的平台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在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原生态"作文,就是指没有受他人强制、命令的影响,顺其自然地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悉心体味,正确地认识自然和社会,练习写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熟知的事物,学习用自己的话,准确地表达真实的想法和内心的情感。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要善于从习作素材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说的话,要情感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刚刚出台的广州市初中作文评分标准已明确增加了“情感真挚”的评分要求。本人认为,“情感真挚”的本质就是感情真实、自然。当然,感情真实、自然不是说不允许虚构,而是要求作文应该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艺术地展现出真实动人的效果,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境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动情点"是感情的触发点,抓住了"动情点",才能把记叙文写得感情充沛、真挚感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捕捉"动情点";引导学生掌握写好"动情点"的技法,把内心的情感外化为具体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