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散文,尤其是叙事散文以其独特的内容与形式而闻名。本文选取一篇叙事散文《世俗白菜》节选,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与技巧,使译文翻译与原文保持风格一致,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语篇补偿翻译理论,分析了张培基《英译现代散文选》中的译文语篇与原文语篇的差异,从衔接性、连贯性、互文性和信息性几个方面分析了张培基在《英译现代散文选》中所做的语篇补偿。  相似文献   

3.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译者翻译散文时须再现原文之语音、词意、句构、修辞、语篇的主题意义的真实信息。文章以《荷塘月色》的四种英译本为例,赏析译者如何在词意层面再现原文的"真"。  相似文献   

4.
翻译美学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审美活动。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首先应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审美信息,然后作出与原文审美标准相符的译文,从而完成对原文的美学再现。柯灵先生的散文《巷》语言优美,颇有文采,而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文恰当地将这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风格美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清初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是我国古代散文的精华,其中论说抒情、写景咏物各体兼备.罗经国先生从《古文观止》中选译32篇,译文将原文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从罗先生之译文,可以看出汉语散文的美是可以再现于译文的.但是,由于汉语散文独到的修辞手法和文字形态,翻译会受到种种限制,难以尽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6.
王淦生 《辅导员》2010,(14):14-14
今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在报纸上甫一刊出,便有读者揭露其中一篇为抄袭。那篇以"足不出户,我已到达巴西"开头被南京师大中文系教授骆冬青誉为"一篇说‘不'的奇文",差不多原原本本抄袭了作家李汉荣刊登于2010年第1期《散文》杂志上的长篇系列散文《购物记》中的第一章节:《巴西亚马逊红木地板》。我对照了一下两篇文字,那篇"优秀作文"除了续了个用以点题的80来字的尾巴外,其余部分几乎是对李文的原文复制。  相似文献   

7.
赏析一篇散文的美,既可以从散文中所蕴涵的音美、形美、意美等这些微观层面出发,也可以从作者在散文创作中所描绘的意与象、所抒发的情与志等这些宏观层面去体会。本文运用文本分析及描述的方法,从宏观层面分析了深藏在朱自清散文《匆匆》中的美学价值,同时诠释译者张培基是如何在译文中再现原文中所蕴涵的这种美学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传统课文,选自作家王鲁彦的《故乡的杨梅》一文。课文节选的是写杨梅形、色、味的三段话。原文是一篇怀念故乡的真情散文。作者把杨梅作为寄托乡情的一种佳果美食来介绍,文笔朴素生动,活泼多姿,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9.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秀的中国古代散文,对其进行赏析的文章比较多,但对其译文进行系统性鉴赏的文章鲜见。现代文体学的发展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从文体学的词汇、语法、句式、修辞四个角度出发,以谢百魁之译文为例,将《醉翁亭记》的原文与译文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可以找到一些对翻译古代散文有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整体把握 1.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主题是“如真似幻的梦境”,主要解决的是现代散文的虚与实的关系,包括三篇散文《森林中的绅士》《云霓》《埃菲尔铁塔沉思》及一篇指导散文阅读的短文《现代散文的虚与实》。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篇经典散文,《紫藤萝瀑布》深受教师们的喜爱,在各类杂志上发表过非常多的课例。但细思之下,笔者认为,这些课例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多有值得商榷之处。下面笔者结合各类杂志上公开发表的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对原文中的感情进行分析,并试图以文本体式为依据,确定这篇经典散文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语言学吕叔湘为帮助青少年学习写文章编写《文章评讲》一书。书中所评所讲的都是青少年的习作。有些文章经吕叔湘先生修改,又拿来用作青少年写作的范例。《澜沧江边的蝴蝶会》正是这样,经修改,压缩了原文的半数篇幅,成为一篇颇为优美的散文。  相似文献   

13.
散文作为常见的文学体裁,其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再现原文的意境,“形”与“神”相融合。散文《野草》的两个英译文本(张培基译和刘士聪译)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本文将从语义选择和语篇风格这两个层面对这两个英译文本进行对比赏析,并提出笔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中实验教材(人教版)《信条》这篇课文,选自美国当代作家罗伯特·富尔格姆的散文随笔集《我需要知道的一切》,这是一篇文字简朴敦厚,内容浅显但又极富哲理的好文章,收录于我国(人教版)《高中实验教科书必修4》。《信条》这篇课文介绍了在美国幼儿园的一些园规条例,例如:乐于分享,自己收拾,还有在工作学习和玩乐中寻求一种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揭示了如果成年人像孩童一样坚守这些规则,那么世界将会更加美好。本文从翻译的三要素:忠实、科学与艺术角度探讨《信条》这篇课文内容翻译与原文意思有所出入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一册《蒲公英》一文,是日本女作家壶井荣的一篇散文精品,格调清新,言简意丰,亲切感人。但是,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短语,总使人感到费解,怀疑是翻译错了。请看原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运用鲁文.兹瓦特的比较模式来分析华盛顿.欧文的散文《作者自叙》的两篇译文。这一模式强调对译文和原文进行客观、全面和细致地比较与描写,特别就句子层面以下的语言微观变化树立起较为科学的衡量标准,并以此审视译者"归化"与"异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荷塘月色》节奏舒缓,画面优美,且使用了较多的双生叠韵词和叠词。本文运用歌曲节奏相关知识对这篇散文的节奏进行分析,进而探究了原文的双生叠韵词和叠词特点在译文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英国文学家一篇散文翻译的比较 ,说明英汉翻译要尽量注意原文的表现形式及形象与内容的统一 ,否则就会多少歪曲原文的本意  相似文献   

19.
袁梓 《海外英语》2023,(22):56-58
散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学载体,以“形散而神不散”为主要特点,蕴含着深厚的美学内涵。在散文英译时,译者须格外注意原文的整体结构与传达的情感及意境。文章以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选择梁实秋散文《清华八年》为翻译实践,采用多种翻译方法与策略,力求重现原文的韵味与风采,同时借此论证翻译美学应用于散文翻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一说冯至的散文,人们就会联想到《东欧杂记》,或者还会联想到《山水》。《东欧杂记》是解放以后写的,《山水》14篇(含《后记》)有10篇写于抗战期间,其中只有4篇写于抗战以前。收集得如此之少,似乎作者对自己青年时代写的散文并不看重,然而,我们却不能这样看待。这些散文,无论数量与水平,都值得我们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