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顾名思义,诗歌音乐性乃是表现在诗歌中的某种类似于音乐效果的性质,音乐与音乐性有其相似的一面,比如,它们都要通过声音形式显示出来;都要讲究节奏与和谐;都具有暗示和象征的功能,都具有某种意味。但诗歌音乐性并不等于音乐,首先,诗歌毕竟属于语言艺术,它的声音媒介是语音而不是乐音,不像音乐那样长于纯粹声音美的营造;其次,诗歌音乐性虽然也和音乐一样讲究节奏与和谐,但要以语言的性质和意义的运动状态为依据,不是纯粹声音本身的节奏与和谐;  相似文献   

2.
韩雪艳 《文教资料》2010,(32):28-29
诗与乐同源.诗歌语言极大地增强了汉语的音乐表现力。寒山诗歌语言的音乐美.除了表现在语音方面讲究平仄押韵等外,还表现在修辞方面,即通过各种修辞手段或语言手段以构成诗歌音乐性的美感。诗歌创造音乐美的修辞手法有很多,就寒山诗歌来说.为了达到音乐美,它用了复叠、顶真、回环等修辞技巧。本文以唐代寒山诗歌的语言修辞节奏为视角,通过分析三种修辞手段对其语言的音乐美作了考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音乐智能对高职英语语音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合理利用人的多元智能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其中,音乐智能的合理调动,尤其是音乐歌曲节奏的运用可以对英语语音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文章在分析当前高职英语语音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音乐智能,从音乐节奏与语音节奏的共性出发,探讨音乐节奏对高职英语语音教学的影响及作用,并提出相关的英语语音教学的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汉语诗歌的发生可以追溯到《吕氏春秋》记载的《燕燕歌》和《候人歌》,它们分别作为“北音之始”和“南音之始”,不但从神话学角度记载了诗歌发生的不同地理位置,同时也在寥寥数字中留下汉语诗歌不同发生状态的若干信息。前者在两两句读组合中有一叠词,使得语音体现出明显的节奏;后者四字之内有两个语气助词,从而初步形成语音曲线,是为旋律的萌芽。节奏更具有公众性而旋律则来自于个体时间体验,《候人歌》具有相对明确的作者,是创作个体在等待过程中对于生命之体验和呈现,此为“止于心上”,《燕燕歌》是对于自然和历史事件的记载,实现了“诗言志”的记忆功能。这些音乐信息同样反映在《诗经》和《楚辞》之中,《诗经》多为民歌且节奏明显,《楚辞》则为文人作品,其整体语音过程具有较强的旋律性,而旋律的内在实质则是对于时间的独特体验和直观呈现。汉语诗歌在作者、节奏模式、诗歌主要表述对象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在汉语诗歌发生神话中已经有所体现,并通过特定音乐信息昭示出歌唱主体的时间体验和流逝过程。  相似文献   

5.
语音的组合、格律的安排不仅仅是构成诗歌音乐性的要素,同时也是诗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根据GN.Leech的拟声理论,Paul Fussell的韵律学理论,拟声是音义连接的桥梁,节奏是思想跳动的音符。诗人通常借助声音这一外在形式达到语音象征的效果以及声音增补意义。  相似文献   

6.
语音教学是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未得到足够重视,教学材料和手段都不够丰富,课堂教学比较单调枯燥,难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语音的兴趣,教学效果不佳。英语诗歌不仅语言凝练、内涵深邃,而且具有突出的音韵美、节奏美和语调美。运用英语诗歌进行语音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音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为语音教学提供独特的语音示范和练习资料,提高语音教学效果和效率。可以利用英语诗歌进行音标教学和英语节奏及语调教学,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和养成地道自然的英语口音、节奏和语调。英语诗歌素材选择应尽可能照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把利用诗歌进行语音教学变成课文教学,应充分和恰当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并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英语诗歌朗读活动,强化语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船山诗学将诗歌视为以乐章美为核心的审美整体。这一乐章美效果是通过多层次的节奏运动来实现的,主要表现为诗歌的意义节奏、语体节奏和情感节奏三层。具体来说,在船山诗论中,诗歌的整体音乐性被视为一种基本的诗歌特质,可看作一种本体,三种节奏作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表征,可视为具体的"用"。在这个"一体三用"的关系中,作为诗歌之"体"的音乐性对各种节奏有统摄作用,作为具体之"用"的不同节奏则对诗歌的音乐性有凸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诗歌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艺术,因为诗歌语言具有特殊的审美功能。语言是由语义、语象、语音所构成的。而作为审美情感的物质载体,它的审美功能主要是由语象系统和语音系统的情感化来实现的。诗歌语言又是文学语言中表情功能最为突出的。在语义系统中,诗歌语言更讲求语义的形象化,更重视语义的“涵义”。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语】汉语诗歌的节奏是什么?这个问题在诗歌理论界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百年的新诗节奏理论,大致有平仄节奏论、重轻节奏论、音组节奏论、音顿节奏论和音节节奏论等。这里发表的三篇论文,都是主张音顿节奏论的。三篇论文共同主张打通汉语新旧诗律来研究节奏,共同主张立足汉语自然语音探究汉诗节奏,共同认为汉诗表示节奏的本质特征是顿歇,从而都把汉诗基本节奏单元称为音顿。这种研究思路应该得到充分  相似文献   

10.
诗歌节奏韵律的形成原始诗歌是劳动呼声的发展,它在劳动中编制,歌唱;它不仅是劳动的产物,而且是劳动本身的一部分。在原始阶段,劳动是主体,诗歌是其伴奏。因此,劳动本身的节奏和韵律,便派生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与原始劳动诗歌同时,也产生了音乐和舞蹈。原始音乐是劳动音响的艺  相似文献   

11.
薛才佳 《海外英语》2011,(11):193-196
Chinese poetry has a very long and remarkable history.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s of China’s ancient civilization of 5000 years.Chinese poetry utilizes quite a large number of methods in order to be more melodious and charming.Reduplicated words,as a figure of speech,are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form among them.Reduplicated words as an active rhetorical device can add more flavor and taste to poems.They have the advantages of expressing the stylistic beauty effectively in form,sound and sense,thus push the article to its topmost aesthetic beauty.This paper,from a stylistic perspective,first discusses and argues the translatability of reduplicated words and then the importance to maintain the style of reduplicated words.After that it tries hard to put forward some favorable ways of dealing with the translation of reduplicated words so that reduplicated words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can be appropriately translated without damage to the original style and flavor.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诗形式观念的确立得益于译诗的启示:一是在观念上,译诗显示出来的新型诗歌的文体特征冲击甚至瓦解了中国固有的诗歌形式观;二是在形式上,译诗是早期新诗形式观念的实践者,是新诗的参照和模仿对象,促进了新诗形式的多元化;三是在创作上,译诗逐渐成为中国新诗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带来了有别于传统诗歌的形式资源,诗人的译诗过程也为他们的创作积累了形式经验。  相似文献   

13.
声情是形式中的审美,重言叠章造成《诗经》诗乐形式审美,使情感被反复清淘,磨砺,成为富有情韵的经典情感。《诗经》以有文之言,绵绵流传;以不同于日常话语的声情形式,表现丰富的审美内容,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诗歌的审美倾向,成为泄导人情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翻译理论中涉及的语言符号的象似性问题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受到关注,以林语堂英译中国古典诗词为例,象似性原则的应用在其诗文的译作中可见一斑。因此,结合象似性原则对林语堂英译中国古典诗词进行艺术赏析和研究对于学生的翻译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联想想象作为一种特殊的形象思维,是艺术思维的主要方式,也是艺术虚构的基本方法。联想中的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象征联想在诗词创作中或单独使用,或合而用之,或交叉互见。对诗词的意境生成创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俳句是日本的一种诗歌形式,它倍受日本人民喜爱且长盛不衰。俳句来源于中国古代连歌,无论是其形式、内容还是风格,都深深地打上了中国古诗的烙印。俳句是和中国古诗密不可分且相互影响的,翻译俳句时对此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古典诗歌中语言形式与内涵表达的互动作用,指出在英译中诗歌形式传达的必要性。在探讨诗歌的语言形式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紧密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在翻译中对待诗歌形式的不同策略取向下各种译文的得失,指出对诗歌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转换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语文能力是由一般能力和语文活动所需的特殊能力——言语经验格有机融合而成的一种综合能力;语文活动过程就是以一般能力为依托的言语经验格的运作过程。言语经验格包含着言语知识和言语技能两种要素。在掌握言语知识和言语技能的基础上,对所获言语经验进行整合类化形成言语经验格,并以一般能力为依托,形成语文能力。从语文能力的实质、结构与形成机制看,语文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如下内容:显性语文知识;言语活动的范例、言语作品和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技能训练;表达和整合言语经验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胡适一方面解构了中国正统的诗学观念,另一方面又继承了传统诗歌中的非正统的诗歌观念,同时又接受了西方现代自由诗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现代语体诗观念。强调自然的言语、自然音节,追求以文为诗,强调诗体形式与思想情感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其语体诗学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胡适一方面解构了中国正统的诗学观念,另一方面又继承了传统诗歌中的非正统的诗歌观念,同时又接受了西方现代自由诗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现代语体诗观念。强调自然的言语、自然音节,追求以文为诗,强调诗体形式与思想情感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其语体诗学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